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与纪实摄影:专题构思与表达

新闻与纪实摄影:专题构思与表达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专题摄影的构思与表达其实也是如此,它的本质就是视觉语言的应用。专题摄影的构思因人而异,没有固定模式,但其目的是一样的,都是想使自己创作的摄影作品具有一定的特殊的存在价值。但是形式总归是服务于内容的,那么作为专题摄影的体裁要求也是要符合主题思想的表达和延伸。为了发现“真髓”,专题摄影者就要在选题上费心思。专题摄影的突破与创新,即解决“拍什么的”的问题。

新闻与纪实摄影:专题构思与表达

摄影不是随便拍张照片玩玩,也不是凭借一架好相机,外加一个好运气就能拍出好作品。它同样是一种严肃的创作活动。既然是创作,就得遵循创作规律:真正深入生活,认真选择题材;对拍摄对象要有深刻了解,有独特感受,有特殊视点,有创新立意;并且注入主观感情,使一切景语都成情语;要不断加强文化修养;要有感受美、捕捉美、表现美的艺术气质和技术技巧;要增强照片的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要树立精品意识等。

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由词汇、语法以及句法构成,它能使你说和写,能够被他人理解。一旦你掌握了语言,就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觉了。表达方法掌握得越多,词汇量越大,语法修辞越精通,那么与人沟通就越有力、越流畅或是越细腻。专题摄影的构思与表达其实也是如此,它的本质就是视觉语言的应用。视觉语言也有自己的词汇、语法和句法。要记住的是沟通不仅仅是自己表达了什么,还包括他人如何听到你所说的,是否与你共享了视觉语言这是关键。所以强有力的表达方式以及可用的视觉语言是我们拍摄专题摄影与他人的沟通之道。

一、构思

构思是一种形象思维活动,所有人为的艺术形象作品都必须经过思维活动产生。摄影是视觉形象艺术中的一个种类,它的创作过程同样需要构思,而且是贯穿始终。专题摄影的构思是摄影人在摄影作品创作过程中的想象和思考,它的主要内容有:反映什么主题、表现什么内容、采用什么艺术形式、使用哪些表现方法,以及选择什么样的光线造型、什么角度拍摄、怎样构图、后期怎样选择编辑添加文字说明等。

专题摄影的构思因人而异,没有固定模式,但其目的是一样的,都是想使自己创作的摄影作品具有一定的特殊的存在价值。这种价值有记录生活价值、社会公益价值、历史见证价值、艺术审美价值、信息传播价值等。构思的内容大致可以简化为“为什么拍”“拍什么”“怎么拍”3个方面,即确定创作主题和题目、确定拍摄内容和主体、确定表现形式和摄影语言技巧。

(一)专题摄影对于体裁的要求

前面我们曾讲述过专题摄影的体裁和分类,由于拍摄内容和表达意图的多样性,对于专题摄影的体裁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是形式总归是服务于内容的,那么作为专题摄影的体裁要求也是要符合主题思想的表达和延伸。

作为媒介的专题摄影呈现的事实、信息和证据的优越性源自摄影本身的特质:精细描写与凝固瞬间。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关于媒介研究有两大理论:其一是“媒介:人的延伸”,是指任何媒体都可以看作是人的感官或者感官延伸。其二是对于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概念——“热媒介”与“冷媒介”。“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准确,接收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而“冷媒介”则相反,它传达的信息需要接收者动员更多的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首先,专题摄影具有精细描写和还原现场的特质,这种特质赋予摄影丰富的叙述力和在时空领域延伸人类视觉的功能。受众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过去或现在的社会环境,且不需要通过联想就能够理解照片传达的信息,这说明专题摄影具有“热媒介”的性质。

其次,摄影具有凝固瞬间的特质,这种特质又赋予摄影极强的表现力。专题摄影也同样,它不仅可以向受众呈现人的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瞬间经典,也可以在经典瞬间融入摄影者的思想和观点。受众在欣赏经典的瞬间得到美的感受,同时也可以动员更多的想象力来理解照片传达的深刻含义,这说明专题摄影也具有冷媒介的作用。

所以在选择专题摄影的体裁时我们必须注重它的媒介作用,而专题摄影工作者更加注重的是要在专题拍摄前,对所要拍摄的专题进行了解、熟悉、分析,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从思想上、艺术表现上,从拍摄的效果、产生的影响上全面考虑好。

