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具有多方面和多向度的价值。我国不同地方的旅游资源都各有特色、各具优势,旅游资源的价值也各有维度,旅游资源的价值不仅存在于旅游资源本身与人类的相互关系中,也存在于旅游资源对人类具有的重要功能和作用中。作者对旅游资源的价值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旅游资源的社会价值
社会价值是指符合社会整体利益要求的价值。旅游资源涉及了自然环境、社会人文、风土人情、历史文物等多方面的知识,在欣赏旅游资源的同时,人们可以开阔视野。旅游资源的社会价值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交流,丰富生活;二是弘扬民族文化,激发爱国热情。人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自然条件、不同生活习俗的地域之间移动,这种移动在客观上促进了国家间、地区间的交流,使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普及自然科学知识,提高本民族自信心,特别是文化遗产地,它是爱国主义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的重要基地。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贵州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多,现在已发展成为一座国际性的旅游城市,通过旅游这个窗口,向外界展示了贵州风景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到贵州旅游,每年都要接待许多的海外游客,且人数仍在不断上升,由此扩大了国内外文化、信息交流,为吸引人才、技术、资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对促进地方经济腾飞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到2007年,全省接待旅游人数达到了6262万人次,实现了连续3年旅游接待人次突破50%的增长。2008年虽然形势错综复杂,困难前所未有,但贵州省采取“两手抓”手段,在抓市场恢复的同时抓产业发展,努力将不利因素对旅游业的影响减少到了最低程度。2008年接待总人数为8190.23万人次,同比增长了30.77%。
目前全省旅游业以“行、游、住、食、购、娱”为基础的产业发展要素已基本形成,走上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譬如,到贵州省各森林公园旅游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全省森林公园自1996年开展经营以来,到2008年底旅游总人数达到3516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人数为3470万人次,海外旅游人数为46万人次。旅游人口的流动、聚集,不仅为地方的交通运输、商业、饮食、通讯等提供了市场,扩大了就业机会,同时,刺激了各地土特产品及旅游产品和加工业的发展。截至2008年12月,贵州省各森林旅游区共计为社会旅游从业人员提供了26 966个岗位,社会旅游收入近亿元,有效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12]又譬如,2013年,全省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26 761.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1%。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6 683.58万人次,增长25.1%;接待入境旅游人数77.70万人次,增长10.2%。[13]
(二)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
经济价值是能够给人们带来相应经济利益,这种经济价值既有潜在的经济价值,也有直接的经济价值。譬如,文化遗产可以为它所在地或周边地区的人民及其政府带来可持续的经济收入,这是典型的潜在经济价值,而从景区在短期内直接开发获取的经济收入,如缆车卖票、出售旅游纪念品或砍伐植被等,则给当地人们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由旅游资源中遗产的存在价值决定。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存在价值,遗存价值越大,潜在的经济价值也就越大。
2.具有调节产业结构的功能。开展旅游可以改善区域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旅游地向开放型经济转化。旅游业的发展,使贵州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譬如,发展森林旅游使贵州林区由原来单一的生产木材或人工造林,或生产某些经济林产品的林业经济结构变为向广大游人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的社会经济结构。游客根据个人经济能力适应的消费标准,在公园内游览、娱乐、乘坐交通工具、餐饮、住宿和购买土特产品、纪念品等,从而增加公园及附近地区的经济收入,并带动着发展旅游所必需的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劳动力就业,促进税收和外汇收入的增加,带动当地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
3.具有经济助推器的功能。经济价值既包括直接从旅游资源得来的各种经济收入,如门票、纪念品、培训费等;还包括由此带来的旅游业、餐饮业等服务业创造的经济收入。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显示,旅游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旅游已真正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财政创收源头,并带动了房地产业、副食品、工艺品、住宿和餐饮娱乐等产业的飞速发展。
