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畅通了思维与语言的联结
思维是人脑的功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语言是实现思维,巩固和传达思想的工具。思维和语言是人类意识反映现实的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它们的统一构成了人类语言思维的独特形式。思维是语言通向现实的桥梁,而语言则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工具。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教学中,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却是两个割裂开来的领域。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会做题、会考试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却有所欠缺,或是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又差那么一点。为什么思维和语言这一对密不可分的“孪生兄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均衡发展呢?究其原因,还是我们太缺乏在这方面进行针对性训练了。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这一新思路,便有效地打通了思维与语言之间的壁垒,很好地实现了思维与语言的相互促进、同步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符合交流与沟通的原理
人跟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在于讲什么,而在于对方接收到什么。“说”只是开放一条管道,释放出信息给对方,对方听进去后,理解了什么,就不是“说”能控制的。所以,与他人交流沟通,需要顾及对方的思考与理解能力是否跟我们一样,这样才算是有效的双向沟通。运用思维导图最常见的两种方式有:一种是跟自己沟通,另一种是与他人沟通。当你面对一个口语交际的话题,脑海中一片混乱,理不出一个头绪来时,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让混乱的思绪渐渐厘清。只要眼睛看着思维导图关键词之间连接的线条,就可以协助脑中快速地回忆起所有相关点的内容。这是一种自我审阅后的思考记录。
与他人沟通时,通过思维导图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可以减少对方接收的误差。每个人的思考逻辑力不同,看到同一件事情不见得会产生相同的想法或行动,使得沟通常常发生误解。思维导图则可以把我们脑中的思绪用关键词与图形呈现,再通过语言引导对方按照我们的思路理解我们所讲述的内容,这不仅能减少误解,还能提高双方的理解程度。
(三)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满足了不同类型学习者的需求
根据研究,人类有三种不同的沟通与学习方式,分别为视觉型、动觉型、听觉型。多数人都包含这三种学习形态,但我们会自然偏向使用自己喜爱的类型。思维导图则刚好可以满足这三种学习形态的需求。(www.xing528.com)
1.视觉型学习者
视觉型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往往倾向透过眼睛来学习,喜欢看图画、表格、影片。而思维导图利用图画、文字、符号、形象、颜色等多种表现方式,刚好可以把信息以视觉的效果呈现出来。
2.动觉型学习者
动觉型学习者则倾向透过身体活动,直接参与学习,喜欢用手触摸、使用、制作、亲身体验。而思维导图在融入绘画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用手画出线条与图案,具有参与感和体验性。所以,对于动觉型的学习者来说,学习思维导图可以协助他们不断地同步思考并运用思考内容。
3.听觉型学习者
听觉型学习者习惯透过耳朵、嘴巴来学习。他们喜欢听演讲、录音、讨论事情、辩论,透过声音进行思考。他们在阅读时会出现口读、心读的内心声音,或在听别人说话时心中会出现旁白。由于大脑思考的速度比声音传递的速度快,因此会有灵光乍现又随即消失的想法,有时还会进入一种连自己也无法察觉的死胡同里,不断地绕圈圈。这时思维导图就可以轻易地帮他们捕捉、记录这些乍然一现的想法,同时也可以把思考脉络很清晰地呈现,避免他们进入思考的死胡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