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特点与成果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特点与成果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土壤,有其自身特点,与西方文化相比,其特点较为显著。中国文化的特点是中国文化特色的体现,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制化建设向来发展缓慢,这与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重视礼治有直接的关系。(三)重视集体的观念中国传统文化带有崇尚集体的思想观念,这也是古代儒家文化的一大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特点与成果

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土壤,有其自身特点,与西方文化相比,其特点较为显著。中国文化的特点是中国文化特色的体现,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具体说来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重视人道

跨文化的比较视野中,中西文化各有特色,如在对天人关系的理解上,西方文化中天人关系是相分的,而中国文化中天人关系是合一的。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产生历史较为久远,早在先秦诸子时代,道家就有重天道的倾向,而儒家则重视人道。道家的天道思想,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下,影响力日渐减弱,而儒家重视人道的观念,无可厚非地成为中国学术思想的主流,因为人道思想主要关注现实生活,致力于思考人事之道,是一种思考如何让人遵守社会秩序、让社会秩序保持和谐的状态。这种价值观符合统治者的统治需要,自然会得到支持。儒家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思想的正统,无不与其重人道、关注人事密切相关,儒家将目光投注在世俗的人世间,这也影响并塑造了中国文化重人道和关注现实生活的倾向。热衷于人际关系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传统中国社会也是典型的人情社会。同时,对于人道的热衷,使儒家缺乏对天道的热情,这也是中国古代为什么探讨人际关系的学问如此发达的原因。而关注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的学人不但很少,整个社会的热情度也不够高。

(二)重视礼治(www.xing528.com)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并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积淀,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传统影响的结果。礼治,即人治,是中国儒家的政治思想,也是儒家管理社会的一种模式。对于儒家来说,礼既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一种社会价值,也是一种理想化的社会秩序,这种秩序被称为“礼治秩序”。礼治秩序靠人们对“礼”这样一种行为规范的遵从,它建立在人们对“礼”的道德内化的基础上,并自觉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一种礼治的模式是以道德为准则,而不是以法律为规范的。一个人在社会中其行为表达受制于其内心的道德监督礼既是习惯、是文明,也是一种制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理念对于礼治的推崇和实践,则使中国传统社会成为一个礼治社会,而法治在古代中国发育缓慢,其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往往都是以礼治替代法治。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制化建设向来发展缓慢,这与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重视礼治有直接的关系。

(三)重视集体的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带有崇尚集体的思想观念,这也是古代儒家文化的一大特点。儒家重人道,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和谐的社会秩序,这样一种社会秩序的建立,基于个体对社会群体秩序的遵从,就是要培养一种个体服从社会整体的自觉意识,始终将群体利益放置到第一位为了维持群体利益,个体的欲望和诉求就会被压抑,儒家主张克己复礼,实质上就是用“礼”来约束个体人的自由意志,使个人的行为和观念符合儒家所倡导的礼仪规范和准则。儒家强调现实中个人对于“礼”的维护和服膺,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当人们践行“礼”的时候,就必须以牺牲个体的欲望和诉求为代价,以符合社会群体的文化诉求与利益,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重群体轻个体的价值理念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