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存在形式,属于文化的制度和规范层面。中国古代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最显著的特质所在。中国古代礼仪既与国家社会政治文化有关联,也与民间老百姓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既涉及不同的社会层面,也区分和类别着不同的社会群体。因此,中国古代礼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透视中国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窗口。对于中国古代礼仪的分类,既要有一般的宏观视角,也要有地方知识的微观剖析,大致可以有以下两个维度。
(一)官方礼仪和民间礼仪
国家和官方礼仪是古代王朝基于国家政治机器的运转,而逐渐形成的一套礼仪规范,这套礼仪规范主要适用于上层或主流社会,具有较为明显的阶层性,并通过国家和政府认定以制度的形式存在,依靠政治手段等外在权力强制遵守,如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分封制、宗庙祭祀制,以及古代王朝的祭天、祭地、地方官员觐见和朝拜皇帝的宾礼、官方间的外交礼仪,还有盛行于古代宫廷中的各项礼仪等。
民间礼仪相对于官方礼仪,主要存生于广阔的民间社会,其遵循的主体是民间大众。民间礼仪产生于基层土壤,主要协调民间大众人与人、人与群体间的关系。相对于官方礼仪的政治手段的强制性,民间礼仪以民俗的形式而存在,主要靠人们对“礼”的服膺和自觉遵守,正如费孝通所说:“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
当然两种层面的礼仪并不是截然对立的,相互之间有一定的互动性,尤其是大传统层面的礼仪对民间大众有一定的价值导向性,小传统层面的礼仪不乏对大传统领域的模仿。在中国文化史上可以看到,那些原本居庙堂之高的官方礼仪,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推向整个社会,出现了官方礼仪民间化的趋向。西周时期的周礼就是一个典型,宗庙祭祀制度原本只是社会上层和精英层面的社会礼仪,随着春秋战国以来宗法制度的崩坏,经宋明理学家的进一步再造,逐渐扩展至中国民间社会,成为整个社会中的一种重要礼仪形式。
(二)政治礼仪、生活礼仪、人生礼仪(www.xing528.com)
这样一个分类只是对中国古代礼仪基本存在形式的一种理解,并不一定全面。所谓政治礼仪,与社会政治相关联,存生于社会政治层面,是从维护社会政治秩序的角度所指定的礼仪,这种礼仪具有一定的社会政治强制性和约束力。而生活礼仪和人生礼仪不能一概视之,具有较强的社会阶层性、地域性、民族性等特点,是中国礼仪多样性的集中体现。
从阶层性角度,生活礼仪和人生礼仪也是社会群体基层分化的体现,处于不同阶层的群体,其生活礼仪和人生礼仪在存在形式上有所差异,如贵族阶层在饮食、服饰、生活习惯、社会交往等方面与民间大众是有区别的。
从地域性角度,生活礼仪和人身礼仪是以多样性的形式而存在的,每个地方的生活礼仪和人生礼仪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这是礼仪文化与特定自然和社会环境相结合的产物。
从民族性角度,古代中国境内生活着多民族群体,这些民族在长期历史中基于自己独特的生存环境而形成了一套礼仪规范。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有力地推动了礼仪文化的共享,如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向中原王朝学习政治制度和礼仪规范等,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方式也传入内地,这是历史上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体现。
上述中国古代礼仪的分类,只是一种相对的理解。在中国古代礼仪一般有传统的“五礼”分类,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五种礼制。这一分类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不断被传承和补充,传统的“五礼”因时空的变化而有异。现在一般将礼仪分为礼仪、礼容、礼貌、礼节和礼俗五类,这种分法其实也适合于对中国古代礼仪类型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