重新设计学校以应对未来挑战已成为各国推进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美国在1996年最早提出未来教育计划,并于2006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以“未来学校”命名的学校,即费城未来学校,学校里没有纸、笔和课本,学生借助网络和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允许每位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进度。随后俄罗斯未来学校项目、新加坡“智慧果2015”项目、芬兰“FINNABLE 2020”项目、日本“超级高中”计划、德国“MINT友好学校”等,我国也提出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种种探索与实践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未来已来、将至、已至。
图1 美国“未来学校”
一、 美国的“未来学校”[1]
1. AltSchool
AltSchool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个性化教育。学校微型化、教学小班化、课程多元化、家校联系网络化是AltSchool的办学特色。AltSchool采取“跨级”“混龄”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项目学习解决本真问题,能够在课堂内外应用知识,并且善于用科技手段解决问题与实现创新。AltSchool的教学活动安排是基于学生个性化成长需要的,其每天的时间安排具有弹性,拥有核心技能课程和丰富的课外活动,基于项目学习而且每周更换“玩学单”(Play-list,实际上就是课表);学习就像玩游戏一样,通过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和弹性的学习时间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基于先进的教育理念,AltSchool充分应用领先的科技手段,建立一个技术支持的网络来增强家庭、学生和教师的联系,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的个性化学习平台来确保未来学校中的学生和教师实现个性化学与教。AltSchool作为一所借助信息技术创建的新式科技学校,其教学过程中促进个性化教学实施的诸多做法值得借鉴。
2. 可汗实验学校
2014年,可汗创办可汗实验学校(Khan Lab School,KIS),紧密结合技术与教育实践,探索未来学校发展方向。KLS的核心理念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为教师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学校只有一间教室,却为学生创造了更多自由学习的灵活空间,强调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学校面向各年龄段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能力分组;学生参与混合式学习,在教师指导下设定学习目标和每周学习安排,通过自主学习、小组研讨会和基于项目的学习获取知识与技能;学生将接触最先进的技术,当教学使用的技术更新时,学习课程也会随之更新。从面向全球数亿学生提供免费教学视频的可汗学院,到目前只能容纳100名学生、收费在2.3—2.5万美元的可汗实验学校,学校旨在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个性化实践,其愿景是变革学习方式、创新学习架构、增强教学艺术和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获取凸显主体性的学习体验和亲近世界的学习经历。与传统学校相比,KLS借助信息技术从教学组织、师生关系、育人策略等方面的再设计以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成长,呈现了科技与教育碰撞而形成的创新模式。
3. K-12虚拟公立学校
虚拟学校(Virtual School)是通过网络为幼儿园到高中的学生提供课程的教育机构,为不能在校学习的学生提供服务。美国大多数州拥有K-12虚拟公立学校,服务于幼儿园至12年级的学生;学校培训由州认证或授权的教师为学生提供在线教学,设置学习教练(Learning Coach)确保学生不偏离学习轨道;学生拥有与教师、家长共同商定的个性化学习计划,优质的K-12课程及相关学习资源; 与传统学年一样,学生全日制参与学习,可参与丰富的线上和线下活动,只是学习场所更为灵活多样;学校遵循州立标准评估,完成学业的学生可获得相应文凭。目前美国虚拟公立学校可分为五种模式:虚拟学院(Virtual Academies)是全州范围在线公立学校,提供全套K-12培养方案;考察学校(Insight Schools )为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大力度学习支持服务;混合学校与弹性学院(Blended Schools and Flex Academies)为传统学校环境并结合优质在线教育;生涯定向学院(Destinations Career Academies)为学生就业与升大学做准备,采取在线课程加课外体验模式;学区联校(District-Run Schools)则通过在线学校平台,多学区共享全日制在线课程及“加油教育课程”,学生在家学习,并有参加社区运动会及课外活动的权利。
4. STEM课程学校
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首字母缩写,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出现诸多变式,如STEAM,增加艺术应用,将艺术融入理工类学科。当今国家安全与人力资本密切相关,而一国人力资本的强弱取决于公立学校教育。已有数据显示,在美国科学和工程的相关职位数比其他职业增长了70%,这意味着拥有STEM教育的学生在竞争未来的高科技高薪工作时将占据优势。国家STEM学校教育战略,以基础技能为核心,发展学生数学、科学和数字素养,并促进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目前STEM学校网络已经开始遍布美国,帮助年轻人获得在当今充满挑战的世界中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技能,以推进科学技术进步。STEM课程学校强调能力为本,培养学生面向未来职业的技能;紧密结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门学科,建立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实践基于项目和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5. 达芬奇学校
