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她的愿望还是很好的,但没有现实意义,只能作艺术品。
郑 杰
十多天的奔波,终于有了回报:我及时买到了五月的«中外少年»。我习惯地随手翻一翻,恰巧见到了62页的“宽容”二字。本人平生最学不会的就是宽容这一千古美德了,这回可得好好研读……
唉,反而增加了我的疑惑。«宽容»的作者柴同学文笔很优美,感情很真挚,是热切地希望世人学会宽容的,只是思绪不大清晰。比如,在公车上彼此间的碰撞,双方要么都有责任,要么都无责任(不小心地碰撞),谈不上谁对谁错,说声“对不起”是礼貌,也是对对方的尊重,我怎么就算“宽容”对方了?难道对方有什么地方对不起我吗?教室里两位正准备动武的同学,一般是等到老师从天而降怒喝一声才罢休的——若有一人主动退却,许是因为动起武来敌不过对方,却被赞成“宽容”了;与父母争执,是两代人的必然,若一心听从父母而无主见,岂不是返回了封建时代?或者一面为了宽容而假装受教了,另一面却我行我素,被父母知道后,他们更要伤心;作者的最后一个事例更有些可笑,当我们在接受老师的教育时,无理抢三分那是无赖,那便是我们的错,应该由老师宽容我们,但老师却不,仍要教育我们,实在可以让此同学气愤非常的。(www.xing528.com)
不过,她的愿望还是很好的,但没有现实意义,只能作艺术品。容我讲一件真实的事情吧:去年秋天,我走在街上,看见一位五十岁左右的清洁工,正吃力地将地上的落叶——成片成堆的落叶——扫到路边,铲起,送入车中。这位清洁工一手掣着大扫帚,一手举铁铲,还要推清洁车,已经十分累了,却有几名和我同龄的人(才十几岁!)边走边丢下许多糖纸,清洁工是够“宽容”了,一声不响地扫干净,却料不到那些人又故意撒纸屑:“来,这里还有……”对这几位十几岁的人,能够宽容么?我真不敢相信,这位清洁工找到了“通往快乐、幸福的途径”。
几十年前,鲁迅先生忧叹中国人精神的劣根性;我不认为在这短短几十年,这“劣根”便已完全消除,上面所说的才十几岁的孩子,未来的主人,却是这个样子。若再宽容下去,他们只会得寸进尺,而不会受什么感化而改邪归正,所以宽容是治标不治本,要治本,就得靠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到了人人都有很好的精神风貌时,到了«宽容»一文大放异彩时,到了我和我的“同志”们成了反面教材时,就可以尽情地宽容了。
好了,我用一千多字议论了八百多字的«宽容»,说的又是一派胡言,足见我是多么刻薄自私不知宽容了,敬请柴同学不要同我这可怜的普通初三学生计较,宽容一下我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