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天水地区粮食部门调入徽县酒厂1500吨红苕干,以后又陆续调入大量红苕干和伊拉克枣。起初仍沿用传统的固态发酵法进行生产,所产的酒不但带有浓重的腐薯臭味,质量差,不受欢迎,而且出酒率也较低。于是徽县酒厂副厂长傅俊英向厂领导和县工交办公室建议大胆地采用新工艺进行生产。新工艺就是走液态法发酵的路子,以红苕干(也可以用伊拉克枣或玉米等)为原料,先生产出食用酒精,再以大曲酒酒糟培养的香醅进行串香,经过储存、勾兑后出厂。领导欣然采纳,决定建酒精车间(图53)。由副厂长傅俊英承担设计和负责工程管理工作。
图53 酒精车间
为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使设计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从1974年12月9日起,副厂长傅俊英独自前往陇西酒精厂、甘南乳品厂、甘肃省轻工科研所、兰化设计院和兰州制酒厂等单位考察取经。学习他们的经验,也了解他们走过的弯路和教训,如某厂蒸馏釜未安装减压阀,偶遇突然停气,釜内压力骤减,形成负压状况,造成蒸馏釜被吸瘪;又如某厂发酵车间,人员呼吸费力,是因车间通风不畅、二氧化碳浓度较大造成的;等等。这些经验和教训,在酒精车间的设计中,都被予以吸取。
随后,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工艺和设备设计(或选型)。精馏塔选用的是最先进的浮阀式,塔径460毫米。醪塔是双沸式,铸铁铸造,塔径450毫米。
1975年5月7日,由一机部兰州工程处承担的设备制造工作开工。5月下旬,由徽县建工队承建的385平方米的厂房土建破土动工。
与此同时,人员培训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先派了5个人去陇西酒精厂学习,但因该厂是连续式工艺,不适合徽县酒厂的情况,于是培训人员于6月20日回厂。后了解到河北省昌黎县果酒厂的蒸煮、糖化、发酵为间歇式工艺,二塔连续蒸馏,与徽县酒厂工艺相同,故由副厂长傅俊英联系进行培训。
1975年6月26日,由厂党支部书记孙志国同志带队,由副厂长傅俊英任技术辅导,粉浆工段邢进国、蒸煮与糖化工段张志勤和赵文轩、发酵与酒母工段柴宝璋、制曲王德成、蒸馏工段李万林和崔书兰、化验员徐美茹等同志(图54),赴河北省昌黎县果酒厂进行培训,9月18日返程。
回厂后立即安装设备,共安装设备41台(件),装电机27台,总容量136.1千瓦。
图54 酒精车间培训人员合影
经过两年多的拼搏,酒精车间建成,并于1977年9月顺利投产,试车一次成功,生产出合格的食用酒精,酒精出酒率接近国内先进水平。
精馏塔是最先进的浮阀塔,它生产能力大,操作稳定,气液接触好,操作弹性大,效率高,结构简单,加工、安装和检修均较方便,并具有材料省、造价低等优点。(www.xing528.com)
投产后,经专家评定认为,“工艺设计合理,设备先进,已达到国内同类酒精生产线的先进水平”。
为指导操作,副厂长傅俊英写了《酒精生产技术资料》。
建设中得到甘肃省轻工科研所卢国胜同志、陇西酒精厂杨世英校友、山东省济南酒精厂袁俊杰同学、天津酒精厂赵俊川同学、湖北省襄樊酒精厂苗占枝同学诸位的多方面帮助。在设备安装和试产阶段,陇西酒精厂派邵有深、王丕忠和张万祥三位师傅协助。
酒精车间的建成,给生产新工艺白酒提供了优质的食用酒精。
以酒精生产新工艺白酒,有三种工艺:第一种是串香法,就是把酒精加入底锅,通过以大曲酒酒糟培养的香醅(或大曲酒的回醅)串蒸。第二种是浸香法,就是把酒精拌入培养的香醅,萃取出呈香、呈味物质,再蒸馏。第三种是调香法,就是把稀释的酒精加入呈香、呈味物质,勾兑成酒。徽县酒厂则采用两步法:首先在底锅中加入酒精和呈香、呈味培养液,通过培养的香醅(或金徽酒的回醅)串蒸产酒;再经储存后进行勾兑,调入金徽酒的酒头、酒尾和部分金徽酒,达到标准后,方可出厂。
用这种工艺生产的新工艺白酒香正、甜爽、醇和、味净,具有大曲酒的风味,质量大幅度提高。同时,大大地提高了出酒率。它的生产,给广大消费者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新产品。
酒精车间的建成,使得新工艺白酒销量扩大,效益猛增,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可喜的社会效益。
1982年以来,徽县酒厂广泛调研市场信息,狠抓新工艺白酒的改型提质。一是在新工艺白酒中兑入一定比例的陇南春酒,这样不但大大提高了内在质量,而且把香型改为淡浓香型;二是改散装为瓶装。经过工艺改革,上市后深受消费者欢迎。
傅俊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