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的自然角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充满惊喜的地方。这次意外的是,饲养在鱼缸里的乌龟失踪了。第一发现人是乌龟的主人娄诚,他的尖叫声吸引了很多小朋友。于是,各种猜测和安慰的声音出现了:
“乌龟不会这么轻易死。如果死了,它的壳在哪里?”
“可能是它太寂寞了,找朋友去了,会回来的。”
“我猜,是我们没有照顾好小乌龟,它闹情绪逃跑了。”
“小乌龟在哪里呢?”
他们寻遍了教室的角角落落都没有发现乌龟的踪迹,有些气馁了,猜测乌龟死了;有些更积极了,坚信能找回乌龟;有些不知所措了。
突发事件情境下,从幼儿的讨论和行为表现中,可以做以下“三个点”的分析:幼儿的关注点、成长关键点以及教师的思考点(具体见表1)。
表1:分析幼儿的学情与预估幼儿的兴趣(www.xing528.com)
基于这样的课程思考,教师开始为课程做准备了,从“三个点”出发,确定三条活动线索:“乌龟会不会饿死?”“乌龟去哪儿了?”“乌龟长什么样?”教师分析后觉得孩子在探究时有先后顺序,所以在思维导图上将这三条线索按一级分支呈现,并将孩子们感兴趣的其他问题放在二级分支或三级分支上,最后绘制出乌龟主题活动的思维导图(如下图)。
乌龟探究脉络图
教室的环境开始有了改变,区域里提供了一些乌龟主题的相关内容,有调查表《乌龟喜欢生活在哪里》;有日记表《记录乌龟失踪》;有踪迹排除表《乌龟在哪里》……一场探究乌龟的主题活动在突发事件影响下展开了。
有兴趣研究乌龟的孩子们开始在问题的导引下,在各类活动中努力探究乌龟的大小事,想要进一步认识它们。“没有食物,乌龟会不会饿死?”这个话题引发孩子们的热烈讨论,他们的思维具体形象,总是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给乌龟的“长寿问题”下定论。比如,有的说:“我从来没有给乌龟喂过食物,乌龟也没有死,它应该就是喝喝水就行了。”有的说:“乌龟吃肉的。”有的说:“乌龟吃饲料。”……基于调查,孩子们把乌龟会吃的东西都列出来,用蓝色圈圈代表菜类,用红色圈圈代表肉类,当颜色叠在一起时,颜色有了变化,孩子很好地了解了乌龟属于杂食类动物这个大秘密。
欣欣:乌龟吃的肉是红色圈圈里面的。
贝隆:它吃的菜是蓝色圈圈里面的。
一峰:两种都是乌龟会吃的,两个圈圈都变成了紫色的了。
孩子们还发现乌龟耐饥饿能力强,数月不吃东西都不会饿死。既然乌龟不会饿死,孩子们就耐心等待乌龟的归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