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生价值、意义的根本看法,深刻影响着人们立身处世的态度。中国哲学中就显示出中国人独特的人生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生哲学,重视人的现世和生命,尤为关注社会性的人,突出个人对家庭、国家的责任。
古代中国人重视现实生活,关注个体的人在今世的价值实现,并积极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这是中国人的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观,影响并形成了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性格。这一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无不与中国古代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传统观念直接相关。从《周易》开始,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说中都对其进行了集中的阐释,尤其是儒家学说的论述,对于构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品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也塑造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毋庸置疑,中国传统哲学是一种入世的哲学,也是一种人生哲学,它关注现实,思考当下,关怀个人在承担社会责任时人生价值的实现,儒家将其概括为“内圣外王”的人格,其中“内圣”要求人们拥有很高的自身修养和精神品格,“外王”则更多体现在其对社会的责任和功用,“内圣”是“外王”的基础,“外王”则是“内圣”结出的果实。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概括,对中国人人生观的塑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不仅使知识分子,更使得一般民众形成了一套正确的人生观,积极对待生活、追求生活的美好,即使遭遇挫折和重大灾难,也要迎难而上。这也是中华民族屡遭磨难,却屹立不倒、奋斗不息的原因。(www.xing528.com)
(二)是一种坚持独立人格的思想
坚持独立的人格是自强不息思想的重要表现。独立的人格指的是个体意识、人格,是个人行事准则、意愿的实现,它外在于社会中的权威力量,不为政治、经济等社会利益所左右,或为之所操控并与之保持距离,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古往今来,中国知识分子中不乏追求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人。拥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具有持节尚志、不惧权贵、不为外物诱惑、穷当益坚的品质。
中国古代很多哲人、先贤都具有显著的独立人格,这也是他们拥有人格魅力的体现。孔子作为儒家的先师,他眼中的君子,可以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他在自己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国君认可时,不改初心,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这种自强不息的人生准则赢得了人们的敬重,他一生坚持人格独立、保持初心的高尚人格成为后世知识分子效仿的楷模。之后的孟子明确自己“舍生取义”的人生追求,并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行事准则,这是孟子不为物质利益和暴力、诱惑所动摇,具有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品格的真实写照。此后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深受这种传统的独立人格思想的熏陶,有的人为了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甚至隐而不仕,回归山林,远离世俗。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所展现的魏晋风度,则为一种知识分子追求精神独立、自由人格的体现,他们放纵不羁,率性所为,不为世俗所染,不为名利所动,拒绝与当权者合作,表现出了一种威武不屈、淡泊名利的人格品质。南北朝时期的诗人陶渊明身居官场,却“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他躬耕田园,纵情山水,超脱世俗束缚,甘于清贫,追求人格的独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