“十五”期间全省旅游总收入累计达到723.37亿元,与“九五”期间相比增长了3.75倍。到2008年,贵州实现旅游总收入653.13亿元,与2007年相比净增了140亿元,增长27.50%。旅游总收入在全国的排名由18位上升至17位;近年来,森林旅游业的开展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譬如,全省森林公园自1996年开展经营以来,到2008年底,收入总额达到68 653万元,其中,直接旅游收入为49 517万元。[14]又譬如,2013年,全省全年旅游总收入2370.65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358.18亿元,增长27.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01亿美元,增长19.2%。[15]
(三)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属于人文旅游资源范畴。历史文化价值高决定于历史文化的古、稀、文化寓意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指出,人类文化是“某个社会或某个社会群体特有的精神与物质,智力与情感方面的不同特点之总和;除了文学和艺术外,文化还包括生活方式、共处的方式、价值观体系、传统和信仰”等,文化的这些特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也或多或少地有所表现。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可以保持不同民族的文化独特性,从而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6]贵州的原生态自然环境不仅保存着珍贵的自然史价值,而且保存了稀有的文化历史价值。譬如,生活在格凸河风景名胜区的中洞苗族,是我们已很难找到的“历史著作”。中洞苗民被称为“最后穴居部落”,他们的村落以及学校依然在洞中,四周的深谷和荒凉,为我们对苗族历史文化的理解提供了另一种文本和解读方式。贵州还有很多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村落,它们不仅保存着数百年前的传统建筑模式和风格,而且仍保持着其民族特有的传统生活习惯和风俗,具有特殊的魅力。譬如,榕江、从江和黎平县的侗族,凯里周围的苗族,三都的水族、安顺西部和兴义附近的布依族。这些少数民族所代表的文化遗产就是最重要的旅游资源。
此外还有大量分布于全省各地的古代建筑和庙宇,镇远的青龙洞古建筑群是此类建筑的典型代表,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依山而建。位于遵义及其周边地区的“遵义会议”会址和娄山关战役遗址等历史遗迹为了解贵州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也成为红色旅游的重要地。
(四)旅游资源的科学研究价值
科学研究价值是指景物的某种研究功能,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教学上的特点,能否作为科教工作者、科学探索者和追求者的现场研究场所。[17]旅游资源不仅本身具有较多的科学内容和因素,而且给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史料和极有学术价值的资料,有助于我们从多种学科去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和认识活动,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贵州旅游资源数量多、面积大、物种丰富、地貌独特、民族风情浓郁,多种已知资源和未知资源遍布其中,为人类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巨大空间,是活生生的自然博物馆和民族文化博物馆。
1.喀斯特地质研究。贵州的喀斯特地貌不仅面积广,形态多样,景观独特,而且相对保存有较大面积的各类森林植被,是科研工作者探索喀斯特森林奥秘难得的一块宝地。譬如,茂兰喀斯特地貌有罕见的夏不泛洪、冬不干涸的喀斯特湖泊或深潭,专家、学者经过考察,揭开了能产生如此强大的水文地质效应的奥秘——茂兰具有不同于一般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水“二元结构”;在织金洞地表周围约5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有典型的罗圈盆、天生桥、天窗谷、伏流及峡谷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在赤水和习水两地仍保留了大面积的天然常绿阔叶林,生物资源丰富,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2.生物物种研究。贵州梵净山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原始基地,原始古朴的生物群体成为人类的一大财富,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国务院于1986年确定梵净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年接纳其为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成员单位。雷公山是贵州省重要的生物资源“基因库”,是许多古老生物的避难场所,生物种类近2000种,其中有19种树已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对象。[18]还有赤水的桫椤是当今的一种十分珍贵的冰川前期的孑遗植物,被誉为“蕨类植物之王”和科学研究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3.民族文化研究。贵州各民族在建筑、服饰、语言、信仰、节日、习俗以及饮食、婚俗、祭祀、歌舞等方面积淀丰厚,构成了一个多元荟萃的文化大观园,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堪称“文化千岛”。譬如屯堡文化,位于安顺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云山屯”以及位于锦屏春蕾森林公园内的“隆里所”是屯堡文化的代表,无论是建筑还是现代老百姓的生活都保留了许多我国明代的风格与习俗,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科研价值。贵州有一座很少为人所知的宗教建筑,织金古城中心的木结构建筑——财神庙,为四重檐歇山顶,有18个向上翘起的翼角,侧面构成三个重叠的三角形,这种特殊建筑全国仅此一例,且保存完好,为贵州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有全国仅有一例的礼制性建筑——贵阳市东门的文昌阁,为三层、三檐、不等边的九角攒尖顶,顶角的划分是将一个圆周先四等分,再将正面一弧三等分,其余三弧二等分。[19]
