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何谓中国?揭示王朝国家的政治符号与合法性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何谓中国?揭示王朝国家的政治符号与合法性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今天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专有称谓。一个王朝被称之为“伪中国”,实质上是在质疑其统治的合法性,以及不具有正统性。应该说,此时期“中国”只是一个王朝国家统治合法性的政治符号,并不是王朝名称或国名。当然,主权国家意义上的“中国”概念,是在与近代欧洲国家建立条约关系时才正式出现的。明末清初,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始称明清王朝为“中华帝国”,简称“中国”。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何谓中国?揭示王朝国家的政治符号与合法性

“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今天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专有称谓。当然现在“中国”一词的含义并非自古有之,其内涵经历了一个逐渐扩展变化的过程。“中国”一词的内涵经历了从古代的天下中心之义,到近代的与世界各主权国家并存的民族国家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发展与演变历程。对于“中国”一词内涵的演变历程的追溯,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历史及其文化

“中国”作为一个古汉语,出现的历史较早,一般认为在周初已有“中国”一词,如青铜器《何尊》铭辞记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古代传世的典籍《尚书·梓材》中记载:“皇天既已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以后《诗经》《孟子》《左传》等先秦典籍也不断出现“中国”一词,词义基本都是一致的。冯天瑜在《“中国”词义考》一文中指出,“中国”一词最初有“中央之城”之意,即天子所居京师(首都),是与“四方”对称的,如《诗经·大雅·民劳》云:“民亦劳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释曰:“中国,京师也。”《孟子·万章》中曾讲到舜深得民心、天意,“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这些古文献中出现的“中国”,均指居天下之中的都城,即京师,诚如刘熙为《孟子》作注所云:“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

当然“中国”一词不仅是指周王所居的都城,更是指周王统治下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中原地区,也是早期华夏族生活的地方。可见“中国”一词最初仅为一个空间概念,所指称的地域范畴较为有限。晚周以降,“中国”一词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含义,意指处于中原地带的诸夏国,他们是以务农为生的农耕民族,其所对应的概念是周边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的“四夷”如《诗·小雅·六月序》中记载:“《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

隋唐以后,“中国”一词用来指称定都于中原的王朝国家,有的王朝也自称为“中国”。此时的“中国”不再是一个空间的中心或文明程度较高的族群概念,而是经过空间人文化,成为一种王朝国家正统性与政治合法性的符号,一个王朝称之为“中国”,无疑是其在空间上居于中原,并具有正统地位的象征。一个王朝被称之为“伪中国”,实质上是在质疑其统治的合法性,以及不具有正统性。应该说,此时期“中国”只是一个王朝国家统治合法性的政治符号,并不是王朝名称或国名。在古代中国,没有那个朝代是以“中国”为国名的。2013年月11日《北京日报》在《解密:“中国”一词含义经历的曲折的变化》一文中指出,“中国”作为与外国对等的国体概念,萌发于宋代。如北宋理学家石介著《中国论》,此为首次出现的以“中国”为题的文章,该文称:“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当然,主权国家意义上的“中国”概念,是在与近代欧洲国家建立条约关系时才正式出现的。(www.xing528.com)

明末清初,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始称明清王朝为“中华帝国”,简称“中国”。明朝末年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艾儒略等带来世界地图和五洲四洋观念,其中以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影响最大。西方秉持与传统中国人不同的世界观,他所绘制的地图中有五大洲和四大洋,有万国林立的世界格局,中国在世界格局中仅是一个组成部分,并非是世界的中心。瞿式耜《职方外纪小言》云:“按图而论,中国居亚细亚十之一,亚细亚又居天下五之一。”利玛窦的《万国坤舆全图》传入中国,对于中国人传统的世界观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使中国人开始认识到中国不再是天下的“中心”,而只是世界万国中的一个国家而已,这改变了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认知从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冯天瑜在《“中国”词义考》一文中指出:欧洲自17世纪开始形成“民族国家”,并以其为单位建立近代意义上的国际秩序。清政府虽然对此并无自觉认识,却因在客观上与这种全然不同于周边藩属的西方民族国家打交道,因而需要一个正式国名与之相对,“中国”便成为首选之名称。诚如黄兴涛所说:“……尤其是晚晴时期通过预设彼此承认主权的现代条约国关系的建立,‘中国’便成为列强承认的主权国家之名称。”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清廷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中国首席代表索额图的全衔是“中国大皇帝钦差分界大臣议政大臣领衔侍卫内大臣”,这是以“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并用于处理国际事务的滥觞,这里的“中国”是与俄罗斯相对应的国名。

至19世纪中叶,西方殖民主义列强打开清朝封闭的国门,古典的“华夷秩序”开始被近代以来的“世界国家秩序”所取代,“中国”愈加普遍地作为与外国对等的主权国家的国名来使用。冯天瑜指出,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来往照会公文中,提及中方,就有“大清“中华”“中国”等几种提法,其中“中国”一说使用最多。林则徐曾在《拟谕英吉利国王檄》一文中就有“中国所行于外国者”的表述,这里的“中国”就是相对于当时英国的国家称谓。将“中国”一词首次正式写进外交文书,首见于中英两国1842年8月29日签署的《南京条约》。该条约中依然将“大清”和“中国”等名称与“大英”和“英国等名称对称使用,并且出现了“中国官方”“中国商人”等新提法,其时在国际上中国已经开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名称。此后清朝在与西方国家多次签订的条约中,大多都是以“中国”的名义。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正式成为中国的国家称谓。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是世界诸多国家中的一个主权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