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
(2019·徐汇·一模)语法推断法
①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臣待漏①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至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②鸾声。金门未辟,玉漏犹滴,撤盖下车,于焉以息。待漏之际,相君□有思乎?
[注]①漏:古代计时器。②哕哕:拟声词,徐缓而有节奏的响声。
问: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且 B.所 C.其 D.也
解题思路:不同的虚词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用法有不同的语法功能。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确定方框中的虚词在句子中所起的语法作用,据此判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这一段是描述“相君”上朝,在“金门”外等待的情景。“待漏之际,相君□有思乎?”“相君”为主语,“有”为谓语,“思”为宾语,所以方框中的虚词应为副词,排除B和D。“且”作副词译为将要、暂且,不符合句意;“其”可作语气副词,译为大概,句意通顺,所以选C。
答案:C
[例2]
(2019·虹口·一模)语意推断法
楮亭记
〔明〕袁中道①
①金粟园后,有莲池二十余亩,临水有园,楮树丛生焉。予欲置一亭纳凉,或劝予:“此不材木也,宜伐之而种松柏。”予曰:“松柏成阴最迟,予安能待?”或曰:“种桃李。”予曰:“桃李成荫,亦须四五年,道人之迹如游云,安可枳②之一处?予期目前可作庇阴者□。”楮虽不材,不同商丘之木③,嗅之狂酲④,三日不已者,盖亦界于材与不材之间者也。以为材,则不中梁栋枅栌⑤之用;以为不材,则皮可为纸,子可为药,可以染绘,可以頮⑥面,其用亦甚夥⑦。昔子瞻作《宥老楮》诗,盖亦有取于此。
[注]①袁中道:明代文学家,主张“性灵说”。②枳:停留。③商丘之木:《庄子·人间世》中“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嗅之,则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④酲:指喝醉神志不清。⑤枅栌:指方木。⑥頮:洗脸。⑦夥:多。
问: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哉 B.也 C.焉 D.耳
解题思路:有些虚词的某些用法是有意义的,如果根据原文的语境推断出方框处的虚词的意义是什么,做出正确的选择就比较容易了。这一段通过对话的形式,交代了楮树虽是“不材木”,却不愿用松柏、桃李替代的原因:“予期目前可作庇阴者□。”“目前可作庇阴者”,这是楮树的作用,相对于“材木”,这个作用当然是很小的;表示很小、不大等意思的句末词是“罢了”“而已”,也就是D选项“耳”。
答案:D
[例3]
(2019·静安·一模)语气推断法
②家赤贫,不给粥。冻馁迫逐,时有所去。去即家人待以食。归而顾担负,色喜也。解包,乃皆所购陈烂,相视爽然。而余常衣不完,食不饱,对妻孥脙槁寒栗象②,亦每默焉自悔。然性终不可改易,迄今二十余年矣。计得书万余卷,汉、魏后金石文字暨宋、元来名人真迹,又近千卷。虽不能名藏家,吁,亦多矣!其得之之难为何如□?玉川子③欲舍遗经,巢之空虚,诚贵之也。以余得之之难,其视玉川之贵之,又当何如?僦④寓夷牢水⑤上,若羁禽无定栖。
[注]②脙槁寒栗象:瘦瘠枯槁,瑟缩发抖的样子。③玉川子:唐诗人卢仝的号,孟郊有诗写他“卢仝归洛船,崔嵬但载书。……我愿拾遗柴,巢经于空虚”。④僦:租住。⑤夷牢水:又名乐安江。
问: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应是( )。(1分)
A.也 B.哉 C.耳 D.焉
解题思路:虚词的大多数用法是没有意义的,而有些虚词的用法又比较相近,这时,我们就需要通过辨析虚词的语气或情绪(比如平淡的语气、强调的语气等)来做出正确选择。这一段叙述的是“藏书”的过程。“其得之之难为何如□?”是针对这一过程之“难”所发的感慨。虽然“也”和“哉”后面都可跟问号,但只有“哉”才能表达感慨的意味,所以选B。
答案:B
[同类型经典题型训练]
1.(2017·闵行·一模)
栖碧轩记
陈 方
①浙西之地,水多山少,常于浙西数郡之间,而山尤少。自晋陵并西而南,蜿蜒靡迤,或起或止。至无锡,而山之最著者,惠山也。然无重峦叠嶂之纡亘,深溪巨壑之险阻,崒①然起于平地,如奔鲸逸马,不可羁而留也。余则散于四封之中,瓜蔓相接,大率隐隐皆培②,形孤势薄,他郡之山可孩而抚之。又自惠山之东,沃壤夷衍,相去三十里而远,其山之匹于惠者曰堠山,亦无曲折之美,䆗窱③之雄,直望之而可喜耳。距两山之所向,其地曰梅里,华君彦清家□。
[注]①崒:古通“萃”,聚集。②培:小土丘。③䆗蓧:深邃貌。
问:下列填入第①段方框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矣 B.也 C.焉 D.者
2.(2017·崇明·一模)
观八骏图说
〔唐〕柳宗元
①古之书有记周穆王驰八骏升昆仑之墟者,后之好事者为之图,宋、齐以下传之。观其状甚怪,咸若骞①若翔,若龙凤麒麟,若螳螂然。其书尤不经,世多有,然不足采。世闻其骏也,因以异形求之。则其言圣人者,亦类是□。故传伏羲曰牛首,女娲曰其形类蛇,孔子如倛头②,若是者甚众。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注]①骞:高飞。②倛头:古人打鬼驱疫时所戴的方形面具。
问: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哉 B.乎 C.矣 D.邪
3.(2017·崇明·二模)
⑥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
