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要总是批评
在日常生活里,常会发生此种情形--你觉得和某个人说话很无聊。那个人通常是个阴沉、言而无信,又喜欢说别人坏话的人。此种芥蒂只会使彼此处得更不融洽。如果你认为对方是个没有内容的人,不管你是否将此事说出,都会让你的人际关系变得狭窄起来。
例如你和某陌生人闲聊,提其他人并不怎么样,对方虽未必会反驳你,但实际上他心里却别有反应。
首先他会想:你为什么老喜欢让自己看起来那么了不起?老是以说别人坏话,来提高自己的形象。第二,他会觉得你缺乏体贴他的心胸。任何人皆有优、缺点,与其揭人之短,何不提出对方的优点,给予适当的肯定呢?第三,他会对你产生不信任,谁知自己在什么时候也被他批评一番呢?
二、出现批评不恰当的原因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大思想家庄子,也曾经被人欺骗了的:有一天他经过一个集市,看见有人钓了一条大鲤鱼准备杀,他由于动了恻隐之心就买下了那条鲤鱼,另外还给那个人钱,叫那个人不要杀鱼帮他养着,那个人收了钱之后,等庄子一走就立刻做了“红烧鲤鱼”吃了,隔了半个月过后,庄子回去看那条鲤鱼,那个人就急忙间找了另一条鲤鱼来冒充,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条鲤鱼大了很多,但是因为庄子有了先入为主的想法,他认定这条鱼就是以前的那条,所以他觉得自己是做了好事,鲤鱼越长越大是应该的,而他的功德就是应该越来越大,所以他就继续给那个人钱,叫那个人继续替他养那条鱼。
为什么一个大思想家也会被一个贩夫走卒骗呢?
道理很简单,这纯粹是因为偏见的问题,当一个人全心全意的想一件事的时候,他的潜意识就会有一种倾向,所以说如果一个人有了先入为主的偏见,就会影响他客观的想法了,从而产生了错误的批评。
生活中对陌生人的印象会反应在人性中的先入为主同偏见。好的先入为主同偏见给人机会,让人进步,而往往坏的先入为主同偏见却严重的打击人的积极性。让人可能永远无机会改变这种状况,从而沉伦下去。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对陌生人的这些武断的观念,从而营造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我年轻的时候,就很想让人家知道我,我曾写过一封信,给美国文坛上一位极负声誉的作家,他叫“台维斯”,那时我准备给一家杂志社,写些有关文坛作家的文章,所以我请台维斯告诉我,有关他写作的方法。
数星期后,我有接到一封信,信上附注着这一句:“信系口述,未经重读”。看到这两句话后,很引起我的注意,相信写这信的人,一定是位事务繁忙的大人物,而我却一点也不忙。可是我急于引起这位大作家台维斯的注意,我在写了一封简短的回信后,后面也加上这样几句:“信系口述,未经重读。”
台维斯不屑再给我回信,祇是把我那封信退了回来,可是下面潦草的写着几个字:“你态度之不恭无以复加。”
是的,我做错了,或许我应该得到这样的斥责。可是,人性使然,这使我深深的痛恨,对他怀着极度的愤恨。甚至十年后,我知道台维斯去世的消息时,我心里还深深恨他。而我却羞于承认,就是他给了我的伤痕。
如果你明天要激起一股愤恨,使人痛恨你十年,一直到死,我们可以放任一些对人具有刺激性的批评。当我们要应付一个人的时候,应该记住,我们不是应付理论的动物,而是在应付感情的动物。而且批评是一种危险的导火线——一种能使自尊的火药库爆炸的导火线,这种爆炸,有时会置人于死池。就有这样的例子:胡特将军受到人们的批评,又不被允许带兵去法国,对他自尊的打击,几乎缩短了他的寿命。(www.xing528.com)
苛刻的批评,曾使敏锐的哈代……他是一位英国文坛上最好的小说家……使他、永远放弃执笔写小说的勇气。
佛兰克林在年轻的时候,并不伶俐,可是后来成为极有手腕,和处世待人极有技巧的人,甚至担任过美国驻法的大使。他成功的秘诀,是:“我不说任何人的不好!”他又这样说:“而说我所知道的每一个人的好处!”
