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把“减负”当成目的,为“减负”而“减负”,而不知为什么要“减负”,更不知道怎样才能“减负”,甚至连什么是“减负”的概念都没有弄清。
“减负”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减负”让孩子快乐起来,只有快乐起来,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学好各种知识。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减负”,还要让家长不要再焦虑,让社会不再浮躁。“减负”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关于社会发展的复杂的大问题。
但是,再复杂的问题也有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纲。
历史上,很多长期困扰人们的社会痼疾是通过技术进步来解决的。现在,我们就有一个绝佳的解决“减负”难题的开关,就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
新技术可以把清华、北大、麻省理工学院的课程引入千家万户,把只能容纳几十人的课堂扩大到地球那么大,人人都可以上名校,高考的功能被淡化,学生的负担自然就会减轻。学生的负担其实来自一个源头:高考。
《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弗里德曼说过:“数字鸿沟将在不久后消失,很快几乎每个人都将拥有一个移动终端。但是,未来学家的研究表明,等那样一个世界到来之后,我们面临的将是一个更为巨大的‘动机鸿沟’,那些有自我激励的决心,能够持续利用一切数字化工具去创造、合作和学习的人,将会走在时代的最前列。”(www.xing528.com)
那么,我们如何发现和呵护孩子借以跨越“动机鸿沟”的愿望呢?
如前所述,首先要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保护孩子的内隐学习能力。研究表明,与外显学习相比,内隐学习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如表2.1所示。
表2.1 外显学习对内隐学习[3]
虽然可以从机能与结构上把学习划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两种方式,但并不意味着这两种学习方式彼此毫无关联。实际上,这两种学习方式是相互渗透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内隐学习建立在外显学习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当前情景与过去经验相互发生作用。此外,熟练的技巧、技能等人们习惯化的行为方式都是以内隐的方式存在的,呈现自动化、程序化及模式化的特征,并影响新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4]实际上,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并不是纯粹存在的,两者相互渗透。外显学习渗透无意识的自动加工,内隐学习时常受到有意识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