问:第⑥段方框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1分)
A.耳 B.乎 C.焉 D.也
4.(2017·嘉定·二模)
象耕鸟耘辨
〔唐〕陆龟蒙
①世谓舜之在下也,田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圣德感召□如是。余曰:斯异术也,何圣德欤?孔子叙《书》,于舜曰浚哲文明①,圣德止于是而足矣,何感召之云云乎!然象耕鸟耘之说,吾得于农家。请试辨之。
问: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焉 B.也 C.其 D.之
5.(2017·静安·二模)
③诗文俱有主宾。无主之宾,谓之乌合。俗论以比为宾,以赋为主;以反为宾,以正为主,皆塾师赚童子死法□①。立一主以待宾,宾无非主之宾者,乃俱有情而相浃洽。若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于贾岛何与?“湘潭云尽暮烟出,巴蜀雪消春水来”,于许浑奚涉?皆乌合也。“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得主矣,尚有痕迹。“花迎剑佩星初落”,则宾主历然,熔合一片。
[注]①塾师赚童子死法□:意为见识浅,方法笨。
问: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耶 B.也 C.耳 D.矣
6.(2017·松江·二模)
①人之所以必资于学者□?盖前人之学也已成,所以著之即为教;后人之学也,未成而求成,因以循古先圣贤之道而为之,斯为学。学之于人也,其执柯伐柯①也乎!今人以学为戏,邯郸之步履,优孟之衣冠,皆为学矣。或者以学为市,修其天爵②,以要人爵;既得人爵③,弃其天爵,皆为学矣。无怪乎终身为学,终身未之学也!
[注]①执柯伐柯:拿着斧柄伐木作斧柄,指按照一定的规则不会有大差别。②天爵:指高尚的道德修养。③人爵:一种被封赐的社会地位。
问: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词是( )。(1分)
A.矣 B.何 C.乎 D.耶
7.(2018·黄浦·一模)
①人之居乎此也,其必有乐乎此也。居斯乐,不乐,不居也。居而不乐,不乐而不去,为自欺,且为欺天。盖君子耻食其食而无其功,耻服其服而不知其事,故居而不乐,吾有吐食、脱服,以逃天下之讥而已耳。天之畀我以形,而使我以心驭也。今日欲适秦,明日欲适越,天下谁我御?故居而不乐,不乐而不去,是其心且不能驭其形,而况能以驭他人□?
问: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矣 B.耳 C.焉 D.哉
8.(2018·崇明·一模)(www.xing528.com)
①江宁城,山得其半。便于人而适于野者,惟西城钵山,吾友陶子静偕群弟读书所也。因山之高下为屋,而阁于其岭。曰“余霞”,因所见而名之□。
问: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乎 B.也 C.与 D.者
9.(2018·浦东·一模)
①天下有必传之心,无必传之人,何□?心可以入万世,而人必不肯出百年。试摆列一世之人摘看一世之心,卑者逐无涯,高者命不朽。至百年之外,其人与心,俱血俱土也。有荧然一点如火之传薪者,无几也。
问: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焉 B.与 C.也 D.矣
10.(2018·崇明·二模)
①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注]①籥(yuè):一种形状像笛的乐器。
问:填入第①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乎 B.耳 C.焉 D.矣
11.(2018·虹口·二模)
③噫!马之任孰有艰于此者□?然其德与力,非试之辕下不可辨。其或所服之不称,则虽善御者不能调也。驽蹇者力不能胜,狡愤者易惧而变,有行坦途惊蹶而偾其车者矣。其登也若跛,其下也若崩,泞旋淖陷,常自顿于辕中,而众马皆为所掣。呜呼!将车者其慎哉。
问: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也 B.乎 C.欤 D.耳
12.(2018·杨浦·二模)
②丙寅冬,自京师之官南都。十一月乙酉过徐,欲登兹山,以览其胜。都司周君寅之与予联舟,实陪以行。午抵山麓,跻磴而上。入寺,观所谓石佛者,像仅半躯,崇可二丈,广倍之。左右侍卫之像,皆凿石所为。山之阴,度黄茅冈,忆苏文忠公诗“乱石如羊”之句,瞻眺久之。其下即宋张山人放鹤亭故址,苏公所与记者,后之人创三贤堂于上。三贤,为昌黎韩子、苏公暨陈师道。盖昌黎尝为州推官,苏公尝知州事,师道则州人而教授于学者也。升高而望,一州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诚有如苏公所云。而子房、楚王二山,至戏马之台,皆历历在目,予窃有感□。徐为古战争地,而楚汉其尤也。方高帝之起丰沛,子房佐之,百战蹙项,竟有天下。使当时而无子房,汉之为汉,殆未可知。然则项氏之灭,虽谓子房灭之可也。彼淮阴侯者,功非不伟,直搏兔逐鹿辈耳,乌足以望子房!而今皆云散鸟没,销歇不存。千载之下,遗迹断碑,荒林烟草,适足以资人之慨叹,而逸民高士,乃独笑傲其间而已。
问: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矣 B.也 C.耳 D.焉
13.(2019·宝山·一模)
李氏山房藏书记
〔宋〕苏 轼
①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
②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①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②,然后得闻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③,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④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
