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培养人文素养的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培养人文素养的研究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郭春英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可以看他的谈吐举止与气质风度;一节语文课成功与否,可以看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精气神与认真程度。研究性教学需要在课堂上落实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熏陶。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文化底蕴是其必备的要素之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包括经典诗词、文学名著、文史哲等方面。

高中语文教学:培养人文素养的研究

郭春英

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可以看他的谈吐举止与气质风度;一节语文课成功与否,可以看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精气神与认真程度。研究性教学需要在课堂上落实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熏陶。

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衡量不只在于学生在这堂课上吸收了多少静态知识,还在于是否获得了思维上的训练、能力上的提升、思想上的升华、习惯上的养成,即便只是其中一点也是巨大的收获。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不再是教语文基础知识,不再是训练语文技能,也不再是强化解题方法,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帮助学生从人类历史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以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在交际中学习、捕捉、筛选、加工和再生信息,通过这些来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逐渐掌握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工具,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生命质量。

如今的社会,信息化使教师和学生都可能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资料,教师将不再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唯一渠道,因而教师的角色和定位均面临着转型。研究性教学便是让语文教育者从“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出发,重新审视、定位语文教学,摈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教学方式,循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创立促成学生发展的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能力思维发展和人格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学习经验,培养其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尤其是语文教学,它要完成的任务,并不限于知识的传授,它一方面要求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另一方面要求通过思想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让这种能力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www.xing528.com)

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文化底蕴是其必备的要素之一。所谓文化底蕴,就是一个人对古今中外一切经典文化的积累的厚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包括经典诗词、文学名著、文史哲等方面。从文章角度来说,语文教学的必修教材、选修教材对学生阅读的积累厚度还不够,但是却给学生提供了阅读方向。比如梁衡的《把栏杆拍遍》,用至真至情的语言明朗大事,我们不妨给学生介绍这一类的著作,赏析作者的语言特点。还可以从梁衡的语言特点扩展到其他作品,如写瞿秋白的《觅渡、觅渡,渡何处》,写周恩来的《大无大有周恩来》。比如《晋祠》用优美的语言强化内容的思想性,以及《清凉世界五台山》《壶口瀑布》等作品。还有用自然朴实的语言表现哲理性,如《夏感》中“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语言纯朴,却有动作、有形象、有节奏感。“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这几个细节,似乎平常,仔细品嚼,却能使人感到它独有的韵味。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完全可以自己查阅这些文章。通过学习一篇文章,由课内延展到课外,学生可对一个作家进行深入解读,领略作家的风格气度,赏析充满智慧的文字语言,涵养性情,增加底蕴。

课堂要有生命有质量,学生要有主动性要有活力,文本解读要有力度有厚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