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治旗
当前,传统的作文教学让不少师生很痛苦。可这种痛苦其实并没有多大价值,甚至让人觉得很荒诞。因为这种作文教学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就是让学生写出与生活脱节的、虚假空洞的应试文章。
这种现象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上是一种常态,绵延不绝,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顽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已明确指出了作文的方向,“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多角度观察生活”“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做到明白清楚”……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人却又陷入功利化的误区,投机取巧,走到唯方法论的路上去了。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明白问题的根源,谈及方法和理论也头头是道,但是落在作文教学实践层面时,却鲜有人动手去做。从理论到实践,作文教学是一件苦差事,要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必须常抓不懈,要付出巨大的心力,对教师自身的写作要求也高。教师不仅要能评阅作文,还要能和学生一起下水写作,更考验人的是,学生作文成绩提升见效慢,一年半载难见起色,在分数为王的应试环境下,谁能耐住这份艰辛与寂寞呢?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是展示作文教学实践经验、呈现学生创新写作成果的旗舰期刊,曾担任其执行主编的我就一度因找不到合适的老师展示其高品质的作文教学案例而愁肠百结。我希望向师生们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原汁原味的教学范本,让大家重新发现作文的常识与美。
这时候,王君老师出现了。她的作文教学案例让我眼前一亮。
为了深入了解她的教学风格,我仔细读了她博客上的文章,还购买了她的两本专著。“看过你的经历,我大为惊叹,好一个任性的无畏者!”我发现了王君老师作为一名优秀写作导师的教育素养,她的课是生活的课,是生命的课。
她的“青春语文”像一道闪电,照亮了我的眼睛。我知道,写专栏的任务非她莫属了。我也知道,她很忙,那时候她刚到北京,可能连看看天空的时间都没有;我还知道,她的名气很大,怎么可能愿意在我们这本小小的主要面向学生的刊物上写专栏呢?但我还是厚着脸皮向她发出了邀请。(www.xing528.com)
没想到,她竟然答应一试。就是这么浅浅的一试,“王君作文教学笔记”这个专栏开出了绚烂之花,连载4年有余,共刊发33期内容,期期精彩,甚至有全家人、全班师生共读王君老师作文专栏的粉丝现象。
如今,王君老师的这些文字结集出版了,她的成功是水到渠成的。她抓住了作文教学的“痛点”,立起了作文教学的“魂魄”,把日常作文训练真正做到了扎实、有效。
王君老师是智慧之师,总结她的成功,我认为这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第一,她重建了作文的评价体系。王君老师还原了作文的本质,让作文真正成为表达交流的工具,激活了孩子们内心的写作热情。在她眼里,作文界没有“差生”。
第二,她让作文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是王君老师最为厉害的一点,她打通了作文与生活的界限。在我眼里,她就像武功高强的大侠,手中无剑,摘叶飞花,剑在心中,天然无碍。她提倡“写法即活法”——“你怎么写,你就怎么活;你怎么活,你就会怎么写”。写法与活法,天然沟通,相互成全。她带着孩子们去郊游,帮助孩子们办班报、搞班级微播报……用生活的方式启发孩子们生活,把365天活成了365个样子,而这一切又都在作文中得到了表达。
王君老师站在了作文教学的前沿,跳出了作文应试的视野和框架,与学生共成长,用心灵对话,点到了作文教学的“穴道”。王君老师所做的一切,哪里只是关注作文教学呢?这分明就是用生活的智慧,书写人生的大书,让自己和学生都活出了“大境界”!
《天生我材会写作——王君作文教学课堂》是教学的范本,也是写作的示范,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它,因为我们都不希望承受毫无价值的痛苦。
2019年7月30日于重庆江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