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14,孩子们的追女神之旅

2014,孩子们的追女神之旅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即使是对老师而言,难度也是很大的,更不要说参赛选手是十三四岁的娃娃们了。他说,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2014,让我们去追“女神”!这个孩子,两分钟的演讲,令现场群情鼎沸。他号召同学们在2014年不要掩饰自己的感情,而要勇敢去“追女神”。另一方认为这个孩子演讲内容太出格、太极端。在“假大空”的话语霸权之下,我们失去的不仅是说真话的勇气和能力,还有判断力和包容心。我们不怕孩子“早恋”,就怕他不跟我们说。

2014,孩子们的追女神之旅

这里是年级“热爱思考,热爱表达”即兴演讲比赛现场。

本次比赛规定,现场抽签,马上比赛。即使是对老师而言,难度也是很大的,更不要说参赛选手是十三四岁的娃娃们了。

有上台来侃侃而谈的,有结结巴巴前言不搭后语的,有在台上站了两分钟一个字也没有憋出来的……但总的状况还好。毕竟是各班选出来的语言尖子,大部分都能顺利地把两分钟的话说完。

比赛临近结束,忽然高潮就来了。

一个很阳光的男孩子,个子并不太高,眉眼也并不太成熟,风风火火地跳上舞台——连走路的姿势都跟其他孩子不一样。总之,这孩子浑身洋溢着一股劲儿。是什么呢?快乐?自信?勇敢?都有!更多的是——激情!前面上来演讲的孩子,也有说得不错的,但是都差激情。

这小家伙一开口,全场哗然。

他说,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2014,让我们去追“女神”!

他是第三组,演讲话题是“2014”。前面已经有好多个同学讲过了,都是平常的主题。

这个孩子,两分钟的演讲,令现场群情鼎沸。

他把我的眼睛也讲亮了。诚实地说,这个孩子是个天生的演讲家。他实实在在是在演讲。那些热烈的话,从他的嘴里“喷涌”而出。他的口头语言、身体语言都昭示着他正处于“演讲状态”。这是一个天生的演讲者!说实在的,这种能够完全脱离“朗读状态”“发言状态”而进入纯天然、纯演讲境界的孩子,已经太少太少了。

当然,他演讲的内容也很大胆——早恋。他在为早恋正名。他号召同学们在2014年不要掩饰自己的感情,而要勇敢去“追女神”。

现场掌声如雷,笑声如雷。赞同的,反对的;叫好的,质疑的……一下子,场面火爆,比赛进入未曾预期的高潮。我远远地欣赏着这个孩子,感叹着:真可惜,我班上没有坦率勇敢如此、才华横溢如此的孩子啊!

学生评委团队评分:这个孩子,第一名。

但教师团队出现了分歧。一方认为这孩子讲得精彩,表现出了极高的演讲素质,敢说真话、抒真情。冠军就该是他。另一方认为这个孩子演讲内容太出格、太极端。虽然演讲技巧很高,但演讲内容不健康,认识水平很低,在同学中会造成很坏的影响。如果让他拿了第一名,舆论导向不对,会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造成麻烦。还有老师强调:这个孩子不仅是这一次演讲比赛内容“出格”,而且过去也常常发表“过激言论”,切不可再助长他的威风。

小比赛惹出了大分歧。怎么办?

我的观点很明确:这是一次即兴演讲比赛,不是思想品德考试。孩子勇敢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向往,没有什么不恰当。即使有不完善、不成熟之处,也无伤大雅。我们可以引导,可以诊断,可以疏浚,但就是不能堵塞,不能乱扣帽子。我们应该以善良的、包容的心态面对孩子袒露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灵魂深处的想法。我们应该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净化的能力,也相信我们拥有影响和指导孩子的能力。

这个第一名,必须给他。

如果不给,我们的语文,就太小气了。

是,语文,应该大气一点儿,再大气一点儿。或者说,我们的教育,应该大气一点儿,再大气一点。我们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所谓“敏感话题”“过激言论”的态度,其实表现出的是我们对教育的态度。

我理想中的教育,在对孩子的言论上,应该尽可能地不设“防线”,不建“雷池”,不打棒子,不扣帽子,不让孩子“因言获罪”。教育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地、安全地、幸福地表达他们的愿望、困惑、理想、苦闷……中小学阶段应该是一个允许学生自由发言而被宽容的阶段。