(二)专题摄影选题确定

选题是艺术家进入创作的第一步。当然选题离不开现实生活,但是大千世界究竟选什么来作为题材?无论从创作顺序或者是从最终作品来看,选题构思都是从无到有的第一步。

英国著名作家康德拉说:“艺术是一种乞求,想要从这世界的行、色、光、影之中,从事物的种种现象和生活的种种实况之中发现它们各自主要的东西,持久而根本的东西——它们那唯一能够叫人看了便信的特色——它们的真髓。”为了发现“真髓”,专题摄影者就要在选题上费心思。选择怎样的主题,如何提炼主题,这是专题摄影成功的第一步。专题摄影的突破与创新,即解决“拍什么的”的问题。

有人对专题摄影有一种误解以为就是拍几张照片,只要背着相机拿起来咔嚓几下就解决问题了。其实搞专题摄影比单纯的文字采访更需要深入,要亲历亲为,要直面现场,要介入事件之中,还要把握天时地利人和,特别是在掌握了大量事实分析、了解诸多现象和思考了很多问题的基础上,还要完成形象思维、形象转换,要从抽象中专注形象并由此出发,让形象鲜明起来。在多数情况下,一个好的主题、一个别致有生命的题目绝不会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反复思考、推敲、不断完善才能出新出彩。

(三)专题照片的构思方法

专题摄影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劳动,无样板可言。我想为摄影者提供两种思维。一种“破坏性思维”,一种“反差思维”。破坏性思维是指在结构与拍摄上都不跟着事先脑子中的固定模式走,无论是自己的模式还是他人的模式。不能事先决定结构拍摄风格,把被拍主体放进去,而应让被摄主体决定专题的结构和摄影。“反差思维”,就是要在一个专题稿中表现旧与新,传统与现在,苦与乐,成功与失败。而在摄影手段运用上,注意光线、色彩、虚实的反差。

说到破坏性思维、反差思维,那我们不妨看一看英格兰另类摄影家马丁·帕尔(Maritin Parr)的作品,他拍摄的作品主题主要为英国的中层阶级,以及世界各地旅游者的众生相,他的作品被公众和舆论评论为狂野和充满肉欲,他在强调某一个决定瞬间的同时加入了反讽的意味,并且敏感地注视着那些发生在旅途中的不协调和旅游者虚弱的心理特征。马丁·帕尔说他的照片并不是轻而易举能拍到的。“你得准备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里,经常光顾这些拍摄地,有时候你必须一整天待在那里”,他继续说道,“你得知道到哪里才能找到这些热点地方,什么地方可以碰到熙攘的人群,然后注意寻找那些特别之处。你必须得时时注意,耐心等待,直到这样的时刻在你面前出现。在这一过程中,你往往会拍下很多很差的无用照片。”从这些图片中选出的作品常常会让人会心一笑或者是莫名地惊诧。

二、视角的培养

专题摄影中的视角指的不仅是你所看到的东西,而是你如何去看待它们。整个拍摄过程不只是寻找而是不断观察。相机如果运用得当,就会讲述你所希望它讲述的东西。在摄影中你就是中心,相机只不过是你诠释的工具——可不是相机驾驭着你。积累能够让你关心和动心的事物,我认为是发现和修正自己视角的极佳练习。这需要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拍摄前多“打腹稿”,多做计划,这样才能更好地切入题材,寻找到好的视角,以便更好地运用摄影视觉语言来表述。

(一)如何切入拍摄题材,寻找视角

凡是社会热点、新人新事、文化现象、科技成果、体育比赛、奇闻轶事等均可进行专题报道。重大题材可多角度反映,如解海龙拍摄的系列专题“希望工程”,就是对贫困失学儿童生活和学习状况的全方位报道。小题材则可深入挖掘,以小见大,小题材的深度挖掘,同样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题材选准后,跟着就要围绕题材设计专题组照的拍摄内容、镜头组合、压题照片等,并用文字的形式将这些内容拟定成提纲,作为具体拍摄时的行动计划。例如:尤金·史密斯拍摄的水俣湾灾难,熊本县水俣镇是水俣湾东部的一个小镇,有4万多人居住,周围的村庄还居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后又开设了合成醋酸厂。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C2H5CI),年产量不断提高,1956年超过6000吨。与此同时,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这种“怪病”就是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水俣病”的罪魁祸首是当时处于世界化工业尖端技术的氮(N)生产企业。氮用于肥皂化学调味料等日用品以及醋酸(CH3COOH)、硫酸(H2SO4)等工业用品的制造上。

