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私塾教育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私塾教育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私塾教育就已经出现。从一些零散的古籍记载看,在孔子之前或孔子同一时期,就有一批有识之士在开办私塾教育。私塾教育并不是孔子首创的,但他却是把私塾教育推向新境界的最杰出代表。他创办的私塾教育规模最大、最正规,成就也最大。墨子继孔子之后,成为第二位成就显赫的私学大师。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学繁荣,名儒聚徒讲学现象较为普遍,教学内容突破传统儒家教材,将科技教育纳入其中。

私塾教育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私学产生于官学之后,是特定时期文化教育下移的产物。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私学兴起于春秋战国之际。春秋末期,社会动乱,战乱不断,在残酷的斗争中,大批旧贵族和文化精英流亡民间,于是将学术文化带到民间,形成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为谋求生计,他们奔走于诸侯之间。忙于攻战的诸侯无暇顾及教育,官学衰颓。各国为谋求生存,急需人才,也需要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来培养人才;同时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创办的私学开始兴起。

相对于官学而言,私塾是民间办学的一种形式。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私塾教育就已经出现。从一些零散的古籍记载看,在孔子之前或孔子同一时期,就有一批有识之士在开办私塾教育。私塾教育并不是孔子首创的,但他却是把私塾教育推向新境界的最杰出代表。

孔子一生除极短暂的从政时间之外,绝大多数时间都在从事教育、整理文化典籍的工作,是最负盛名的私学大师。他广开私学大门,广收学生,传道授业,人才辈出,“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他创办的私塾教育规模最大、最正规,成就也最大。

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局势的剧变和民间文化的发展,又有许多哲人学者投入到教育之中,专以一家之言立教。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有墨子孟子荀子等人。墨子继孔子之后,成为第二位成就显赫的私学大师。《吕氏春秋·当染》记载,孔墨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不可胜数,故后世冠以“孔墨显学”的美称。墨子门人180个,学门师长称“巨子”,师生情谊深重。在墨子之后,规模较大的私学大多集中在齐鲁燕赵一带,如孟子门徒数百人,于威宣之际游学齐国稷下。(www.xing528.com)

春秋战国以后,私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呈现出更加多样的形式。古代中国的私塾有多种类型,有塾师自己办的教馆、学馆、村校,有地主、商人设立的家塾,还有属于用祠堂、庙宇的地租收入或私人捐款兴办的义塾。私塾产生于春秋时期,作为私学的一种,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除秦朝曾短暂停废外,两千余年延绵不衰,作为古代人才培养的一种方式,它与官学并驾齐驱,长期延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有用人才,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汉代的私学较为发达,出现了“蒙学”和“精舍”。“蒙学”和“精舍”是为童蒙学习提供的学校,“精舍”相当于官学中的“太学”,由一些民间的经学大儒来教授。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学繁荣,名儒聚徒讲学现象较为普遍,教学内容突破传统儒家教材,将科技教育纳入其中。同时,童蒙读物此时也有所发展,梁朝时的周兴嗣撰编的《千字文》,成为当时蒙学的重要教材。唐代私学遍布城乡,乡村私学较为昌盛,乡村蒙学教材增多。自唐以来,及至宋元明清,各朝的私学发展较快,主要有书院和蒙学两类。明清时期,蒙学教育基本成熟并定型,主要形式有坐馆、家塾、义学等三类,蒙学教材有《千字文》《三字经》《千家诗》等,教学内容有读书、习字、作文。只有经过蒙学阶段的培养,学子们才能进入官学和书院,这是他们走上科举之路的基础。

私塾教育属于古代民办教育范畴,它的出现拓宽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类型,为中国古代教育增添了一种新的类型,使中国古代教育实现了由官方至民间的下移,实现了教育在相对意义上的普及。古代私塾教育有利有弊,利在于关切人的生活,弊在于教学实践中只是单纯的机械传授和识记,而不授以较高的智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