如果我们想要在课堂上听到孩子们的肺腑之言,想要在作文中读到他们的灵魂歌唱,那我们就要允许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讲真话不讲套话、讲实话不讲空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就必须允许他讲不准确的话,允许他讲错话。

我们不能一方面指责学生的课堂表达谨小慎微,写作文“假大空”成风;一方面又稍微听到点略有出格的真话就坐卧不安,唯恐天下大乱,赶快压下了事。

课堂发言和写作其实是学生日常生活表达方式的一种折射。我们想想,如果学生平时说的都不是自己的话,不是说自己心里想的话,不是用自己习惯的方式来说的话。学生必须说课本认同的话、老师认同的话、成人认同的话、试卷认同的话。长此以往,会是什么样子呢?说话就成为一种猜度、一种迎合、一种曲意附和。童言无忌的学生在师道尊严的话语霸权面前一次次被撞得鼻青脸肿后,他们就会很快变得“世故”——很快学会了把自己心灵喷薄的话、燃烧的话,按住,压住,遏制住,灭掉,而只找能够对付老师、对付考试的话来说。

于是,他们从来享受不到口语表达和文字表达中那种酣畅淋漓的快感。于是,他们小小年纪就学会了看人说话和顾左右而言他。于是,他们的作文,废话连篇,惨不忍睹。

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再小也要察言观色,说好听的假话,不说不好听的真话;说“正确”的套话,不说“错误”的真话。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我们的会风、文风日趋僵化、固化、模式化。虽然大家都烦,觉得活得累,没有意思,但在这样的“假文化熏陶”中成长起来的我们还是不知不觉地被体制化了。我们一方面忍受着腹诽着成人世界的假话、大话、空话,一方面又不能忍受孩子世界的童言无忌。在“假大空”的话语霸权之下,我们失去的不仅是说真话的勇气和能力,还有判断力和包容心。

有青年教师问我:学生早恋肯定是不对的。这学生恣无忌惮地宣扬早恋,这不天下大乱了吗?

我给他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儿子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回家,他兴致勃勃地跟我和他爸爸说了一件“大事”。真是大事!他告诉我们,他“初恋”了,初恋对象是谁谁谁……我和老公听得可开心了。我们忍住笑,正襟危坐地听儿子说。我们还表现得非常积极,竭力让儿子把那女孩儿请到家里来做客。儿子一脸天真地说完就跑出去玩了。我和老公在家里总算松了口气。我们不怕孩子“早恋”,就怕他不跟我们说。只要他说,就好办。我们就有办法帮助和引导。

从此以后,我们经常有意识地在儿子面前提起那位小女孩儿,想和儿子讨论与此有关的问题。

但事实上,儿子很快就“长大”了。也就是两三个月后,他自己就知道了“初恋”是不可以到处乱说的。他自觉地变含蓄了。

现在我们再跟他提几年前的事儿,他马上红了脸,举手示意:“打住打住!”连他自己都觉得当年的事儿多么好笑啊!

这就是成长。

一个稚气的孩子,哪有那么多正确的话呢?犯错误,出问题,说错话,才是一个“真”孩子。就像这回那个演讲的男孩儿,他放了一个“火箭”,跟我儿子当年大大方方宣布自己“初恋”,本质是一模一样的——是孩子在某一个阶段不谙世事的天真表现。就算是没有老师,随着他自己的成长,他肯定也会慢慢懂得轻重,懂得在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话是最合适的。他有自我矫正能力和自我净化能力,更何况还有老师呢。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包容,在我们和孩子的对话过程中能够让他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的诚意和善意,他的成熟,还会快一些。

我现在渐渐意识到,教育在许多时候,就是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环境,让他们安全地、自由地成长。我们不破坏就好,不伤害就好。我们一厢情愿地矫正和过度的干涉,许多时候比“不教育”还糟糕呢!