达芬奇学校(Da Vinci Schools)是公私合办的特许学校,自2009年建立面向9—12年级学生的达芬奇科技中学和达芬奇设计中学以来,分别于2011年、2013年、2015 年、2016 年建立达芬奇学院、达芬奇传媒中学、达芬奇拓展学校、达芬奇提升中学,分布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多处。这些学校各有关注点,或提供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科目的职业技能培养,或提供建筑设计、数字设计和其他艺术设计技能的培训,但都体现了兴趣驱动、生涯定向、校企结合、学以致用的办学特色。达芬奇学校倡导与产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展真实世界中的学习;致力于融合多学科,在基于项目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为大学升学、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具体而言,学校强调课堂协作,由教师与行业伙伴一起确保学校课程与真实生活的相关性,为学生提供项目计划支持、客座演讲、领域参观、模拟面试等服务;学校要求所有学生每学期完成10小时社区服务,在此过程中获取真实世界的经验;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以技能为基础的实习和工作体验机会。学校的系列做法都旨在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生存所需具备的6种心智习惯,即反思、探索、同情、坚毅、灵活、合作。
6.“野趣学习”学校
“野趣学习”学校(Expeditionary Leaning School, ELS,也有译为“探险学习”学校)是基于德国教育家、拓展训练创始人库尔特·哈恩(Kurt Hahn)的教育理念而实践的综合学校改革模式,美国3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有150多所“野趣学习”学校,其中大多数学校位于低收入区,目前在城市、郊区或农村学校的各个年级都获得了成功。ELS将体验教育理念应用于学校教育情境,“野趣学习”的理念是“做中学”,教师讲课时不是让学生安静下来,而是让学生边做边学,让孩子们活跃起来,特别是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学校设计遵循自我发现为要、鼓励奇思妙想、自己对学习负责、同理心与关爱心、成功与失败、协作与竞争、多元化与包容性、贴近大自然、独静与内省、服务与同情心等10条原则,其是学校文化重建的基础,反映了ELS的核心价值观。除了上述10条原则外,ELS对学校整体的改革还体现在课程与教学(把学习内容整合为各类主题式探险学习活动,学生则是积极学习和探索周围的物质世界)、标准与测试(基于标准的多元评价方式)、教师专业发展、技术支持(教师使用技术进行教学与互动)、学校行政管理与组织(打破分班教学制、打破常规的课表安排)、家长和社区参与、空间的重新设计(关注外部空间,建设开放教室)等方面。
7. MTC学校
2017年,近百所美国顶尖私立高中成立“优势成绩单联盟”(Mastery Transcript Consortium,MTC),并开发一种全新的学生评价体系——A new Model。传统评估模型通常围绕课程内容,使用学分制、A—F的字母等级;“A New Model”则不含分数,也不评级,而是持续追踪记录、评估学生的8项能力。分别为:分析和创造性思维,复杂沟通——口头及书面表达,领导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信息技术及梳理能力,全球视野,高适应性、主动探索、承担风险,品德和理性兼顾的对策能力,思维习惯。每一项能力又进一步细化,共计形成61个小项。MTC学校使用技术平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动态跟踪的全息档案,学生需要呈现证据以证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思维习惯的养成等。最终一页纸的评估结果中,左侧将以饼图直观呈现该学生的8项能力,右侧是其高中期间持续记录、评估的情况。A New Model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评价,基于此形成的电子档案将为大学招生人员深度了解学生提供实际证据,形成大学录取新生的升学新模式。因此“A New Model”发布后就获得美国大学申请系统的支持,该申请系统的学校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80余所美国著名高校。
8. Quest to Learn学校[2]
美国不仅政治娱乐化,而且人人都有娱乐精神,学校自然也有娱乐精神。纽约的公立学校Quest to Learn(以下简称Quest)距离曼哈顿热闹的切尔西市场仅仅相隔3个街区。在已经有85年历史的老房子里,教育者、游戏设计师和孩子们一起,将游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融合,让沉寂的课堂迸发出新的活力,并重新定义教育的概念。
(1) 你以为自己在玩,其实在学习
Quest是美国率先将游戏机制融入整体教学设计的学校之一。这所学校由一家非盈利性的设计工作室——游戏学院(Institute of Play)与纽约市教育局联合创建。
自2009年创立开始,这所学校就打破了传统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的框架,而采用游戏化学习方式来培养21世纪人才。学校的教学体系由教育专家和游戏开发者基于30多年的学习研究成果共同开发设计。
学校在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方面的有效性得到了相关研究的证实,如系统化思维、创造性问题解决、时间管理、合作等能力。学校与纽约大学的研究者合作,利用美国财政资助委员会发布的大学与工作准备度评估量表,发现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批判性思维和推理能力,成为独立思考者,并且对复杂问题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同时,学生的成绩超过了纽约市公立学校标准测试的平均成绩。2010年,该学校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也名列前茅。
在这所学校中,游戏被认为是一种基于叙述的、结构化的、具有交互性的、沉浸式的、由学生驱动的、精心设计的系统,而学习体验应该像游戏一样有趣。游戏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体验,要求学习者进行协作学习和“做中学”。游戏中,学习者敢于尝试与失败。不同于传统的教育系统,失败被认为是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能够激发学习者不断尝试以取得成功。
