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古代书法的源远流长与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古代书法的源远流长与独特魅力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显性的文化符号。(一)古代书法的产生与发展书法艺术的出现是人类审美追求的实践产物,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是早期人们文化创造的结晶。中国古代书法家在楷书上颇有成就,出现了欧体、颜体、柳体和赵体等楷书风格。隶书是一种古代书法字体,始于秦代,是在原有篆书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字体。其书法自成一体,被称为“欧体”。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古代书法的源远流长与独特魅力

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这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一种体现形式。文字是人类用于记事的符号系统,这一符号系统满足了人类文化世代传承的需要,也是人类步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字,能够超越记事的符号功能,使得文字本身在书写形态上被赋予审美价值,而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将文字创造性地衍生为书法艺术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显性的文化符号。

(一)古代书法的产生与发展

书法艺术的出现是人类审美追求的实践产物,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是早期人们文化创造的结晶。中国书法艺术起源于汉字的创造与使用,其实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就已开始使用简单的图像等形式来记事,这是前文明时代人类文字的雏形。至今考古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殷商甲骨文。甲骨文主要刻在龟壳和兽骨上,用于记述当时发生的社会事件,甲骨文在当时已具有基本的文字形态,当其被错落有致地排列在上面时,其中呈现着古代中国人的一种审美情趣。继甲骨文之后便是金文的出现,这种文字一般指先秦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与甲骨文都有象形文字的特点,在书写上其结构和形体各有特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统一文字的过程中,制定出了具有统一标准的文字——小篆,汉字在形体上开始由象形文字向表意文字过渡。此后在对篆书的革新中又出现了隶书,隶书在字形上更加简化,使得中国汉字彻底走出了象形文字的原初传统。

西汉以来,隶书逐渐成熟并定型,但在隶书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草书。草书的出现,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促动了书法艺术的创作,使得汉字书法艺术进入一个新的高度。及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又出现了不少擅长草书的大书法家,留下了不少草书书法作品。与此同时,楷书行书这两种新的书体开始出现: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行书形体较为自由、飘逸灵活。它们的出现使得汉字书法字体更加丰富多彩。大致在魏晋时期,中国汉字书法的字体基本齐备。各种字体相互并存,各美其美,使得中国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以后的历史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知名的书法家,其中就有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怀素、褚遂良,北宋的黄庭坚苏轼米芾宋徽宗元朝赵孟等。他们有的擅长一种字体,有的擅长几种字体,有的不乏创新,如北宋宋徽宗独创的瘦金体,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及至明清时期,著名书法家不断涌现,书法艺术蓬勃发展,成就不凡。正是一代又一代书法家执着于书法艺术创作,中国传统书法开始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得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步入空前的辉煌,为中国传统艺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门类,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二)主要书体

中国古代书法的博大精深就体现在书法字体的多样性,这是中国书法艺术辉煌成就的体现。关于中国古代书法字体的分类,一般都分为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种。在这五大类中又可以分出一些亚类,如篆书又分大篆、小篆,楷书又分魏碑、唐楷,草书又分章草、今草、狂草等。

篆体,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等古老文字,这些文字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保留着象形文字的特征。小篆则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统一文字后使用的通用文字。由此可见小篆是大篆进一步简化的产物,其字体均匀齐整,在字形上独具特色,后来的隶书和楷书等字体就是在其基础上衍生而成的。

楷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字体,是在篆书和隶书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一种新字体,出现于东汉时期。楷书相对于隶书,则更为简化,其字体要求形体方正、横平竖直。《辞海》中对楷书有这样的解释:“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书写起来,一笔一画,工工整整。中国古代书法家在楷书上颇有成就,出现了欧体颜体、柳体和赵体等楷书风格。

隶书是一种古代书法字体,始于秦代,是在原有篆书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字体。据说隶书由程邈创造,东汉蔡邕在《圣皇篇》中写道“程邈删古立隶文”。及至东汉以来,隶书在社会上广泛使用,其字形体扁平方折,横长竖短,与楷书有所差异。(www.xing528.com)

草书,是一种字体名,有章草、今草、狂草之不同类型。草书是以隶书为基础衍生的新字体,出现时间较早,大致在汉代就已有之,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称“汉兴有草书”。最初是草隶,继而是“章草”,以后又发展出了“今草”。得益于各朝大书法家的不懈改造,草书作为一种书体最终趋于完善。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王羲之、怀素、张旭等著名的草书大家。草书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笔体连贯,结构简省,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

行书,源于楷书,并最终形成独立的字体。相传被创于汉末,这一字体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行书的特点在于,既不像楷书那样工整方圆,也不像草书那样线条流畅天马行空,既要求端正平稳,又要展现出飘逸灵活,中国历史上精于行书的书法家数量较多,不乏名帖流世。

(三)古代著名书法家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灿烂辉煌,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书法家,他们对于中国书法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书法艺术作品。这些书法家中最具影响的有以下几位。

王羲之(303—361年),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是一位书法艺术综合素养较高的大家。他博采众长,善于钻研,不断创新,自成一家,特色鲜明,被认为是“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端庄清秀,行如流水,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其代表作有《十七帖》《丧乱帖》《兰亭序》等,其中《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七子王献之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与其父在书法史上合称为“二王”。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与唐朝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书法四大家”。欧阳询精于楷书、行书等字体,尤其以楷书著称,被誉为“唐人楷书第一”。其书法自成一体,被称为“欧体”。其书法代表作品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行书千字文》等。同时他对书法理论也颇有研究,撰写了《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等论著。

颜真卿(709—784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师承褚遂良、张旭等书法大师,在书法创作中,他博采众长,精研书体,不断创新,自成一家。颜真卿书法擅长行、楷字体。其楷书端庄大气,行书气势不凡,风格独特,其创作的“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颜真卿与赵孟 、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其传世作品有《祭侄文稿》《自书告身帖》等。

柳公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人,是晚唐著名的书法家,也是唐朝最后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创作学习和吸收了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等诸多书法家的风格,博采众长,融合更新,自创“柳体”,自成一家,独树一帜,其字以骨力劲健见长,结构精严。柳公权精于各种书体,是书法界的全才,尤以楷书著称,其代表作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