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生命的终结,也要举行相应的仪式活动,即丧葬仪礼。丧葬礼仪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后的一种人生礼仪。中国古代丧葬礼仪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西周时期是古代中国礼文化的形成时期,丧葬礼仪作为众多仪礼中的一个,也基本被制定出来并形成一定的制度。西周时期的丧葬礼仪,内容包括丧葬中墓地风水的选取、服丧期间的各种禁忌、祭品和冥纸安排上的差异等。春秋时期,我国古代丧葬礼仪又增添了新内容。此时的丧礼,在下葬的期限上有了明确的规定,具有一定的阶层性特征。《礼记·五制》中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
秦朝时期,皇帝的丧葬极为奢侈,不仅墓室的规模、墓室的装饰、随葬品等与前大有不同,此时帝王葬礼中依然有随葬人员,较为典型的是秦始皇陵。汉代的葬礼仪式承接前制,皇帝及上层社会的墓葬奢侈豪华,墓葬墙壁上开始出现大量的绘画,同时石刻技艺在汉代已有很大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金银财宝及石雕工艺品不再随葬埋入地下。
隋唐时期的丧葬,最大的变化就是墓中放置彩绘陶俑,墓壁彩绘青龙白虎,墓顶绘日月星辰。宋元时期的墓葬,使用仿木建筑结构的墓砖,并盛行烧纸的习俗。明朝时期,每遇丧事,丧主总要大摆宴席,搭台演戏,一连几日。
清朝以后,丧葬仪礼经过多次的改革和演变,革除了传统丧葬过程中的一些弊端。由于丧葬仪礼不是简单的礼仪制度,其背后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与观念,是不会轻易改变和消失的。尽管传承到今天,一些形式发生了变化,但传统的丧葬礼仪仍被继承和保持了下来,在不同的地方也有所差异。总的来说,土葬之俗是主流,世代沿袭。丧葬礼仪大致按如下程序展开。去世第一天:初终;第二天:小殓;第三天:大殓。大殓以后的成服和朝夕奠月朔奠,葬前准备、下葬等环节,基本都使用棺木盛尸,实行土葬。(www.xing528.com)
葬礼后,逝者的亲人要履行居丧义务。居丧之礼,对于孝子有三年的要求,其间不仅对其服饰等有所要求,更要节欲,深居简出,以示哀悼。同时丧葬仪式进一步延伸出丧葬后的纪念活动,如死者去世的第七天,主人要为其准备过“头七”的仪式。不只如此,在二七、三七、四十天、去世一年后等重要日子都会为死者举行相应的祭祀仪礼。
中国是一个注重礼仪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礼”,不论是礼仪、礼节,还是约束和规范社会的准则,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礼”从上层贵族社会移入民间社会,为中国乡土社会的行为规范提供了直接依据,并维系着传统乡土社会中的礼治秩序。这些传统礼仪世代传承,延续至今,既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一扇窗,也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些历史记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