《水俣》项目是尤金·史密斯最著名的摄影专题。他同太太到日本度蜜月时,见证了化工厂对水俣村造成的汞污染。在三年半的时间里,他和渔民住在一起,吃在一起,拍摄了许多真实的镜头。厂方为了阻止他采访,雇用了打手多次袭击他,以致他被打伤住进了医院。但他“九死不悔,永不妥协”,终于拍摄到了上千幅照片,完成了采访。他选出175幅出版了一本名叫《水俣》的画册,发行量达到3万册。这个专题不仅轰动了日本,也轰动了全世界,引起了全世界人民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他的这些作品,有如唤起人们共同起来保护环境的警钟。本作品获1972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大奖。在整个选题拍摄过程中,他所要做的不仅是记录客观事实证据,更要表现人的勇气和人性的力量。这种勇气和力量是支撑他工作和生活的信念,也是他对所关切的人最实际的声援。当满怀爱意的智子母亲为残疾的女儿洗澡时,他的双眼噙满泪水,几乎无法按下快门(图3-47~图3-49)。《智子入浴》也以其独特的人文关怀的视角成为了尤金·史密斯著名的专题图片之一。

(二)选择恰当的拍摄角度

狭义上来讲,拍摄角度指的是照相机从什么方位、角度进行拍摄,即从镜头角度来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它与拍摄方向、拍摄高度和拍摄距离有关。

图3-47 水俣1 尤金·史密斯 摄

图3-48 水俣2 尤金·史密斯 摄

图3-49 水俣3 智子入浴 尤金·史密斯 摄

这里我们提到的拍摄角度是指“心存偏见”的观看,是指镜头有选择性的叙事方式,而不再仅仅是描述、单纯的复制自然。

下面这组拍摄项目叫作《Bureaucratics》(政府的、官僚的),是来自摄影师简·班宁拍摄的世界各地的政府办公室,包括印度、玻利维亚、中国和利比里亚等(图3-50~图3-55)。

在这组作品中,班宁试图记录下在当地普通大众眼中典型的政府办公室是什么样子的。共有50张照片,班宁称这些照片是通过艺术家的眼睛、历史学家的思想及无政府主义者的心灵来拍摄的。通过这些来自五大洲8个不同国家的照片,你可以看到当地的文化及信奉。这就是镜头后面摄影师的角度选择,所以在拍摄时做好恰当的构思和角度选择对于主题的表达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

(三)获得一组良好的底片

说到良好的底片,不论是胶片还是数码,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器材和技术使用。当然,好的器材就像猎手拥有一把好的猎枪,随时都可以配合你达到想要的效果。和其他艺术工作者不同的是,摄影师和自己的器材有着非比寻常的亲密关系,摄影这种对于技术的热衷是我们在画家或者作家身上难以想象的。也许摄影师依赖器材是没有办法的事,但是对于摄影师本身来说过度依赖器材,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器材上,而不是花在如何用它们拍出好的照片是最危险的投入。

换而言之,我们变得过于执迷“如何拍摄”,而在这种执迷中就忽略了“为何拍摄”和“拍摄什么”。其结果就会造成很多摄影师拥有精密的器材和高超的完美技巧,却缺乏情感深度和激情。所以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才是获得完美底片的最好途径。

大家应该在历史课本上见过那张《诺曼底登陆》的照片,那是美国《生活》杂志随军记者罗伯特·卡帕于1944年6月6日早晨6时31分在奥马哈,这个令盟军受到灾难性打击的海滩上拍摄的。虽然照片模糊不清,在技术上存在许多缺陷,但正是这种虚浮模糊的影像使我们仿佛置身战争岁月,进入作品规定的情景。在炮火震撼着大地、浪涛冲击着战士身躯的时候,你看任何东西难道不是这样晃动的景象么?

图3-50 政府办公室(玻利维亚) 简·班宁 摄

图3-51 政府办公室(俄罗斯) 简·班宁 摄

(www.xing528.com)

图3-52 政府办公室(美国) 简·班宁 摄

图3-53 政府办公室(中国) 简·班宁 摄

图3-54 政府办公室(印度) 简·班宁 摄

图3-55 政府办公室(法国) 简·班宁 摄

三、如何表达

用一组照片从不同角度,立体地、多方位地反映事件就会更加全面和深入。因此,专题摄影所反映的内容和传递的信息量更多,可以对事件进行系列报道和全景扫描,并能对事件的信息进行深入挖掘。这里所说的专题摄影包括我们前面讲过的所有类型的、体裁的摄影拍摄。专题摄影很注重程序,主要包括5个步骤,即选题、设计、拍摄、编辑、文字说明。

