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结构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类型中,儒家思想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类型,它不仅是一种思想学说,更是一种价值观念、人生追求,是体现在现实中的生活方式和礼仪规范等。这种学说,将儒家摆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位置,其地位是其他学说不能替代的,即儒家是中国文化的魂,这种观念在当前的学术界一度占主流。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一)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结构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类型中,儒家思想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类型,它不仅是一种思想学说,更是一种价值观念、人生追求,是体现在现实中的生活方式和礼仪规范等。毋庸置疑,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不仅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学说,更是长期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国家的正统思想,对于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至于在学术界儒家向来被看作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学说,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结构。有学者就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文化,如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牟宗三在《政道与治道》一书的序言中说:“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以儒家为主流。”这种学说,将儒家摆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位置,其地位是其他学说不能替代的,即儒家是中国文化的魂,这种观念在当前的学术界一度占主流。当然这种说法也有其合理之处,但其不足是过高地估计了儒家文化的位置,而忽视了其他思想学说在中国文化整体中的存在价值,如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等。如果仅用儒家思想一枝独秀来概观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无疑是遮蔽和忽视了中国思想文化多元的事实,当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体并非对等于儒家海外新儒学代表人物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就认为,中国文化是丰富的、多元的,思想是多样的,他个人并不接受儒学是主流的观点。

(二)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结构

还有一种观点与前一种观点截然相反,认为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或主体,代表人物多借鲁迅先生说过的“中国根柢在道教”而持这种观点。同时他们也引用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一书中所说的:“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这种观点有其合理之处。如果将中国传统文化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儒家处于精英文化层面,是中国文化的大传统,那么道家文化则以道教文化等民间文化形式更多存生于民间社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小传统,鲁迅和李约瑟对中国道家文化地位的理解大致是从民间文化的层面出发的。但是如果将道家文化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无疑是不合适的,一是道家对中国大传统的影响并不如儒家,儒家的独尊地位一直支配着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千年,只有儒家文化的影响深入到了中国大传统和小传统之中,这是道家文化所远远不及的;二是道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多停留在民间信仰的层面,从未上升至主流思想文化层面。

(三)中国传统文化“儒主道从佛客”的结构类型

这一观点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儒释道三种文化因素,但是这三种文化类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是不一样的,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客观存在的。中国台湾地区新儒学代表人物蔡仁厚在《新儒家的精神方向》一文中表达了这一观点。他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整体中,其组成要素的儒释道三种文化地位不等,儒道两种文化的关系是一种主从关系。儒家文化是主位的,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结构;道家文化则处于从属地位,是不能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走向的。同时他还认为,佛教是客位的,是一种外来的宗教文化,这种观点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结构,却忽略了各结构间的相互交融,尤其是忽略了佛教中国本土化的历史事实。实际上佛教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要素,而且其在与儒道文化的互补同构中,影响并构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存在类型。(www.xing528.com)

(四)儒道文化的互补同构性

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陕西师范大学已故教授赵吉惠,他更多看到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儒道两种文化的地位和价值,他打破了儒家或道家单一为主体的观念,将儒道两种文化的互补同构作为中国文化的主干。在专著《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中,他指出,中国文化是儒道互补型的,儒家和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更具体更清楚地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为一体的主体结构。除此之外,中国文化还有法家墨家阴阳五行家、名家等。赵吉惠教授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儒道文化互补共同构成主体,其他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要素,却难以与儒道文化产生的影响同日而语。

(五)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释道文化

还有一种观念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释道文化。这种观点将中国传统文化视为一个由儒释道三种文化互补同构的文化体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种文化的地位是对等的,它们对构成中国文化类型起到了同样重要的作用,即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儒释道三种文化互补同构形成的文化类型。如果将中国文化视为一个房间,儒释道三种文化则为中国文化这一房间内部的三个套间,它们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整体性。林语堂先生就持这一观点,在他看来,儒家、道家、佛教各特点,他们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都为中国文化提供了一种价值。儒家为中国社会提供了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道家满足了一部分人的精神需要,佛教有抚慰人心的功能。宋孝宗在《原道辨》中就曾说道,中国文化是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这也概括地指出了三种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位置以及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各自功能。

以上是对学界关于中国文化基本架构的几种观点的评述,基于此我们得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主导结构的四点认识,也就是说,在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架构时,必须把握三个前提: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架构是一个多文化构成的文化模式,其构成要素都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提供各自的价值。第二,构成中国文化基本架构的文化类型贯穿于中国文化的始终,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形成及特质。第三,种文化是否是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架构,一个重要的标准是,它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否起到过实质性的作用,如民族心理素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等。第四,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架构的组成是一个多文化互补与同构的结果,毋庸置疑,各文化间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对等的,如儒家对中国文化形成的影响最大,其与释道等文化的融合与同构所形成的新文化类型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架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