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用理论描述的是理性行为,前景理论描述的是真实行为。按理来说,人们在进行保险决策时候,应该按照效用理论来进行配置。然而,效用理论中的理性人的决策依据是效用(心理满足程度),这不禁容易让人产生疑惑:获得最大心理满足感真的就是理性的吗?如果真的是这样,娱乐明显比艰苦学习更容易让人产生满足感,是否也意味着娱乐比艰苦学习更理性呢?显然,结论是不成立的。当然,这个类比本身是有失偏颇的,毕竟效用所指的是人们对于财富值的满足感。
另外,无论是期望效用理论还是前景理论,都难以直接为消费者提供可量化的指导建议。即便我们认为效用理论描述的是理性行为,但是效用本身属于一种心理感受,这使得相同抉择对于不同个体的效用各不相同,并且人们难以判断是否真的达到最大效用。前景理论只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描述,但并没有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前景理论侧重于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研究,为诸多市场异象提供解释,而并非为消费者决策提供指导。
期望效用理论为消费者购买保险提供了参考,但是对于购买什么险种以及分别买到何种程度方能达到效用最大化往往难以得知。根据前景理论,大部分人是不会主动购买保险的,消费者购买保险往往需要保险销售人员进行营销,即“保险是卖出去的,而不是买进来的”。而绝大多数销售人员往往只是停留在产品销售,难以为客户提供专业的配置体系,甚至销售误导和欺诈。(www.xing528.com)
对此,笔者针对个体保险配置提出另外一套理论方法,为其命名为“保险实效理论”。所谓保险实效,在此定义为保险产品或其他因素对保险市场和消费者产生的实际效果。保险实效可进行狭义和广义区分。狭义的保险实效主要是针对保险产品对消费者个人的实效价值,即个体实效;广义的保险实效还包括保险产品或其他因素对保险市场的实效价值,即市场实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