我羡慕极了那个演讲的男孩。说实在的,在我初二、初三的时候,内心的“情欲冲动”甚至比他还厉害,但没有言说的渠道。我只能一个人悄悄写日记,内心孤独而苦闷,在自责中煎熬着度过了青春期。在《教育,你敢不敢教情教爱》一文中,我详细地写过那些不堪回首的灵魂挣扎。如果我能像现在的孩子一样大胆说出来,有人能告诉我“其实别人也一样”,想爱和正在爱的人无罪。我想,我的青春期不会过得那么胆战心惊。

所以,教育不一定非要灌输什么。教育,很多时候要成为一种释放。我们不仅不能阻遏孩子们的言说欲望,而且要创造条件让他们说出来。说出来,就好了。释放了,就安全了。

在《班主任:青春万岁》和《教育与幸福生活》中,我写过很多这样的故事。每带一届学生,从初二下期开始,我们的课前三分钟有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请让我告诉你,我喜欢你”。我鼓励每一个孩子,把心中的喜欢表达出来。这样做,不过是主动为情感奔腾挖掘河道,努力把朦胧的爱情悄悄转化为友情罢了。

从谈《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世界开始,这个学期我一直都在断断续续地跟孩子们聊爱情。他们是多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啊!在孩子们的作文中,我读到越来越多的原生态的“早恋”故事,真实得让你心疼,也动人得让你心疼。(www.xing528.com)

如果我们回避,视之为洪水猛兽。后果是什么呢?这些小孩子,早早地就学会了双重人格的表演:在道统的教育面前摆出服从道统的样子,在道统之外再建造一个青春的世界。只是这个世界,与我们无关,与教育无关。

假如再没有孩子敢说要去追“女神”,那“女神”就成了巫婆。再美丽的神仙,长期不见天日,除了变巫婆,还能够变成什么?

这个巫婆,就是我们教育的样子,我们自己的样子。

这期推荐的几篇作文,都是孩子们的“谈情说爱”。这些被宽容的声音,感动着我,也警示着我。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是关怀备至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如果非要说写作是一种教学的话,那么,这种教学,首先应该成为情感奔涌的生命河道。

【作品展台】

那些年,我曾爱过(节选)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初二(6)班 琪宇

爱?爱到底是什么?我不知道,虽然我经历过,真的经历过。

2011年6月4日,一次偶然的网络聊天让我认识了她。

那是五年级暑假的第四天,我刚刚从繁重的考试中走出来,正在网络上乱逛借以释放压力。她出现了。一聊,我便觉得自己喜欢上她了。

2011年6月22日,我第一次因为她哭。因为她要走了,去欧洲,10天后才回来。我突然觉得舍不得。那天早上7:00,我早早地起来给她发了条短信。此后,我每天都度日如年。7月1日下午,她回来了。我的心怦怦乱跳,感觉好像分离了许久许久。我兴奋得不知道该在网上说什么好……我终于鼓足了勇气问她:“你喜欢我吗?”她没直接回答。但在网络的这头,我认定,她能感受到我的心思,我的心里甜蜜极了。

2011年9月1日,六年级上学期第一天。开学典礼上,我终于看到了她。她戴着黑色的宽发卡,眼眶有些发黑,眼睛很大很迷人,笑容灿烂。我不好意思和她多说话,但是我多么希望能和她多待一会儿啊!9月5日,她开始戴牙套了。我知道那会很难受。我心疼着她,远远地、默默地陪伴着她……

2011年11月29日,我陪她度过了第一个生日。可这时我们却第一次吵架了。不知道因为什么,但就是吵了。她说以后不会像之前那么对我了……在我还来不及反应的时候我就这么迷迷糊糊地和她分开了。我总是在一旁看着她和她的朋友走在一起,手拉着手,玩着各种游戏,做着那些我幻想和她做却没有机会做的事情……我的心里像是有一个重要的东西被抽走了,无可奈何的下坠感和猝不及防的落地声,使我感受到一股真实的痛楚。

2012年寒假,她提出了复合,我想也没有想就答应她了。我们每天打电话,生怕对方不在,好像彼此都想抓住些什么……2月中旬,她说要为我准备生日礼物,我们又因为这件小事起了争执,然后又分手了。现在回想起来,既然我那么喜欢她,为什么一定要跟她为生活的细节争个你死我活呢?可当时我没有办法控制我自己。难道这也是爱的一种存在方式吗?

