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节日习俗的特点

中国古代节日习俗的特点

更新时间:2025-01-13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代节日习俗印刻着农业文明的烙印,节日就是人们探求自然规律和安排农业生产规律的体现。中国古代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也存在于古代的节日习俗中。(四)节日的长期传承与延续不断中国古代节日习俗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从远古时期延续至今,显示出了中国古代节日的传承与延续不断的特点。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因此历史上形成的传统节日数量众多,许多重大节日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习俗。纵观这些节日,大致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起源与农业生产直接有关

从中国古代节日的内容来说,其起源较早,孕育在中国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形成了中国节日习俗的独特性,这与欧洲及西亚诸国的节日习俗有所不同。如果说,欧洲及西亚诸国的节日大多直接源于宗教或受宗教的影响,那么中国的古代节日,其产生与演变,则跟远古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中国古代节日习俗印刻着农业文明的烙印,节日就是人们探求自然规律和安排农业生产规律的体现。

(二)古代节日的地方性

古代节日以民俗的形式加以呈现,有跨越地域层面、被整个古代中国人所共享的节日习俗,如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类节日具有普遍性。还有一些节日属于地方性节日,产生于特定的地域环境,其传承主体主要限于特定的空间,这种节日类型在古代数量较多。但是有的地方性节日也会变成全国性的节日,从一个地方扩散到另一个地方,成为不同地区的人们共同举行的大众节日。如端午节,最初只是发端于楚地,后来逐渐演化和扩散,传到楚地以外的广大地区,演变成为中国古代具有典型性的传统节日。(www.xing528.com)

(三)节日的礼仪性

节日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礼仪性,这也是节日能够被保存和传承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古代节日都是由一定的仪式和活动组成的,这种仪式和活动有一定的规则,不是随心所欲的,其规则一经形成便约定俗成,形成一套民俗行为和礼仪规范,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中国古代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也存在于古代的节日习俗中。

(四)节日的长期传承与延续不断

中国古代节日习俗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从远古时期延续至今,显示出了中国古代节日的传承与延续不断的特点。这种特点的形成,与古代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成一体的地理单位有关,也与古代中国社会的特性有关。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传统社会,传统社会的特点在于乡土性,乡土社会靠“礼”来维持秩序,并以此形成礼治秩序。节日无疑具有这样一种功效,既是人文教化的一个契机,也是文化之间的传承载体,更是对文化传统和社会伦理道德的强化,以实现社会价值的个人内化。古代节日的重要价值和社会功能就在于此,其实用性功能是其传承不衰的根本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