美国《生活》杂志摄影编辑提供这样的思路,记者送来的专题摄影,通常要求有8个方面:

(1)故事的开头——全景。

(2)中景:一群人。

(3)近景:一个人或某个局部的特写。

(4)肖像。

(5)故事中最有典型意义的东西。

(6)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7)故事发生的过程。

(8)好的结尾。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以地域经济报道著称,它的版面编辑则希望在一年专题摄影中能看到这样的内容:

(1)人们的食衣住行。

(2)地方的政治、宗教领袖是谁。

(3)生存环境地貌。

(4)这些人用什么来赚取生活费用,赚钱用来干什么?

一个专题稿有好的开头与结尾,中间由有逻辑的图片穿起来,这种结构是最基本的。说8个方面的内容,并不是只能拍8张照片,可以是五六张,也可以是二三十张。

尤金·史密斯擅长于把一个题材做出细致的规划、拍摄和编排,使之成为通俗易懂的“文章”供人阅读。《乡村医生》(图3-56)这组照片讲述的是主人公美国科罗拉多州克里姆村唯一的乡村医生西瑞尼的故事。他为了救治病人,经常废寝忘食,表现出崇高的奉献精神。尤金·史密斯怀着对医生的崇敬之情,拍摄了西瑞尼医生的一次急救诊断过程。从暴风雨就要来临傍晚出诊进入农家,深夜手术,守护病童到黎明,用一杯咖啡和一支香烟来解除疲劳。尤金·史密斯以数幅感人至深的画面赞美了他心目中的英雄。他说:“我觉得英雄人物有一种亲和力,能改变别人生活,那位乡村医生就是这样影响别人的人。”他认为如果使用得当,摄影将是“促进改良和理解的伟大力量”,他认为纪实摄影不在于事先如何安排,更重要的是其内容还能被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读者所领悟。

尤金·史密斯的摄影报道,始终洋溢着一种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他的主题,一直都在向人们传递着爱的信息、爱的意识。他被称为勇敢、富于正义感的杰出摄影家。在专题摄影的发展过程中,尤金·史密斯起着里程碑式的作用。1958年尤金·史密斯被评为世界十大摄影名家之一。

四、专题摄影者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预先想象能力

专题摄影的实践过程是摄影师进行实地采访,根据所掌握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概括、提炼,选择有意义有代表性的进行拍摄。眼睛的工作,就是在大堆现实事物中,找出特定的主体,聚焦其上。照相机的任务,只不过是把眼睛所做的决定记录在胶卷上而已。正如对绘画作品一样,对待摄影作品,我们也是将它当作整体来观看和感受的,而这个整体,我们只须一瞥便可把握。在这个实践过程中,需要培养我们的预先想象能力,也就是对整个题材的掌控能力。因为拍摄现场是瞬息万变和受到种种局限的,我们在具备良好的摄影技术与技巧的同时,还需要深入实际生活,不断练习,培养自己的现场侦察和敏锐的洞察力。

图3-56 乡村医生(组图) 尤金·史密斯 摄

图3-57 81号病房 玛丽·艾伦·马克 摄

(二)如何抓住打动你的瞬间

记得曾经有位摄影家说:“摄影是否千篇一律并不在于你拍什么,而是在于你怎么拍。”所以在选题确定实施拍摄阶段,最重要的还是在决定性瞬间的抓取上。这也是专题摄影的魅力所在,用每个决定性瞬间来展现整个题材或者故事。

要想作品得到他人的关注,首先要用心拍摄,用照片讲出打动你的细节和故事。如果我们讲述的故事连自己都无法打动,那么想引起他人的注意注定是不可能的。一组吸引人的图片,是能将观看者拉近取景框的,是能够让他们看到新东西产生共鸣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只应该拍摄取悦别人的东西,摄影是一项主观的思维活动,我们应该拍摄让我们自己感动的瞬间,以清晰和有感染力的方式表达出来,而这些图片也将感动别人。

作为一个用视觉语言来讲述拍摄专题的人,选择让什么入镜是起决定作用的。因为对于观者来说,取景框内的世界就是他们所知的一切,当然有可能有些人去过你拍摄的地方,或者熟知你拍摄的故事背景,对于他们来说这组图片意义非凡,这就好比某个圈子内的笑话只有少数人能听懂而多数人迷惑不解一样。要想让你的专题受众更广,就必须在拍摄中选择入镜的视觉元素时保持清醒,按下快门时,要清楚地明白这个地方、这个人、这个故事有什么东西吸引了我,我这么拍摄能否清晰地表达出这一点,观看我的图片的人是否可以通过这些视觉语言感受到我希望传达的意愿,或者他们只会茫然地对着照片瞅一眼,而后一走了之。

