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歌谣产生于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实践中,并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世代传承。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口头创作形式,是古代劳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表达形式。民歌的创作形式多样,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总体来看,民歌与音乐是分不开的,有的民歌集歌曲、舞蹈、音乐于一体,显示了民歌的艺术水准,但民歌是民间劳动人民的诗歌创作,以口头创作的形式,赋予一定的节奏、音韵、曲调等手法。民间歌谣来自于民间生活,是民间大众抒发情感、表达人生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的民歌种类繁多,从地区和民族两个角度分类,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民间歌谣的丰富性。从民间歌谣的内容看,分为劳动歌、仪礼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等五种类型,其中以劳动歌和情歌等居多。先秦时期的《诗经》最具代表性。在以后的历史中,我国民歌不断发展与创新,各地区不同形式的民歌先后出现,形成地域特色浓厚的民间歌谣,使中国民歌呈现出多样化的类型。从不同民族和地域看,民歌的形式更为多样,即使在同一民族和地区,也常有多种民歌样式。陕北的信天游,内蒙古的爬山歌,晋西北的山曲,壮族的“师”体歌,藏族的“鲁”体歌,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一带的“花儿”,傈僳族民歌等。这些民歌既有地域特色,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民族和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传播较广,形式多样,喜闻乐见,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当地广为流传。(www.xing528.com)
中国古代歌谣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重视用韵,这也是古代民间歌谣朗朗上口、容易识记并喜闻乐见、深受欢迎的原因。如汉族古代民歌的用韵特点在于以押尾韵为主,但凡是民歌基本都要使用押韵,无韵不成歌,成歌必有韵,这也是古代汉族歌谣的一大特点。如四句一首的歌谣,甚至是古体诗,一般都是一句、二句、四句用韵;五句一首的歌谣,一般都是一句、二句、四句、五句用韵;两句一首的歌谣几乎每句有韵;等等。此外,其他少数民族的民间歌谣也有押韵的习惯,如壮族的“勒脚欢”,西北各民族的“花儿”,都有自己特殊的押韵法。重视用韵既是古代各地老百姓的创作特点,也是民歌的一大共性所在。同时古代民间歌谣善于运用表现的手法,有比兴、夸张等手法,其中注重拟人化手法在地方儿歌中较为常见,如以物比人,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