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过管理提升教育教学效率上,目前蓬勃开展的网络学习和翻转课堂的实践尚未显现令人信服的效率提升,信息化环境和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学校和社会推进教育信息化变革的决心和勇气还不够大。目前应该着力解决如下问题:
1. 应该反思教育生产力的概念及其与技术的关系。在中国发达地区如“北”“上”“广”,有条件率先尝试改变现有教育的基本结构、学校物理形态和概念形态,集全市之力制定新的学习环境标准,开发、开放学习资源,盘活存量资源,为每位学习者提供异步、持续、高效率的学习机会,减轻学习负担,提高教育生产力。同时,我们还要反思教育投入,以技术被使用及对教学、学习和评价的支持程度为依据,重新制定教育生产力的定义、指标和评估体系,从而提升全社会学习成果。
2. 国家应该尽快建立联结教学体系,开发个人终身学习网,为每位教育者提供设计、开发资源,并与同行共享的平台和工具。建构学科专业资源平台,激发教师共建共享的意识,鼓励并奖励优秀教师将自己的课程资源和教学微课传到网上,或者通过网络对网上学习者进行个别化辅导或与其他同行交流,提高优秀教师的数量,使更多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要善于将职前教师培训和教师职业终身发展、学科专业服务资源结合起来。加快机制改革,改变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发展规划,帮助教师适应信息化生存,并通过信息化评估机制,促进在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 教育部应尽快推动基于虚拟环境的学习评估技术和数据库开发。将评价与教学、学习的过程相结合,进行研究与开发,探索如何将游戏、模拟、协作环境和虚拟世界学习过程用于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运用技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复杂能力,建立供高校、各级教育部门和家长使用的教育评价手段,并对虚拟学习和评价结果给予认真对待。可以尝试建立与现有评价系统并列的系统,并逐渐增加虚拟评价系统的权威性。建立覆盖全国范围的虚拟教学管理中心。构建虚拟管理中心和现实的学校资源互补,共同监管、相得益彰的教育生态系统。可以在学生成长记录册的基础上变革,加快建构基于信息系统和终身学习系统的电子档案系统,成为伴随每个人一生的终身学习和成长档案。
4. 国家应尽快组织相关的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和高技术企业合作,构建符合学习科学的虚拟教育资源。通过该资源的运用填补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效应,改变优质教育资源趋于集中和竞争激烈现状。通过数字资源配置的均衡性逐步缓解择校问题,实现填谷不削峰。同时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加学生使用网络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的便捷性。(www.xing528.com)
5. 教育部要加快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可以尝试开放新的职业,如专门为学生虚拟学习提供专业支持的专业人员可以认定为教师,这样可以吸引一批高校毕业生参与教育工作。他们的服务是职业性的,有专业技能,并有基于数据的证明和考核。支持“现代孔夫子”式家庭学校和基于课程服务的课程个体户,鼓励教育技术类企业充分渗透并进入封闭的学校课程供给市场。
6. 国家要加快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和政策引导,通过教育立法、课程服务、个人和企业认证、教育评价机制变革,特别是基于教育大数据的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改革,满足个人对教育的私人化需求,顺应教育技术的发展和人民对教育日益提高的要求。
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而技术为教育的变革带来机遇。我们可以利用技术为学生提供参与式学习体验、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及多种形式的学习评价,开发、应用基于技术的教育系统,建构更加智能的教育技术环境,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信息化教育服务,并确保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可以公平获得信息化服务,为每位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体验、评价、教学和学习的综合基础措施,既支持正式教育,又支持其他类型的学习,培养善于利用信息、工具、技术进行有效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优秀人才。同时反思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育的诸多结构中哪些需要坚守,哪些需要勇敢地革新,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有效做法,让技术提升教育生产力,这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