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习俗伴随着人类的存在而产生,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如何居住这一本能性的需求便自然而然地产生,这也为人类解决居住问题提供了天然的动力。所以人类居住文化产生的历史较为久远,它是人类生存并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可以说,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居住文化始终伴随着人类而不断发展与演进。在远古时期,由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在生产工具较为低下的前提下,人类只能在被动的适应中形成最为原始的居住习俗。这种居住条件较为简单原始,是早期人类解决居住需求的产物,但也推动了人类居住文化的产生,并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人类居住文化的不断创造与进步。
中国古代居住习俗发生的历史较早,这可以从一些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和考古学资料中得到充分的证据,即在所谓的原始社会,在中国土地上已经有早期人类的定居习俗。在当时的条件下,早期人类不可能创造较高水平的居住条件,他们基本都是对自然物的简单利用,或利用一些天然的洞穴,或为了避免猛禽毒蛇的侵扰,利用树枝架巢而居。《韩非子·五蠹》中说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多,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这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最为原始的居住习俗。近代以来的考古学证据发现,北京猿人就是典型的依靠自然洞穴而群体居住。《周易·系辞下》说“上古穴居而野处”。《礼记·礼运》说“昔者先王未有宫室”。考古学家在其他古文化遗址中亦有同样的发现,这说明在当时条件下,人们还不具备积极改造自然的能力,只是在对自然的简单利用中维持生存。(www.xing528.com)
此外,还有地穴居住习俗和半地穴居住习俗等。在原始社会晚期出现了地面居住习俗,如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土穴、木架和草泥建起了简单的穴居,又逐步发展为地面上的房屋。这时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有所增强,开始能够主动利用工具建造一些简单的房屋。这时的房屋已不再是简单地利用自然条件,他们主动改造自然,这也是早期人类建筑文化的开端。至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开始出现夯土建筑,出现了建于高大夯土台上的宫室。中国早期居住习俗开始有了分水岭的变化,此时的居住已不再只是一种本能性的避寒保暖功能,人们开始给建筑赋予一定的创造性,开始有了对居住条件的审美及文化诉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