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式
中国古代服饰在样式上类型多样,处于中原地区的农耕民族与从事游牧的北方民族,他们在服饰上各有不同,且不同地区的农耕民族也是有所差异的。总体来说,古代中原地区的服饰在式样上有上衣下裳和衣裳相连两种形式,大襟右衽是其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在不同朝代、不同历史阶段有所改进,但服饰的样式总体被予以保留。中国传统服饰上衣下裳连属的样式,其特点在于,上衣自领部位起始自然下垂,形成下垂的线条,更能反衬出人修长苗条的身材。但由于在剪裁上采取平面直线的方法,此种衣服不会暴露人体曲线,衣服被赋予遮蔽身体而不使其外露的功能,衣服所承担的社会伦理价值愈加明显,这也使古代人在服饰上形成了较为保守的传统观念。东汉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说道:“衣者,隐也;裳者,障也,所以隐形自障闭也。”
(二)色彩
中国古代服饰重视色彩的搭配,服饰搭配上一定的色彩,不仅是一种审美的需要,更是服饰文化意义的一种人为创造。中国古代服饰色彩种类繁多,仅许慎《说文解字》中罗列的染丝、染帛色彩名目就近40种。在中国古代,颜色不仅是一种自然的色彩,更是被社会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内涵,服饰上的颜色成为一种富于社会意义的文化符号,颜色也成为人的社会身份的符号,更是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符号表达。在历史上各个朝代崇尚的颜色各有不同,大致有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明赤等等。但从唐代以后,黄色曾长期被视为尊贵的颜色,如黄袍等,只有帝王才能穿用,这一原则一直沿用至清代。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一般都是黑色或赤色等。但是除了大众色外,有的颜色的服饰也不能随便穿戴,如葬礼上的白色、婚礼上的红色等。
(三)图案(www.xing528.com)
图案是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中国古代服饰凸显素雅、简洁的特点,不乏精美和丰富的艺术性,这主要体现在其装饰的图案上,图案既是服饰上的点缀元素,更是服饰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表征。中国古人的服饰,就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图案到有图案,从不装饰到装饰,并日益丰富且精美化,服饰的审美特性日渐显明。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其服饰图案各有特色,这些图案孕生于特定的自然和历史人文环境中,是特定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艺术传统等因素的综合反映,也形成了中国古代服饰图案内容的多样性,彰显了中国古人丰富的创造力。这种创造不是无根之木,而是中国古人以自然为师,取材于现实生活,并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创造出的服饰艺术。就中国古代服饰图案类型而言,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直接来自于自然界植物和动物等的形象,亦有一些基于人的主观想象创造的形象。
(四)质料
中国古代服饰质料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麻布、丝绸、棉布、毛呢、皮革等类型。古代中国人服饰质料的多样性是随着历史发展而形成的,各种质料在使用上有着明显的群体特征,如麻布和皮革主要针对普通衣服,而丝绸等主要用来制作高档次的服饰,它们在使用群体上是不同的。中国古代有着历史较早的染织工艺,这是古代服饰制作工艺的一大特点,正是这种悠久的制作工艺,使得中国服饰制作工艺先进,在同期居世界领先水平。如中国古代的染织技艺较为发达,仅染色技术就有织花、印染、刺绣、书花等几类。古代中国丝织技艺更具代表性,正是这种早生早熟的制作工艺,造就了古代中国服饰质料的发达。此外,自西汉以来兴起的丝绸之路,标志着中国古代丝绸制造技术的发达,代表了中国古代织染工艺的世界领先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