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用理论描述的是决策者的理性行为方式,但其假设基础同实际情况存在不符。历史上,围绕着效用理论的研究,也出现了诸多难以用其解释的悖论,如阿莱(Allais)悖论、埃尔斯伯格(Ellsberg)悖论。对此,研究学者将目光转向了行为经济学,以期望找到更好的解释方式。
其中,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结合了心理学和现代经济学的决策研究,于1979年提出了前景理论,用以描述决策者的真实行为。[14]鉴于前景理论对于不确定情况下的人为判断和决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卡尼曼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1.参考点
在效用理论中,人们的满足程度只与财富的最终值有关系,即如果两人具有相同的效用函数,当财富水平相同时,两人的快乐程度相当。然而,这明显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例如,同是有着100万财富的两人A和B,但如果A是从50万变为100万,B是从200万变为100万,那么A会感到满足,而B却会感到痛苦。对此,卡尼曼和特沃斯基设计了如下选择问题,证明了效用理论的缺陷和设置参考点的巨大作用。[15]
问题1:不管你原来有多少钱,现在再给你1000元。请问在如下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A.50%的概率赢得1000元,50%的概率什么也得不到;B肯定得到500元。
问题2:不管你之前有多少钱,现在再给你2000元。请你在如下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A.50%的概率损失1000元,50%的概率损失为零;B.肯定损失500元。
事实上,问题1和问题2带给被试者的财富的最终状态是相同的,本质上都相当于被试者在如下问题中做出选择:A.50%的概率赢得2000美元,50%的概率得到1000美元;B.肯定得到1500美元。根据效用理论,被试者对问题1和问题2都应该选择B选项。
但尽管如此,人们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情况:对于问题1,84%的被试者选择了B选项;对于问题2,69%的被试者选择了A选项。这说明了参考点的设置对选择结果产生巨大影响。
对于问题1,被试者的参考点是“现有财富+1000元”,其所考虑的是盈利状态下的风险选择。对于问题2,被试者的参考点是“现有财富+2000元”,其所考虑的是损失状态下的风险选择。换言之,人们面对损失和盈利时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另外,人们在决策中不仅会考虑参考点,还会经常移动自己的参考点。因此,不考虑参考点的伯努利效用理论在对人们选择的预测上必然面临困境。
2.前景理论
在卡尼曼的论文中,前景理论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价值函数和决策权重函数。
所谓价值,是指距离参考点的财富或福利的变化值。卡尼曼认为:“价值的载体是财富或福利的变化,而不是最终的状态”。价值函数,则是这种变化值大小与价值大小的对应关系,如图13-3(左)所示。人们在面对损失时,对损失增加的敏感度逐渐降低,即对损失风险时呈现风险偏好;而面对收益时正好相反。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将价值函数视为是将效用函数设置了参考点后并对损失状态进行了修正的结果。
决策权重是指人们对客观概率的主观估计。人们在做风险决策时,往往并不知晓各事件的实际发生概率,因而只能通过主观估计进行决策。卡尼曼指出,人们通常高估小概率事件的发生率,即小概率事件的决策权重大于出险概率;同时,人们通常低估大概率事件的发生率,如图13-3(右)所示。在1992版前景理论的决策权重函数中,小概率与中高概率分界点为P=0.35,根据此标准,绝大部分保险风险均属于小概率风险。
(www.xing528.com)
图13-3 价值函数和决策权重函数示意图
前景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更真实准确地描述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行为。对此,我们可以将前景理论概括为以下几种效应:参考依赖效应、确定效应、反射效应、损失规避效应、夸大小概率效应。
参考依赖效应: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考点决定,参考点不同,所产生的价值也不同,最终使得对应的选择结果也可能不同,譬如上文中对问题1和问题2的分析。
确定效应:在收益情景下,人们往往表现出风险厌恶的特征,尽可能选择确定的收益,确保落袋为安。例如,面对以下两个选项:A.确定获得1000元;B.80%概率获得1500元,20%概率一无所获,大多数人会选择A选项。事实上,B的期望值为1200元,高于A的1000元。
反射效应:在损失情境下,人们往往表现出风险偏好的特征,愿意为减小损失而冒险。例如,面对以下两个选项:A.确定损失1000元;B.80%概率损失1500元,20%概率不发生损失,大多数人会选择B选项。
损失规避效应:对于相同程度的收益和损失,收益带来的快乐感难以抵消损失所带来的痛苦感。例如,白捡100元所获得的快乐难以抵消丢掉100元所产生的痛苦。
夸大小概率效应:人们具有高估小概率事件的倾向,无论是面对损失情况还是收益情况,人们都会过分强调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应用分析
作为行为经济学的代表理论,前景理论与主流的期望效用理论在假设基础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如风险态度差异、决策标准差异和风险概率评估差异。
风险态度差异:期望效用理论假定人们是风险厌恶的;前景理论则指出,人们在面对收益时是风险厌恶的,而面对损失时则是风险喜好的,并且人们对损失的敏感程度更高。
决策标准的差异:期望效用理论认为,效用是财富绝对值对应的心理满足程度,因此,人们是根据风险事件所带来的财富的绝对水平来进行决策;前景理论则认为,带给行为决策者价值的是财富的变化,而非财富的最后绝对水平,因此人们根据财富的变化情况来做决策。
风险概率评估差异:期望效用理论认为决策者是理性的,能以客观概率来评估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前景理论则指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在决策过程中会结合自身过往的经验和主观考虑,对风险事件发生的客观概率进行主观估计。
事实上,前景理论更多只是一种描述性语言,主要是对人们真实的行为进行描述。卡尼曼指出,人们对风险发生概率的高估,是进行保险购买的前提。只有当“概率高估”的影响大过“风险喜好”的影响时,人们才会选择购买保险。
实际生活中,人们通常并不会主动去购买保险。正如卡尼曼所言,人们被妄想的乐观主义所驱使。人们之所以不会做出正确的关键决定,不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行为的后果,而是因为对未来和对自己有着非常乐观的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