玛格南图片社的成员女摄影家玛丽·艾伦·马克的《81号病房》(图3-57)就以触目惊心的特写方式将精神病人的状态完整地摆放在我们面前,令人不寒而栗。细致的表现,人道主义的呼吁,已经成为摄影史上最感人的话题之一。马克说,当她拍照时她想抓住和触摸“我所感觉到的人们心灵中的某些东西(因为精神病人的精神是非常赤裸的),我们能够看到一些她们身上和我们自身都具有的东西,我觉得她们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禁锢,以及我们都隐藏得很隐密的所有的东西”。对《81号病房》,她进一步评论说:“这些女人具有非常强的个性,她们中有的人很有趣,有的人很浪漫,有的爱交际,你可以像称呼你的朋友那样去称呼她们——这位是‘小丑’,这位是‘交际花’……所不同的是这些都是大大夸张了的绰号。这里没有虚伪——所有的情感都是非常诚挚的。”

马克感到,精神病患者与所谓“正常”人之间的生活界线非常薄弱,她想通过展示这些妇女,她们的情感及她们间的亲情关系来揭示这种近似性。在《81号病房》,看不到那些世俗的、彬彬有礼的俗规。这里的妇女尽情地展示着她们的个性。通过观察这些人的特点,马克逐渐认识到社会中的种种假面具:“我想抓住这些个性中的不同侧面和脉络,我不想记录她们的病史,我不赞成把谁强行锁进牢笼,说:‘啊,这个人是个精神分裂症患者。’这是我自己的专题,我只想去拍我自己的照片,无所谓格式,无所谓原因,也无所谓理论,也没必要非得去诉说一个故事。我想去展现她们的个性,这正是她们吸引我的地方。”

这是她的第一个个人专题,马克不想把照片拍得像给杂志做一个传统的图片故事那样有一个开头、中间发展和结尾,她对任何成文的规矩——如新闻报道那样叙述谁、什么事、地点、为什么及怎么样这样的新闻要素并不感兴趣。相反,她的愿望是接近这些妇女,尽自己所能地理解她们,并把她感受到的一些东西明确地表达出来。她想拍出有张力的照片,明确地表达清晰的情感,而不需要冗长的文字说明。在《81号病房》及她所有的作品中,马克都运用了隐喻,她都是在特殊性中寻找着普遍性,她努力去理解处在社会边缘中的人们在生活中最一致、最基本的东西。

对于在作品中反复出现的这种观念,马克解释说:“我在思考我们是谁。有关我们生活的各式各样的主题都成了我作品的一部分,并且它们本身在不断重复。我认为你在做完一个专题后。你的感觉不会就此结束。它们会再次以另一种面目出现,你会重复不断地面对着它们。”因而在诸多方面,马克不仅仅是一位能很好地完成杂志的拍摄合同的摄影师,而且是一位能不断探究隐藏在她生活中的主题的人。

(三)时间、空间、思想的融入

说到时间、空间、思想的融入,不得不提到卡蒂尔·布勒松的“决定性瞬间”,这也是上一节中我们所说的那个“打动你的瞬间”。据台湾《摄影天地》朱健炫先生的注释,“所谓决定性瞬间,就是事件进行中,恰好有一个瞬间,所有元素(人、地、物)均各得其所,并同时展现出特定内涵和意义”。这一瞬间出现时,摄影者必须抓住它。他认为“决定性瞬间”的本质,由3个环节构成:(1)意义即内涵之表达。它是使事件产生新意义或赋予事件意义的时刻;(2)空间即构图之组成;(3)时间即时机之捕捉。至于决定时机的关键,就在前两者何时能展现其最佳状态之时刻。日本摄影家木村伊兵卫的注释更简单:“决定性瞬间就是光线、构图与感情相一致的瞬间。”卡蒂尔·布勒松曾说过:“生活在发生的每一个事件里,都有一个决定性时刻。这个时刻来临,环境中的诸因素会排列成最具意义的几何形态。这个形态也最能显示这桩时间的完整面貌。有时候,这种形态瞬间即逝。因此,当正在进行的事件中所有因素都是平衡状态时,摄影家必须抓住这一时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