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由多元利益相关者共同组成的。利益相关理论认为企业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与整个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相比,学校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没有股东,没有人能获得剩余利润,每个人(如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都不能对学校行使独立控制权,只能由利益相关者共同控制。具体而言,学校的利益相关者大致分为四类,如表1.2所示。
表1.2 学校的利益相关者分类与一般诉求
当前,我国在这三大群体的共同利益诉求下,学校的发展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根据学习成绩而形成的升学率。从这三类群体角度分析,升学率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好,学校的发展就好。虽然这可能不是长久现象,但在一定程度上,绑架了学校的发展。从宏观角度分析,学校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涉及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他们有各自的利益诉求。
表1.3 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及利益诉求(www.xing528.com)
学校在决策时权衡以上几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了不顾此失彼,不能以某一部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是要实现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这一过程,称为博弈。
博弈是指在遵循一定规则下的人们进行的一个共同的活动,而且进行活动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教育博弈就是从博弈论的角度审视教育系统中的各种利益、需求及其冲突、矛盾,从而实现某种平衡,达到和谐,更好地满足多种主体的利益与需要。[2]
教育是民生,关系到千家万户、世世代代,学校则是集结各方博弈的社会中心场域。不仅如此,学校是实现社会阶层之间流动最为重要的通道,也是每个人必经通道,通过学校教育获取知识和技能等一切走向圆满人生的要素是每个人的追求。通过塑造人实现社会利益分配,学校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敏感神经。社会分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静态结构,与之对应的是动态的社会流动,通过社会流动形成非固化的社会层级。在影响社会阶层流动的诸多要素中,教育的作用尤为显著。自工业社会建立时起,教育系统便参与劳动领域中人员的筛选、培训,与成人的职业、经济、地位、社会流动密切相关,从中可以看到教育与社会阶层的流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般而言,个人接受教育的层次影响其对教育资源的拥有程度,也影响其职业和社会地位的获得。[3]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利益相关者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生命的本性,而由多个生命构成的系统也有其不稳定性,存在多重博弈。《自私的基因》认为利己是生命的本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私。自私的本源来自生命本身,成功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就是其无情的自私性。[4]个体的不安全感和存活的需求使我们必须靠近一个更优秀的灵魂和肉体。虽然人类具备足够多的力量去抗拒与生俱来的自私基因,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滋长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但是,这种利他主义在自然界中没有立足之地,在世界整个历史上也前所未有。任何利他系统都有先天的不稳定性,因为自私的个人会滥用,随时想利用。[5]学校属于非营利性组织,具有利他系统的特征,在实现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同时,多重利益与需求在此表达和诉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