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附中实行走班制后,教学秩序一下子被打乱了。有趣的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作为教育改革重头戏之一的走班制,形式上反而以教师为中心。传统的做法是班级学生固定不变,教师像走马灯似的轮流来上课。改成走班制后,教师固定不变,由学生来选教师,想上谁的课就上谁的课。这对教师的压力很大,如果没有学生上他的课多尴尬。走班制成功地把压力从学生转移到教师。
平心而论,即使是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压力也不小。但是,这种压力造成的是畸形的结果:学生学不到实在的知识,教师只是教学机器,因为家长、学校和社会只认考分。改成走班制后,能力强、思维活跃的教师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压力也就变成动力。孔老师的能力与水平一直没有真正发挥,改为走班制后,他能以自己的方式来教学,很快就受到学生的喜爱。在全校语文教师中,他的学生是最多的。不仅是同年级,还有低年级学生自认为语文水平超过同龄人水平的,也来上孔老师的课,甚至有个别小学五年级学生来听他讲高中课。看到个别特级教师因一时不适应而“门庭冷落”,孔老师在感叹之余,不免有些自得。
孔老师的教学首先是善于运用技术工具。他是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毕业生,不仅了解,而且也会使用这些工具,如他会利用慕课、微课程、本市教育系统平台和校园网络平台等现有的社会平台。他还建立个人微信群,很多教学活动和讨论都在微信群中进行。很快,他的微信群就达到500人的上限,其中有学生、家长,还有教师。其他教师想通过微信群学习他的教学方法,家长则通过微信群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同时还不经意地学到他们过去上学时没有学好的语文知识。孔老师是第一个抛开书本而自编教材的教师。其实,他也没怎么编教材,只是按自己的眼光重新选择一些文章作教材。他很少讲课,大多数时间在回答学生的提问。所谓布置作业,只是规定下一堂课的主题或者问答范围,让学生回去后在云课堂指定的地方查询相关的知识。只有在发现谁没有提问题时,他才向这位学生提问,了解他是什么原因而没有提问题。
那时高考还没有取消,学生的考分对教师的压力依然不减。实行走班制后第一次月考,孔老师的学生普遍考得不好。到期末考试,学生的成绩就普遍提升。(www.xing528.com)
这批学生绝大多数考上了一本大学,凭借师大附中的名气和良好的生源,这个升学率也没有什么突出之处。不同的是,少数没有考上的,一个当了作家,另一个高中毕业就工作而成为文案高手,还有一个成为小有名气的流行歌词作者。尤其是那个当了作家的学生,让人既可气又可笑:他高考语文考了145分(150分考卷),数学居然考零分。太偏科了!如果以过去的教学方式,即使还是孔老师教,他也很难成为作家。因为在心理上,他是一个差生,自信心缺失;在周围环境中,没有人看得起他,谁都认为他肯定考不上大学,注定没有前途;在能力上,他可以写出没有瑕疵的标准语言,语法修辞都完整,却写不出生动的文学语言;在作为作家最重要的对事物的敏感度上,他早已麻木,感觉生活千篇一律,没有任何精彩之处。
孔老师最欣赏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他看来,学生之间没有聪明与笨拙的区别,只有教育方法的对与不对。每个人都是人才,只要他选对方向、认准位置。为了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孔老师殚精竭虑,寻求最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