任何一个愚蠢的人,都会批评人,斥责人,和抱怨人同时,也是绝大部份愚蠢的人才这样做的。但若要宽恕,和了解,那就需在于人格、克己上下功夫了。卡莱尔曾经这样说过:“要显示一个伟大人物的伟大之处,那就要看他如何对待一个卑微的人。”正如强森博士所说的:“上帝在末日之前,还不打算审判人!”你我又为什么要批评人呢?
三、要么不批评,要么请学会批评的方法
首先不能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评断别人。倾听他人说话,不断打断他的发言,并让他把话说完,你对他会有意想不到的新认识。我们要知道,从任何人的谈话中都会有收获的。其次,在和同事沟通当中,也常会发现别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社会上有许多人是无法以你的尺度去加以衡量。
其次批评的话应该就事论事。俗话说:话不要说得太绝。所谓“太绝”,就是太抽象,太绝对。抽象也有程度之分,比如“你这人太差劲了”,比起“你这个老是不守约,真是太差劲了”,显然前者抽象一些。如果猛然一句“你这人太差劲了”,对方一定莫名其妙,无所适从,后者的说法不那么抽象,相对来说容易被对方接受。因此,向别人提意见时,应尽量具体点,对方才容易接受。话越抽象,越容易使对方糊涂。他会一直想着你话中的含意,甚至不知如何作答。反之如果故意引起他人生气,抽象点容易奏效。
再次如果听了对方说话之后,真的发现其中有一点自己原则相背离,也不能立刻就提出异议甚至批评。在这种场合,我们一定要记得预先说明哪一点:或者哪几方面,自己是完全同意了,然后指出自己与对方意见不同的,只限于某一点。这样,对方很容易地就接受了你的批评或修正,因为他知道双方对于主要的部分意见是完全一致的。即使你所不同意的地方却是对方意见的主要方面,但是你最好仍能预先表示对方意见中你所同意的各点,即使它是最不重要的一点。这样,谈话就可以很融洽地进行下去了。
还有一点是在浩渺无边的谈话题材中,也有一些小小的礁石,要留心地避免它。对于你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冒充内行。这是一种不老实的自欺欺人的行为,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没有人要求你作一个百科全书。即使一个最有学问的人,也必有所不知。所以,但白地承认你对于某些事情的无知,这决不是一种耻辱。相反的,别人会认为你的谈话有值得考虑的价值,回为你没有虚伪,没有吹牛。别对陌生人夸耀你的个人生活,例如你个人的成就,你的富有,或是你的儿子怎么怎么了不起。不要在一般的公共场合把朋友的缺点和失败当作谈话的资料,不要老是重复同样的话题,不要到处诉苦和发牢骚,诉苦和发丰骚并不是一种良好的争取同情的手段。做人的基本态度,也应该是这样的。
最后一点是批评别人,要具有极大的同情。
这样的你不仅不会犯吹毛求此的毛病,而对对方所犯的错误也必能加以谅解。你要时常想着,你是设法和他站在一边的,不是和他对立的。说话要温婉和蔼,不可用刺激的,或使人听了不舒服的字眼。说话时先要表示同情对方所犯的错误,使对方减少害怕,同时也减少羞愤之心,然后再用温和的方法把错误指出来,指正的话越少越好,能用一两句就使对方明白了。就可转到别的地方,不可罗嗦不绝,使对方陷于窘境,致生反感。对方所不妥当部分,固须加以指正,但妥当部分即须加以显著的赞扬,受者因你的公平就易于心悦诚服。改变对方的主张时,最好能设法使自己的意思暗暗移植给他,使他觉得是他自己修正,而不由于你的批评。对于那些无可挽救的过夫,站在朋友的立场,你应当给予恳切正确的指正,而不是严厉的责问,使他知过而改。纠正对方时,最好用请教式的语气,相命令的口吻则效果不好。要注意保存或激励对方的自尊心。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世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无论领导、同事、朋友还是家人,你所接触到的每一个人都与你有着不一样的思想、个性和习惯。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思维方式和生命节奏,求大同、存小异,寻求“和而不同”的乐趣,为自己、家人、领导、同事和朋友们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
草率的批评往往不能达到目的,反而种下怨天尤人的种子、情绪反弹的叛逆和情感疏离冷漠的倾向。当头棒喝,只是对悟性高明的人起效;春风化雨,才会润物无声,滋养万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