……
[注]①柱下史:掌管王室藏书的官。老聃曾任东周王室柱下史。②上国:中原地区的诸侯国,此指鲁国。③倚相:春秋时楚国的史官。周代史官分左史、右史。④倍蓰:超过数倍。蓰,本意为五倍,此处泛指。
问:可填入第①②段末尾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哉、耳 B.矣、乎 C.乎、也 D.耳、矣
14.(2019·浦东·一模)
②则又为之说曰:古人莫不有爱山癖,而兹癖非静者不能。盖奇峰绝巘,不择地而有之。不幸在无人之境,则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技;以置通邑大都,□有力者往往攘臂其间,□化为争夺之场。
问: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虽、而 B.则、而 C.虽、则 D.然、则
15.阅读本书P 322《偶园记》,回答以下问题。
问:可填入文中方框处的虚词是( )。(2分)
A.哉、矣、焉、云尔 B.云尔、焉、哉、矣
C.焉、矣、哉、云尔 D.矣、哉、焉、云尔
16.(2019·长宁·一模)
裕轩记
刘 基
①会稽王元实于其居之傍作小室,名之曰裕轩。予既为铭之□,而元实复请记焉。
问: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矣 B.尔 C.耶 D.焉
17.(2019·静安·二模)
①来书①云:“所喻知行并进,不宜分别前后,即《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之功,交养互发,内外本末,一以贯之之道。□工夫次第,不能无先后之差。如知食乃食,知汤乃饮,知衣乃服,知路乃行,未有不见是物,先有是事。此亦毫厘倏忽之间,非谓有等今日知之,而明日乃行也。”
[注]①书:文中指信。
问: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其 B.然 C.以 D.为
18.(2019·嘉定·二模)
①始吾居乡,有病寒而咳者,问□医,医以为虫,不治且杀人。取其百金而治之,饮以虫药,攻伐其肾肠,烧灼其体肤,禁切其饮食之美者。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虫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且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惧而反之,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而漂疽痈疥眩瞀之状,无所不至。三易医而疾愈甚。里老父教之曰:“是医之罪,药之过也。子何疾之有!人之生也,以气为主,食为辅。今子终日药不离口,臭味乱于外,而百毒战于内,劳其主,隔其辅,是以病也。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而进所嗜,气完而食美矣,则夫药之良者,可以一饮而效。”从之,期月而病良已。
问: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其 B.于 C.诸 D.之
19.(2019·浦东·二模)
①今之谈兵者,必曰《司马法》。何至读孙、吴兵法,其无所习见于步伍行阵者,谬以李广简易、程不识烦扰为言,是将尽古人之法而刍狗①之。□每见介胄之士,桓桓握槊,平居矜斗乐战,一旦俾之勒兵统卒,冥然且不知功守之大致□。嗟夫!天地间事必有法,无文武巨细精粗一也。
[注]①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比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
问: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则、耶 B.且、矣 C.故、也 D.或、耳
20.(2019·长宁·二模)
上杜中丞论举官书
〔宋〕欧阳修
①(欧阳)修前伏见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为主簿,近者闻介以上书论赦被罢,而台①中因举他吏代介者。主簿于台职最卑,介,一贱士也,用不用,当否,未足害政。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②介为人刚果有气节,力学,喜辩是非,真好义之士也。始执事举其材,议者咸曰知人之明,今闻其罢,皆曰当罢。修独以为不然。传者皆云:“介之所论,谓朱梁、刘汉不当求其后裔尔。”若止此一事,则介不为过也。__甲__主簿于台中,非言事之官,然大抵居台中者,必以正直、刚明、不畏避为称职。今介足未履台门之阈,而已因言事见罢,是执事有知人之明,而介不负执事之知矣。
③修尝闻长老说,赵中令相太祖皇帝也,尝为某事择官,中令列二臣姓名进,太祖不肯用。他日又问,复以进,又不用。他日又问,复以进,太祖大怒,裂其奏,掷殿阶上。中令色不动,插笏带间,徐拾碎纸,袖归中书。他日又问,则补缀之,复以进。太祖大悟,终用二臣者。彼之敢尔者,盖先审知其人之可用,然后果而不可易也。今执事之举介也,亦先审知其可举邪?是偶举之也?若知而举,则不可遽止;若偶举之,犹宜一请介之所言,辩其是非而后已。__乙__
[注]①台:即御史台,是御史所居官署。宋制,御史台正官有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而主簿只负责收发登记文籍。
问: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以 B.乃 C.因 D.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