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教育组织制度,有私人办学和官办书院两种形式。追溯书院的渊源,最早出现于唐代,一般多由富商、官员自行捐资筹款创建,在山林僻静之处选址建舍办学,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唐朝最早的私办书院为635年在遂宁县创办的张九宗书院。此后,官办书院不断出现,由于是政府捐资兴起,因而主要以培养朝廷所需的科举人才为主。清代诗人袁子才在《随园随笔》中写道:“书院之名起唐太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地。”到了北宋时期,私办书院大量出现,古代书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南宋时期朱熹创设书院教育制度,使我国古代书院教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据统计,南宋时期有史可稽的书院,仅江西、湖南、浙江、福建就有250多处。
及至元明清三代,书院教育不断发展,一些书院发展成为集藏书、教学、学术、文化交流于一体的教育机构。此时书院的官办性质更加明显,尤其是明清两代,官办书院成为书院教育的主要类型。书院教育为历代封建王朝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古代,较为著名的书院有宋代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明代的书院有东林书院等,清代的书院有以粤秀书院为代表的四大书院。
(一)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又名应天府书院,位于河南商丘县西北。“五代十国”时期,商丘人杨悫乐于教育,在此聚众讲学。杨悫去世后,他的学生戚同文继承师业,继续办学。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应天府民曹诚捐款,在宋初名儒戚同文故居增建学舍150间,聚书1500余卷,广收生徒,讲习甚盛。同年,宋真宗改升应天书院为府学,赐匾额“应天府书院”,命戚同文孙子戚舜宾主持书院,曹诚辅助之。从此,应天书院得到官方承认,成为宋代较早的一所官学书院。景祐二年(1035年),书院改为应天府学。庆历三年(1043年),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自此成为北宋最高学府,同时也是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随着地方官员如晏殊、蔡襄、范仲淹、石曼卿、王洙等先后主持书院教席,应天府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
(二)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市善化县西的岳麓山抱黄洞下,是宋朝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五代时期,两位佛教僧人在岳麓山下建屋办学,形成书院之雏形。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有基础上因袭扩建,建讲堂5间、斋舍52间,创立岳麓书院。朱洞离职后,书院荒废。咸平二年(999年),潭州州守李允则重建书院。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周式成为岳麓书院首任山长,同时他呈请官府对书院进行了扩建。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岳麓书院”,书院由此名闻天下。南宋时期,张栻主持教事,湖湘学派发展极盛;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开书院会讲之先河,形成了以朱张之学为正宗的学术传统。绍熙五年(1194年)朱熹出任湖南安抚使,重整岳麓,使书院的发展再次进入繁盛时期。元明清时期,书院屡兴屡废,讲学传统不断。
(三)白鹿洞书院(www.xing528.com)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星子县北庐山五老峰南麓。唐贞元年间(785—804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李涉在洞中隐居读书,养有一头白鹿,人称“白鹿先生”,遂将此地命名为白鹿洞,白鹿洞遂闻名于世。南唐升元四年(940年),南唐朝廷在此地建立学馆,称“白鹿洞学馆”,又称“庐山国学”。北宋灭南唐后,建为白鹿洞书院。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重修书院之后,延请名师;淳熙八年(1181年)奏请皇帝赐国子监经书,并建立了严格的书院规章制度,书院开始兴盛,成为宋代传习理学的重要书院。元代末年,白鹿洞书院毁于战火。明代,书院屡有修缮。清代,白鹿洞书院仍办学不断。《白鹿洞书院教条》是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书院办学的主要参考制度,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
(四)鹅湖书院
鹅湖书院是宋代著名书院之一,位于江西铅山县鹅湖山麓,因山上有鹅湖寺而得名。其与吉安白鹭洲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南昌豫章书院齐名,并称“江西四大书院”。自南宋至清,书院屡遭损毁,又屡次重建。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在此聚会辩论,即历史上有名的“鹅湖之会”。淳祐十年(1250年),朝廷命名其为“文宗书院”。明景泰四年(1453年)重修扩建,命名为“鹅湖书院”。
(五)粤秀书院
粤秀书院创办于清朝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系由地方官员捐银而建的一所官办书院。书院位于粤秀山之南,故得名“粤秀书院”。作为一所封建时代培养国家所需人才的教育机构,粤秀书院始终将培养“处则为正士”作为首要目标,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其所选用的教材都为中国传统儒家典籍。同时,书院在教育中多向学生灌输“学而优则仕”的理念,大力培养科举人才,由此不少学生通过科考走上了仕途。从书院管理看,主要有山长、监院、襄校、都讲、斋长、书办、礼书等人员,其中山长是最高管理人员,且为首席讲师。粤秀书院非常重视山长的聘用,兼顾德才品行等条件,实行高薪待遇。自书院创建以来,在地方官府的大力支持下,书院制度严明,教师恪尽职守,各用所长,因材施教。学生刻苦研学,积极上进,学风良好,人才辈出,成绩斐然,培养出了如梁启超、宋湘、胡汉民、冯敏昌、岑仲勉等对社会有巨大影响的名士。粤秀书院曾一度是广东最高学府,为清朝晚期广东人文兴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