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地居民港险热:理性选择现象

内地居民港险热:理性选择现象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地居民的港险热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向往香港的经济繁荣和自由的经济政策,另一方面是过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香港保险的性价比更高。随着内地逐步扩大开放,外资保险公司也将更大范围地进入内地市场,进一步丰富消费者的产品选择,但同时也将对香港保险造成不可避免的冲击。当然,香港的自由市场环境和全球化的投资渠道,也将为有全球资产配置需求的内地居民提供难以替代的保险选择。

内地居民港险热:理性选择现象

内地居民的港险热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向往香港经济繁荣和自由的经济政策,另一方面是过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香港保险的性价比更高。

香港被誉为“东方之珠”,其经济繁荣有其历史的特殊性。香港经济发展一直都离不开内陆的需求,其每个新阶段都源于香港与内地之间关系的转变。[12]事实上,在相当长的时期,香港经济本质上属于殖民经济,其本身的竞争力并不强。从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大批银行家和商人南下香港,带去了资金、设备、专业人才和大量人口。这不仅使得香港的民间财富暴增,同时也在经济上形成了能与外资分庭抗礼的力量。据不完全统计,从1948年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内地移民带去的财富占当时香港社会总财富的半数以上。同时,香港对内地贸易额大幅上升,据统计,1949和1950年,对内地贸易额分别较上年增长66%和74%,远超过1947年至1949年年均增长35%的水平。朝鲜战争爆发后,西方对中国进行了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香港地区则成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交流的唯一窗口,而这也成为香港地区快速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

20世纪60年代,香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施导向型发展战略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奠定了香港的国际地位。70年代初,香港推行多元化发展,金融业、房地产、贸易及旅游迅速发展。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启序幕,以香港为转口的巨量进出口业务为香港带来了天量的资金结算业务,这使得香港经济迅速从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型。80年代末期,服务业占香港GDP比重超过80%,香港作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的地位逐步确立。

然而,随着内地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香港的政策红利优势逐步消退,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在未来,随着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香港地区经济原本赖以发展的政策红利也将逐步消失殆尽。(www.xing528.com)

如今,香港的经济发展也遇到诸多问题。对此,有学者做了如下概括:“一是由于香港过早‘去工业化’,经济发展越来越固化在金融、贸易、地产及其相关行业,随着内地的持续、深入开放,香港在金融、贸易等方面的优势正在不断弱化;二是香港目前的GDP有超过一半是由金融、贸易、地产及其相关行业创造的,但这些行业所能够创造的就业机会却越来越少,再加上香港早已‘去工业化’,中等收入阶层逐渐消失,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三是由于港府一味遵循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迎合资本的利益,把重商主义发挥到了极致,投入大、风险高的高科技产业很难有成长空间;四是由于大量利益集团的干扰,再加上自身的弱势地位,港府政策难以落地。”[13]

对于产品定价而言,内地保险由于历史原因(利差损包袱和预定利率监管)导致保险产品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竞争力缺乏,但随着内地保险业放开利率监管以及行业竞争加剧,两地保险产品性价比的差距逐步缩小。当然,制度差异所决定的部分产品差异或许是目前无法跨越的,比如两地寿险公司破产机制差异所导致的产品定价差异。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外资保险公司无法直接进入内地市场,而是只能选择以中外合资的方式进入内陆市场,或者选择以香港作为“窗口”。随着内地逐步扩大开放,外资保险公司也将更大范围地进入内地市场,进一步丰富消费者的产品选择,但同时也将对香港保险造成不可避免的冲击。当然,香港的自由市场环境和全球化投资渠道,也将为有全球资产配置需求的内地居民提供难以替代的保险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