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的有效应用模式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的有效应用模式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示型思维导图具有简洁性、条理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它在改变或扩充关键词方面具有优势,这给演讲者以发挥的空间,增强其应变能力。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活动中,创造型思维导图多运用于单向传递的口语交际活动。思维导图在介绍类、独白类的口语交际中主要体现在启发思路、丰富内容、点燃创意等方面。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的有效应用模式

(一)“整理型思维导图”在整理听讲思路和做笔记方面的应用

整理型思维导图的创建是一个“从有到有”的过程,是指我们脑中或是手中已有数据,然后把这些数据整理出比较有逻辑、可以运用的信息。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大脑的整理归纳与分析能力。这种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多运用于听的方面,如整理听讲的思路与笔记、进行听力练习测试等。在这些听的过程中,抓住发言者的内容框架及逻辑关系至关重要,思维导图能轻而易举地把这些关键点记录下来,从而提高听的效率。很多人都有听课、听演讲时做笔记的困扰:一边听一边写,根本来不及写下来;听了一大段话,笔记不知从何下手;听完演讲后,内容好像马上要忘光;全程录音,回家整理要用比听更多的时间,没效率。如果你会画思维导图,那你就能完全解决上面的问题。在听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在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位置写上讲话主题、讲话人的名字。有时候讲题定得很模糊,不容易一开始就清楚到底要讲什么,则可以先把讲题空下来,等听完后再写上。

因为是一边听一边记录,所以只记录“关键词”就好,可以节省大量的书写时间,让大脑能用更多的时间来听讲。除非你有听懂的内容,才需要记下整句话。听的时候,只要觉得好像是重点的部分,就赶紧写下来,如果听到后面发现并不是那么重要就划掉。不明白的地方是没有机会去停下来想想的,所以我们需要把听不懂的地方赶紧记录下来,并在听不懂的关键词后面多加一个“?”,有时候全部听完,你就懂了。

有时候,我们在记录中发现原来在第一条脉的架构底下,填写上许多的关键词,但是在听下去后才发现,原来已经开始讲第二个概念了,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另一种颜色的笔继续记录,以示区分。有时我们会遇到当场不知道该怎么浓缩成关键词,这时先写下听到的句子,等整体结束后再重新整理,以不漏听为要点。当然,如果在听的过程中每一次都能多加一条脉—心得,那么就更能培养出自己的一套想法,而不是纯粹地去复制别人的想法。

无论针对学习过程中的听(听讲)或者看(阅读),这种整理型思维导图对整理和巩固知识都非常实用。比如,笔者在向学生介绍刺猬这种小动物的时候,引导他们用思维导图来理清思路。学生在做笔记的过程中,一开始便牢牢抓住了中心句——“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然后发现教师是从刺猬的身体、头、眼睛、耳朵、牙齿、四肢、爪子、硬刺这些角度来说明的,便概括成身形、头部、四肢、硬刺四部分,让其成为思维导图的主分支。接下来,学生将教师介绍的具体信息填写到支干中。考虑到最后,笔者还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来描写刺猬爪的场景,有些同学便把这些动词在思维导图下方重点分列了出来。这样,一份完整明晰的思维笔记便呈现在我们眼前了。

(二)“提示型思维导图”在演讲中引领纲要和提示内容的应用

提示型思维导图是一个“从有到多”的过程,是指演讲者通常手上有演讲的大纲和内容,演讲时凭借这些少数的关键词就能流畅地讲出别人能听懂的内容。好比武侠高手一样,所有的招式都已经内化记在脑中,不用一边看小抄一边跟对手交锋。如果演讲者是一边看稿子一边念稿子上的句子,与其说是在进行演讲,倒不如说是在朗读,那必定索然无味。

利用提示型思维导图来准备演讲稿,能够帮助演讲者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展开,把观点、材料和感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既具有系统逻辑性,又具有灵活性和弹性。这时候,我们根据演讲的主题,利用思维导图,依照几个主要概念绘制出几条主脉,然后分别依照不同主脉延伸出内容,一一划出支脉与填写上关键词。这样一来,收集内容、拟定大纲的工作就在绘制思维导图时一次完成了。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一定会涂涂改改的,外观的样子可能会乱乱的,但是内容却是越来越清晰、明确、肯定。

提示型思维导图具有简洁性、条理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它在改变或扩充关键词方面具有优势,这给演讲者以发挥的空间,增强其应变能力。演讲者使用提示型思维导图时,可以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及时有效地调整其演讲内容。另外,演讲过程中根据场面的需要,演讲者还可以灵活抓取演讲中的契机,巧妙地引入,热情地互动。就像宇宙飞船从地球出发,逐步向一个广大的宇宙迈进。我们则从一个关键词出发,延伸出大量的语言文字内容来说明。没有到最后关头,我们不会知道整体的结构是什么,有可能开始画的内容,到最后完全变得不一样了。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演讲无疑是一种必备技能。小到一次课堂的即兴发言、一次班干部的竞选,大到以后的工作面试、会议发言、职位竞聘等,都需要我们有针对某个具体问题,完整鲜明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主张,或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达到宣传鼓动目的的语言交际能力。本学期一开学,班级重新选拔班干部,笔者便利用这次机会指导学生利用提示型思维导图快速地组建演讲大纲,梳理竞选纲要,让演讲内容立体地呈现在面前。大部分的学生在竞选中不再像以前那样磕磕绊绊、逻辑混乱,反而变得更加自信从容。拿着手中提示型思维导图,学生侃侃而谈,有理有据,精彩互动,激情飞扬,比拿纯文字稿时少了一份依赖心理,能更好地自由发挥,自我把控。(www.xing528.com)

(三)“创造型思维导图”在单向传递的口语交际活动中的应用

创造型思维导图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它是当我们围绕一个话题不知如何展开时,经由一番思考后才有答案的过程,倾向于创造力的表现。

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活动中,创造型思维导图多运用于单向传递的口语交际活动。比如,“我是‘小小推销员’”“留在心里的印象(人物)”“畅谈理想”等。

思维导图在介绍类、独白类的口语交际中主要体现在启发思路、丰富内容、点燃创意等方面。虽然思考轨迹是动态的,很难单纯用文字的方式来形容,但创造型思维导图可以清楚地让我们看到它。当我们面对一个口语交际的话题束手无策时,不妨先给自己来一场头脑风暴。这场头脑风暴第一阶段是围绕主题写出你所有的想法,不要老是去思考这个想法好不好,而是告诉自己追求想法的数量大于追求想法的质量,只要把所想到的东西无所顾忌地写下来就好。如此,放松思想,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让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自由驰骋,大胆想象,尽可能地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提出独创性的想法。

第二阶段开始把这些点子进行分类。每个想法都一定要有它所属的类别,在汇整归类的过程中,因为我们大脑的联想力发挥作用,一定会产生新的点子,就把点子补上思维导图。

第三阶段再用逻辑力分析这些想法的重要性。我们开始收敛和筛选我们的想法,论证其价值,去粗取精。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若仍然有新的想法产生,则随时增减上去。

第四阶段进行思维导图的第二次重构与修正。为了抓住刚刚考虑与整合过的思考结果,需要我们反复以上的第二、第三、第四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创造型思维导图能帮助我们思考,发挥主题明确、观点创新的优势,刺激左右脑协作,锻炼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活动中“敢说”“会说”“想说”。同时,思维导图给予使用者一定的自由和弹性,协调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在交流中快速反应,锻炼敏捷的思维能力,帮助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有效交流。

所有的口语交流都是在生活情境中发生的,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中去捕捉孩子们亲历有情的口语交际话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