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孕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孕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这样一种地形地貌的多样性,由此影响并形成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二)相对封闭与完整的地理空间环境中国是坐落于亚洲东部的大陆性国家,其地理环境三面环山,一面邻海。此外,还有遍布于中国各地的河流与湖泊等,它们分布的空间,都是以农耕经济为主的重要经济生产区域。

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孕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中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

中国位于东亚大陆,疆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有其独特性,从东部到西部,从南疆到北疆,自然地理环境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如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各种不同区域地理条件差异明显,整体地理环境独立封闭,这是我国地理环境的显著特征。

从地形地貌类型看,我国地形从东到西可划分为东部平原地带、平原向高原过渡地带、高原地带三种类型。地形地势西高东低,高度由西向东依次递降,呈现三大阶梯式的地形地貌特征,从西部的高山和高原到东部的平原地带,海拔悬殊,差距达到9000多米,在地理学上习惯称其为“三大阶梯”。正是这样一种地形地貌的多样性,由此影响并形成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从气候气温方面看,地形地貌的多样性决定了我国气候类型的多样,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却能感受到气候和气温的地区差异悬殊,如在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内,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可将中国分为南北两大区域。以秦岭为起点向北方延伸,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北方,越往北走,东部季风气候区特征就愈加不明显了,唐诗中描绘的“春风不度玉门关”实为真实的写照。淮河以南则称为南方,南北两区气候特征差异明显。具体来看,气候带由北向南可分为亚寒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六种类型,不同地带气候及其气温差异较大,特征明显。从东北的黑龙江流域到南部的南沙群岛,两地气温在冬夏两季相差悬殊,一个四季分明,一个四季如春。在年降雨量方面,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的降雨量由东南向西北呈现递减趋势,其以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划开了两个不同的区域,是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这条区域分界线可以视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我国地势第二阶梯、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也是我国游牧文化区与农耕文化区的分界线。而这条分界线大致与著名的黑河—腾冲线(胡焕庸线)重合,以此线为界,南部的多雨地区和北部的干旱地区的降雨量悬殊较大,多雨的南方地区年降雨量可达1600毫米以上,而某些西北干旱地区年降雨量不足300毫米。

地形地貌的差别,气候类型的差别,海拔高度以及降雨量的差别等等,必然构成多样化的地理气候区域环境,形成了我国多种经济文化区,继而形成各地多样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等,从而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性与多元性格局的存在形态。(www.xing528.com)

(二)相对封闭与完整的地理空间环境

中国是坐落于亚洲东部的大陆性国家,其地理环境三面环山,一面邻海。西北起自帕米尔高原以及高原以外茫茫无际的沙漠戈壁,正北面是干旱的大草原和广阔的沙漠,西南面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和艰难险阻的横断山脉,东南面为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这块中国人生存的大陆上,四周都是自然屏障,把中国与外部世界在空间上天然地隔离开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隔绝的自然环境,其内部却是一个各地区间紧密相连的完整体系,使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中国地域广阔,由南到北,从东到西,在空间上相距万里有海角天涯之感。在这样一个广阔的空间中,其内部虽有历代王朝的行政区划,但是政治上的区划没有分割开中国地理版图各个区域间的紧密联系,中国的地域向来是一个完整的地理空间,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空间与家园。

(三)优越的农耕地理环境

中华文明最为重要的发源地是黄河流域,此处经黄河水域的长年滋养,土地肥沃,温带气候的适宜条件提供了农耕经济得以产生的先天土壤,成为中国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黄河也由此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流域气候温暖,空气湿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为农耕经济文化类型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是中国农耕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长江无疑是中华民族的第二条“母亲河”。此外,还有遍布于中国各地的河流与湖泊等,它们分布的空间,都是以农耕经济为主的重要经济生产区域。总体而言,大致上是以胡焕庸线为界,区分出了中国的农耕与游牧两大文化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