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词:生物识别、身份验证
生物支付是在支付业务中采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验证的一种新型支付产品。
过去,生物识别技术由于成本较高,主要应用于政府部门和重要机构的访问控制(比如我国的二代身份证)。现在生物识别技术成本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其应用前景广阔。
移动支付生态高度关注这种生物识别解决方案。有3个重要的金融场景可以使用生物支付。
场景 商业银行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持卡人信用卡被盗用带来的损失。
商业银行可以建立持卡人生物信息库,通过自动指纹识别系统(Automated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AFIS)对持卡人的支付进行校验。通过这种方式,商业银行不但能够解决ATM读卡失败、卡片丢失等问题,还能够有效减少因为盗刷带来的商业纠纷。
全球多家银行已经将生物识别技术用于客户身份验证。比利时、印度、波兰和日本等国家在ATM存取款等场景支持生物识别技术。其他很多国家也打算跟随潮流,特别是一些亚洲国家和非洲国家。(www.xing528.com)
场景 移动通信终端制造商通过在手机上增加指纹识别技术,加强手机支付的安全性。
增加指纹校验的手机,只有机主才能打开,这种安全性比单纯使用手机开机密码要好许多。如果手机还支持NFC和支付标记化技术,并且SIM卡内置有安全模块,那么可以说其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和用户体验达到了较为完美的状态。
场景 商业银行的移动端App。在大额转账、个人信贷,甚至远程开户等场景中应用人脸识别技术,能够给银行客户带来便捷的金融服务,还能够有效控制欺诈的发生。
很多人工智能高科技公司向商业银行提供人脸识别等活体检测技术。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的个人消费信用贷款产品,就应用了活体检测技术,配合银行卡中银e盾(USB Key),用户无须去柜台,利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安全、便捷地办理大额信用贷款。
【注释】
[1]Coat Warehouse是为商业案例编写需要而杜撰的一个公司名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