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颖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从2016年、2017年的“话长话短”到2018年的“语言”来看,江苏高考作文题实际上是“命题型”作文,学生要围绕所给题目提供的立意在规定的范围内展开写作。与全国卷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方向不同,江苏省的“命题型”作文虽然有利于学生打开思维,有话可说,但也容易陷入套路化、形式化的困境。随着2019年江苏省高考回归全国教育部统一命题的预想,如何开展“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已经成为一线教师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性教学对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来说,正好符合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规律,所以如何在语文议论文写作中进行研究性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我们在教学中一直思考并研究的课题。下面以我的一节议论文写作课为例,谈谈研究性教学在课堂中的实际应用。
首先我给学生呈现了一则新闻:
2017年10月8日,河南某中学专门开了一场“销毁手机大会”。学校负责人一边用锤子砸毁学生的手机,一边报出违规携带手机的学生的姓名。事件曝光后,学校负责人坚持强调“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家长对此表示赞同”。事件引发了网友的广泛争议。
针对这则新闻,学生在课堂上就“你是否支持学校这一举动?为什么?”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www.xing528.com)
持反对态度的学生的理由为:1.手机是私有财产,砸手机是破坏他人财产的行为,是违法行为。2.手机没有错,是使用者使用不当,应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不应该砸手机。3.砸手机是粗暴的教育方式,不应提倡。4.当着全校学生的面砸手机,并通报名字,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会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
持支持态度的学生的理由为:1.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违反了校规校纪理应受到惩罚。2.现在的智能手机功能较多,学生还处在青春期,自控力不强,应该对其严加管教。
在和学生就这一现象的讨论中,我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探究。首先,学校砸手机的行为说明了学校对法律制度的漠视,其本质是教育越权行为,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其次,“恐惧永远不是最好的管理方式”“被暴力教育的学生,要么在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要么寻求施展暴力的能力与机会”,这种惩戒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冰冷和人性的卑鄙。再次,学校所谓的“一切为了学生好”折射出学校“分数决定前途”的一种功利之心。
蒋勋曾说:当社会的整体价值观是“唯利是图”,年轻人的价值观也只会有一个字“利。”社会在制造商品,人也变成商品,在商品化、消费化的鼓励中,就会产生对于戕害生命无动于衷的结局。
从这一事件的分析中,我和学生在探讨过程中从现象到本质,从浅层原因到深层原因,从客观到主观,从一时一域到文化性、时代性、民族性,层层深入。通过研究性教学,学生看待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训练,从而在议论文写作中有话说,说重点,说透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