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瑨
多年以前,我们还无比钦佩在西方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学生,认为他们能够在高等教育阶段动辄就写出几万字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的论文。后来才发觉,论文其实并不是阳春白雪,课题研究距离我们的生活也并不遥远,只是我们一直都以敬若神明的态度对待课题研究而已。
其实,大到航空事业的发展,小到葡萄酒是怎样酿成的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而研究成果就像是不能一日建成的罗马,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重点在于开始研究。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之所以为写论文苦恼,就是因为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都机械地沉浸在茫茫题海之中,没机会将自己的所想化为文章。进入大学之后,写作需要表达自己观点的论文便成了一个陌生的领域。所以,“成名要趁早”,研究性学习也要趁早。
2016年度,我校开放了研究性学习的窗口,以学科为基准点,组成由任课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分方向研究的课题小组。笔者作为三个小组的指导教师,考虑到学生所处年级和知识储备,以及个人兴趣的差异,我给三个小组选择了不同的课题:《红楼梦》人物研究、苏轼研究和诗歌研究。初看三个研究课题都是很宏观的,似乎不太符合课题研究的惯例。但是作为高一学生的初次尝试,也未尝不可从大处着眼。而且,因为不同于一个人的研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将宏观命题中包含的多个方面涵盖其中,只有初探才会激起更大的波澜。比如《红楼梦》人物研究,我会建议学生把这个课题分为主要女性人物研究、主要男性人物研究和丫鬟研究,这为探究《红楼梦》的主题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提供了方向。而我也充分相信学生们的能力,力图让学生们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学习,在研究的氛围中提高能力。(www.xing528.com)
在每周一次的学习讨论中,我会布置下一阶段的任务。从思路构建到搜集资料,从整理资料到形成开题报告,学生们纵然有许多的问题,但凭借着协作或独立解决问题,也让他们越来越乐在其中。在选择课题时我们也尽量和教学内容相贴近,让学生开始主动寻找更多的资料。同时,研究性学习不通过考试来评判学生的个人能力,也让学生在进行研究时轻松了许多,从而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
学期结束时学生展示研究成果,他们准备好了厚厚的汇报材料,以及精美丰富的影音资料。学生站上讲台,信心满满地展示着他们一步步获得的成果。这一刻,也让我真正理解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含义。面对高考,知识积累是很重要的,但是作为国家人才的储备,能力培养同样十分重要。国家需要能力与知识兼备的人才,更需要有想法、能研究的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