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性教学:有效性初探

研究性教学:有效性初探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性教学不同于研究性学习,更多地强调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就语文学科来说,研究性教学更加凸显了人文性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在当下教学中有效性更强。研究性教学的有效展开离不开评价机制的改变。总之,研究性教学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靠一己之力就有所成就,是多方合力的成果,但要有所改变,还需从每一节课堂开始改变。

研究性教学:有效性初探

张凤琴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发源于杜威的民本主义教育思想和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研究性教学不同于研究性学习,更多地强调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开放性。

就语文学科来说,研究性教学更加凸显了人文性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新课程标准》中呈现“语文核心素养”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修养。传统语文课堂对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过度强化而轻视了后两者,利于应试,不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悲天悯人之心,友爱感恩之情,对生命的关注,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人生境界的向往都是较高语文素养的具体体现。”这更是语文课堂本真的体现。

研究性教学的有效展开离不开师生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在当下教学中有效性更强。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师生观念以及课堂教学观念均较以前有所改变、有所进步,但还不尽完美。以师生观念为例,一般情况下,教师能做到承认师生平等、倡导师生平等,但一旦学生没有很好地把握底线,挑战教师时,教师就感觉颜面无存。实际上,师生观念的转变是教学方式转变的先导。教师欲改变课堂必须先转变观念,而且观念的转变过程中教师又起主导作用。学生挑战权威的前提是消解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当课堂变成师生平等对话、探讨的衍生品时,师生才能真正转变观念。当然,课堂是师生共有的,需要一起打造,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本职不能遗忘。(www.xing528.com)

研究性教学的有效展开离不开问题情境的设置。语文课堂的性质决定了问题的设置较难把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把握问题的难度,对于成绩较好的班级而言,其问题设计可适当有深度。教师根据对学生心态和状况的分析把握问题的引入和延伸。以《边城》为例,看过《边城》电影的班级,问题的设置可以围绕学生看不懂的电影情节展开,并且分析小说的文字描写,比较文字与影像传替情感的异同和优劣,从而明确《边城》小说中语言的优美以及透过语言所表达的风俗美、人性美。看《边城》小说原文的班级,可以根据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逐一推进,根据课堂上学生反馈的情况把握进度。如果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掌握不够清晰,教师可以激发学生补充、厘清并丰富故事情节;如果学生对故事情节把握较好,教师可以推进对环境描写以及小说语言的赏析。课堂问题的设计需要具体而为之,并且考验教师的教学灵活性。

研究性教学的有效展开离不开评价机制的改变。语文课堂确实不同于一般的科目,它需要体现工具性的一面,也需要展现其人文性。语文课堂的评价机制较其他课堂更为开放和宽泛。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体现语文思维和核心素养。评价机制的转变直接影响观念的变化、课堂模式的转变和课堂有效性的提升。

总之,研究性教学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靠一己之力就有所成就,是多方合力的成果,但要有所改变,还需从每一节课堂开始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