在这里,一学年被分为三个学期,每个学期12周。每学期每门课程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任务”(Mission),类似于“学期目标”,不过Quest的“任务”通常起设置学习情景的作用。为了实现本学期的“任务”,学生们需要逐步完成几组历时1至3周不等的“探寻”(Quest),类似于“课时”。在学期的最后一周,学生将会挑战“最终关卡”(Boss Level)来进行期末成果测评。学生们需要综合运用从不同学科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用游戏设计的方法合作开展一个项目,共同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例如,六年级的“最终关卡”就是用身边易得的材料建造一个路比戈德堡机器(Rube Gold-berg Machines)。
(2) 跨学科课程结构
这所中学的课程由六大“整合领域”构成,包括:运作原理,存在、空间与地域,编码世界,观点,身心健康及关于媒介素养和设计的思维运动。
与传统的聚焦于单一学科的课程不同,该校的课程大多数是跨学科性质的,整合了传统领域的数学、科学、历史、文学,以便学生能够以不同的方式获得学习体验。每一种课程都旨在帮助学生获得一种设计和系统思维。
教育游戏是该校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充分运用教育游戏辅助教学,游戏提供了更多可能的学习空间。六年级学生使用Dr. Smallz游戏,学生可以扮演设计师、科学家、医生或侦探,以探索细胞生物及人体。九年级使用Storyweaners,这是一款角色扮演类合作性故事讲述游戏。这些游戏不但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而且能够让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实时评估,并提供及时反馈。(www.xing528.com)
事实证明Quest创新的教学模式取得显著成果。2016年Quest送别了其第一届毕业生。65名毕业生中不乏被美国名校,如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艾姆赫斯特学院、巴纳德学院等录取的优秀学子。根据Quest的统计数据,60%的毕业生进入四年制大学,29%的毕业生进入两年制大学,33%的学生表示会选择科技类专业,如生物、计算机科学等。
表1 未来学校特征
(续表)
二、 新加坡的“智慧国2015”项目
2006年,新加坡信息通信发展管理局与新加坡教育部联合发起了为期十年的“智慧国2015”项目。该项目在教育方面的具体规划体现为“未来学校”计划,旨在鼓励学校充分利用高科技信息通信技术手段,扩大学校教学和学习的内涵和外延,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学习体验,提升学习的成效,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以面对未来的挑战。
图2 新加坡首批5所“未来学校”之一 ——新加坡华侨中学
三、 俄罗斯的“未来项目”
2006年,俄罗斯以实现中小学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启动了“未来项目”。该项目实施的目的是改变中小学校机制,而非具体某一所和某一部分学校。项目的主要特点是:立足现实的学校环境和现有的师资条件,通过改变教育环境,更新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及管理形式,保证每位学生具有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从而使中学毕业生具备思考和理解的能力,确定行为目标和社会行动的能力,开展交往和沟通的能力及能够理解别人并阐述个人思想的能力。
四、 德国的“MINT友好学校”
2008年5月,德国在“MINT创造未来”联盟框架下设立了“MINT友好学校”的年度学校评选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评选活动和标杆学校的榜样效应鼓励学校促进数学、信息、科学和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对这些专业领域知识和职业前景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在学校中营造促进MINT学习的良好氛围,并加强学校之间以及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之间有关MINT教育的合作。
图3 德国“MINT友好学校”——维尔霍夫文理中学
五、 芬兰的“FINNABLE 2020” 项目
芬兰(2011年12月)“FINNABLE 2020” 项目,该项目由芬兰科技部、地方政府、相关基金会和企业组织资助设立,旨在促进建立能够打破传统时间、地点和人员限制的创新性学习生态系统,在芬兰国内及国际范围内推动更具合作性的、基于ICT技术的21世纪新学习环境的研究和创设工作。
六、 欧盟的“未来教室实验室”
欧洲学校联盟于2012年1月在布鲁塞尔成立了“未来教室实验室”创新项目。该项目是为了支持教与学的方式变革,呈现可以如何重新组织传统的教室和其他学习空间。其主要功能包括:为欧盟30个国家教育部长的信息技术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图4 欧盟的“未来教室实验室”
七、 法国的“教育数字化计划”
2013年6月,法国参议院通过了《重建共和国基础教育规划法》,启动了新一轮教育改革。在“面向未来的学校”中,明确阐述了法国面向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的教育改革远景,即“大力推广数字化教学”。
八、 日本的“超级高中”计划
为了培养面向未来的国际型高科技人才,2014年日本在“教育信息化愿景”的推动下开展了“超级高中”建设计划。该计划在日本全国范围内设立200所超级科学高中示范研究基地学校,通过打造有效的云技术教育信息化平台来促进超级高中的发展,并进而带动日本基础教育改革。
九、 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13年正式启动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成立了未来学校实验室,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根本,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学校教育的结构性变革,推动空间、课程与技术的融合创新,为学校的整体创新提供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该计划得到各地中小学校的热烈响应和广泛支持,四百多所学校组建了覆盖全国的“中国未来学校联盟”。
图5 未来学校创新计划功能图
2016年9月,教育部正式出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注释】
[1]本部分主要引自:祝智庭,管珏琪,丁振月.未来学校已来:国际基础教育创新变革透视[J].中国教育学刊,2018(09):57-67.
[2]本部分整理自《上海教育—美国Quest to Learn学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