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进工艺,开展科研,陇蜀古道《徽酒》文集

改进工艺,开展科研,陇蜀古道《徽酒》文集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展科研活动以来,对“徽酒”的传统酿造工艺进行了多次改革,使之不断完善。“徽酒”所用的原料,分别进行精心的粉碎,而后按不同的比例进行合理搭配。普遍认为提高培曲品温,是提高大曲酒质量的一条重要措施。“金徽酒”传统的制曲温度不超过40℃,属于低温曲。自1981年4月20日后培曲品温普遍提高,“金徽酒”用曲培养最高品温接近50℃。“徽酒”传统工艺是每年的7月挑窖,9月立窖。

改进工艺,开展科研,陇蜀古道《徽酒》文集

开展科研活动以来,对“徽酒”的传统酿造工艺进行了多次改革,使之不断完善。

酿酒界有“高粱酿的酒香,玉米酿的酒甜”之说。

“徽酒”所用的原料,分别进行精心的粉碎,而后按不同的比例进行合理搭配。

我们拟定了高粱和玉米不同比例的配方,与纯高粱为原料作对比,自1980年7月25日至1982年9月25日,进行了26个月的试验。经多次组织品评认为,玉米占10%的酒喷香、绵甜,被评为第二名;玉米占15%的酒绵甜、醇厚,被评为第一名;玉米占20%的酒绵甜,稍带爆玉米花味,被评为第三名;纯高粱酿的酒,香味纯正,稍暴,后味淡,被评为第四名。试验结果表明,搭配玉米的配方比纯高粱酿的酒要好,搭配玉米占15%的配方最好。

由此,酿酒原料由单纯的高粱改为高粱占85%和玉米占15%的科学搭配,使酒体既保持了醇香,又增加了绵甜。

“徽酒”传统的制曲原料是小麦大麦和豌豆。1978年8月9日至1980年8月21日,以小麦占60%、玉米占10%、麸皮占30%为原料。1980年8月2日至1981年4月20日,制曲原料改为小麦占80%、玉米和三厘豆各为10%。1981年4月20日以后制曲原料改为纯小麦。(www.xing528.com)

俗话说“曲是酒的骨”,说明大曲在酿酒中的重要性。大曲的类型和质量,不仅影响着大曲酒的香型和出酒率,而且也影响着大曲酒的质量。普遍认为提高培曲品温,是提高大曲酒质量的一条重要措施。自1978年8月9日至10月29日的80天中,试制了6房中高温曲,培曲品温控制在55℃~60℃。1980年8月2日继续进行培养。1981年4月20日以后进行了批量培养。1982年9月15日用于老厂区大曲酒车间生产,为提高陇南春酒的质量,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金徽酒”传统的制曲温度不超过40℃,属于低温曲。感官要求皮薄(不超过5毫米)、茬青,“金黄一条线”和菊花红心的占50%以上,黑心、烧心和烂曲在5%以下。自1981年4月20日后培曲品温普遍提高,“金徽酒”用曲培养最高品温接近50℃。

在侯家坝生产时,出厂酒度较高,入口暴辣,酒液浓烈,一口酒要分三次咽下,老百姓称为“哽三哽”。

1983年以前,出厂酒度为63%(V/V)。以后,出厂酒度改为60%(V/V)。再以后则逐渐改为54%(V/V)、50%(V/V)、46%(V/V)。

“徽酒”传统工艺是每年的7月挑窖,9月立窖。所谓挑窖就是不投粮,窖内的酒醅蒸馏后,加曲再次发酵,再蒸馏后,全部成为丢糟。丢糟密封在窖中,用于9月立窖。所谓立窖,就是开始投粮重新生产。自1973年以后,不再挑窖,改为常年生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