(五)旅游资源的艺术观赏价值
艺术观赏价值主要指客体景象艺术特征、地位和意义。旅游资源的审美价值是客观的,这既是因为它包含有不取决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自然美属性,也是因为它存在着社会历史实践中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要发现这些审美价值,就得把这些价值与功利区分开来,只有那些认识到这种区别的人才会欣赏荒漠或峡谷,也才会欣赏高山悬崖周围漂浮的薄雾、漫天飞舞的雪花,以及细小而别致的水晶。中国美学常把“美的知识”等同于美的意义,中国文人崇尚园林的典雅而缺少崇尚大自然的审美习惯,因此,过去贵州山水由于缺乏文人的诗画而不被国人重视,这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贵州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艺术观赏价值:
1.奇山异水风景宜人。森林覆盖的锥形小山和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配有奇异的尖锥形岩石,还有独特的赤水自然景观——“丹霞映日”,每当夕阳西下或雨后初霁,在红岩绿树相互辉映之中,浮动着层层薄雾,构成一派飘逸轻灵、动人心魄的绮丽景色。贵州瀑布成群,或浅唱低吟,或咆哮怒吼,纤秾各异的跌水犹如珠帘镶缀在绿意盎然的山谷间,即便是离群索居的单级瀑布也让人心驰神往,而且湖泊倒山映水,风景秀丽。
2.绿树成荫景观独特。覆盖丘陵、山脉和河谷的自然植被,深深浅浅的绿色,一派勃勃生机。从一个山谷到另一山谷,幽静的林间空地变成了高山环绕、杂草丛生的深谷,随着地势的下降,又换成平缓柔和的农田风光。蜿蜒的田埂将谷底和缓坡阶梯分成层层梯田,与山上自然植被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季节的变化,春天里金灿灿的油菜花变成了夏日绿油油的稻秧,到秋季收获季节又换成了黄澄澄的稻谷。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茂兰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保护完好,分布有多种珍稀动植物和秀丽的自然风光。另外,古树、名木及古树群景观独特。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被称为“活化石”、“活标本”、“活文物”,除了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外,还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www.xing528.com)
3.民族风情浓郁多彩。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厚,譬如,苗族、布依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六月六”、彝族的“火把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古王节”等少数民族节日,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戏曲、民俗活动、礼仪、传统手工艺等,都以美的物象性与意味性,给旅游者以美的欣赏与享受。
4.天象景观无与伦比。复杂多变的山地气候特征,使贵州省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森林公园天象景观丰富而绚丽——云海、雾海、日出、晚霞、雪景、雨凇等。无论是旭日朝晖、夕阳晚霞,还是苍山如海、云移峰动,游人身临其境,都可在极目远眺中获得无与伦比的美学享受。
【注释】
[1]参见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贵州省志·旅游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13页。
[2]参见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贵州省志·旅游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页。
[3]参见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贵州省志·旅游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14页。
[4]资料来源:贵州省旅游局。
[5]资料来源:贵州省林业厅。
[6]资料来源:贵州省从江县旅游局。
[7]资料来源:贵州省旅游局。
[8]参见杨龙编著:《生态旅游在贵州》,贵州科技出版社2003年版,第25页。
[9]资料来源:贵州省林业厅。
[10]王琪等编著:《海洋管理:从理念到制度》,海洋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11]王文章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77页。
[12]资料来源:贵州省林业厅。
[13]资料来源:《2013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4]资料来源:贵州省林业厅。
[15]资料来源:《2013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6]参见王文章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87页。
[17]参见徐学书主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0页。
[18]参见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贵州省志·旅游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
[19]参见杨龙编著:《生态旅游在贵州》,贵州科技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