随后的几个月,我看着她和别人笑,和别人闹,离我又很远很远。我躲在自己的角落里,悄悄地难过,悄悄地忍受。我决定要等她,不管她怎么想。我很恐惧时间的流逝——我们很快就要小学毕业了,这就意味着再也不能每天都看见她了。虽说我们还在一个城市里,但我知道,真正分别的时刻已经要到来了。

终于有一天,她给我留言,说:“我们在一起吧!就一个月。”一个月!这三个字让我的心揪得紧紧的。我知道自己没有办法拒绝。这之后的每一天,我都万分珍惜。一天晚上,我们打电话聊通宵,她让我听了一首歌——《喜欢》。歌词里面唱到“片段中,有些散落,有些深刻的错……”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果然,没有多久,因为一些矛盾,我们又分开了。就像那歌中唱的:这段时间的错与对,都已经成为过去式了,即使我再喜欢你,再爱你,可我们还是逃不开分开的命运……我不能再听《喜欢》了,因为每次听到,眼泪都不受控制。

最后一次同学聚会再次见面,已经是一年之后的事了。一年来,耳边不断有着关于她的流言和是是非非,甚至有各种难听的话……我想问她,跟她聊一聊,但最终一句都没讲出来。我看见她在人群中嬉笑打闹,我的心中除了痛,就是寂寞。

直到现在,我还是会常常想起她。

她曾在网上给我留言,和我说抱歉。她说:“我是个善变的人,你又恰巧和我相逢在我最动荡的年岁,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对不起……”

我不知道该如何回。但我想我有一天会有勇气对她说谢谢,说:“我是个不太会笑的人,也不太会说。我与你相逢在最美的年华,谢谢你告诉我爱是什么滋味。”

那些年,我爱的女孩儿,还有爱着的自己,都让我恍惚。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我有,所以我知道,爱是不容易的。

【点评】

我在班上给孩子们讲自己中学时代的早恋故事,只想告诉他们:不要有负罪感。如果你愿意,可以写出来,可以讲出来。有些情感写出来,讲出来,就轻松了,就释放了。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当年12岁的自己没有可以倾诉的渠道,我因而苦闷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希望,孩子们可以比我幸运。于是,我读到了很多很多的早恋故事,都发生在小学时代。

这只是其中一篇的节选。一个平日里不怎么说话,也不怎么写东西的孩子,突然写了近三千字,来纪念自己的一段经历。他还不太会写。或者说,他很会写。他只是诚实地写,几乎不管自己在文字中的形象。如果我们用作文的主题思想啊、人物形象啊、结构思路啊这些标准去衡量,这当然不是篇好文字。但我最后还是决定,舍掉那些文字精美的作文而留下这一篇。因为,这其中有一颗滚烫的少年心。敬畏我们的孩子,尊重他们的感情,理解他们的痛楚,感受他们的感受……做老师,有多难。做父母,有多难啊!

爱 情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初二(1)班 许锦丽

“爱情”似乎离我还有些遥远,在家里,父母也从来没有和我们说过关于“爱情”的事情。

但我从一对老夫妇身上看到了爱情。

那对老夫妇住在对面的楼里。房子是他们女儿的,女儿一家在国外,房子空着,小区环境又好,就让父母搬来住。老夫妇穿着非常朴素,一看就知道,那身儿衣服已经穿了许多年了。

每天早晚他们都会在院子里散步,爷爷背着个手儿,奶奶手里拿着一个水瓶。走一阵子,奶奶就会用水瓶碰碰爷爷,爷爷或是摇头,或是停下来喝上几口。

去年听说那位奶奶中风了,此后好久没有见到他们一起在外面遛弯儿。年底听我家的小时工说,她看见那位奶奶和老伴儿一起坐出租车回来。听到她出院的消息,我们很高兴。

今年夏天一个早上,我又看到他们老两口出现在楼下的院子里。 奶奶的右腿明显地不如发病前灵活,她的身体主要靠左腿支撑。爷爷手里拿着水瓶,扶着奶奶慢慢地走。爷爷的背后多了一把可折叠圆椅凳。他在椅凳上绑了两根绳子,像背双肩背包那样背在背后,奶奶走累了,爷爷就把凳子从身后拿下来让奶奶休息。

在散步的时候,他们仍然没有多少语言,经常是奶奶的一个手势,爷爷就知道老伴儿是想停一下,还是想拐弯儿,还是想坐下休息。几十年的共同生活让他们之间有了这种默契,即使没有语言,他们也能心意相通互相懂得。

我看过不少爱情电影,也读过一些爱情诗,但是我觉得,那些爱情故事,都不如这对爷爷奶奶呢。

【点评】

要相信童心。最好的爱情教育,是他们自己给自己的。我们这个世界有多么好,教育便有多么好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