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教学过程模式,“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坚持课下读写与课堂研讨、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践证明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广大人文社科类硕士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提高了硕士研究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运用了多种先进的教学理念,贯彻了“八个统一”的重大原则,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第一,“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体现了渗透式的教学理念,贯彻了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原则。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政治性是引导培养人文社科类硕士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也是坚持和落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的长远之计,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学理性在于它“以实践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是“一个科学、开放的方法论体系,涉及如何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政治性和学理性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运用渗透式的教学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有机融入硕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中,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原则。
“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强化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向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渗透,潜移默化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化”。它要求硕士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解决本专业的学术问题,使学生真学真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落实马克思主义在硕士研究生科研中的指导地位。研究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有效解决了本专业领域中的学术问题,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说服力、解释力和生命力,不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有效融入硕士生的社会科学研究中,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政治性和学理性的有机统一。
第二,“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体现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的教学理念,贯彻了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原则。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融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于一体,其理论价值表现为鲜明的人民性,而它的应用价值体现为“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可以为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基本原则和合理途径,进而帮助人们正确分析、选择和运用各种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4]”。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几乎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研究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中的具体问题时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种完备而科学的方法论,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法、社会系统研究法、社会主体研究法、社会过程研究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法、世界历史研究法等,这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知识性。就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而言,“价值性和真实性之间的关系是灵魂与载体的关系,统一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中”。
“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有效融入硕士生的科学研究,要求硕士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研究本专业领域中的学术问题,在课后学生要去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一方面,他们逐渐掌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基础知识,“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传授知识的目的就能够实现;另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就会成为硕士生们的研究立场,引导他们的社会认知与社会评价,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就会彰显,从而使硕士生确立起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实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正如习近平所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5]
第三,“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体现了立破结合的教学理念,贯彻了建设性和批判性的统一原则。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政治性、价值性鲜明,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坚持和落实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建设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6]的现象,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大行其道,深受某些学者的青睐。虽然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有可以借鉴之处,但它在总体上是非科学的,不能有效解决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教学中,就要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进行批判,揭露其片面性、极端性、非理性,分析其局限性。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从“立”和“破”双向推进的角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通过立破结合,贯彻建设性和批判性的统一原则,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人文社科类硕士生科研中的指导地位。
“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通过立中有破、破中有立的方式培养硕士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破除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迷信。“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要求硕士生课下深度阅读原著、撰写读书笔记和课堂研讨,不断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解决本专业的学术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切实保障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硕士生科研中的指导地位。不仅如此,“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还要求学生开展比较阅读,让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展开交流、碰撞和竞争。“在这个过程中凸显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科学性、说服力和战斗力,这样才能澄清学生在观察社会历史现象时在方法论上的困惑和迷茫”[7],硕士生在比较和辨别后就会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诚然,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并非一无是处,而是具有很多科学而合理的因素。“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要求学生不能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无批判地简单照搬,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其加以改造和超越,这有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四,“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贯彻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原则。相比而言,方法是“用”,而问题是“体”,方法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离开了问题,方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8]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终究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要求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时,务必要与本专业领域的学术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法解决之,从而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践性,而不是为理论而理论、从理论到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不仅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中,而且散见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历史、军事和外交等科学著述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其方法有效分析、解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历史、军事和外交等方面问题的能力,这表明人文社科类硕士研究生可以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本专业领域中的学术问题,从而有效提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践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实践价值。不可否认,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并没有形成明晰的研究范式,教材《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原理向方法转化中还存在着局限性。“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更具有操作性,推进理论、原理向方法的有效转化,从而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www.xing528.com)
第五,“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贯彻了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原则。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多采用大班授课,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学科门类或专业,“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充分考虑到学科门类、专业、学生个体需求的差异性,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最大限度地做到“精准供给”,改变过去“重整体、轻个体”“重灌输、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首先,针对学科门类的差异,“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要求硕士生应更加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质性研究法、非实证主义研究法,而社科类的硕士生应更加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量化研究法、实证主义研究法,以便更加有效地解决本专业领域中的学术问题。其次,针对专业需求的差异,“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要求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解决本专业中的理论问题或现实问题,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有效性。再次,针对学生个体需求的差异,“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课下去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带着问题去写读书笔记和参与课堂研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好和热情。
“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既重视人文社科类研究生的学科门类、专业和个体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体现中宣部、教育部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管理、教材使用和教学大纲等方面的统一性要求。
第六,“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了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原则。“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首先,该教学法让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法与硕士生在学习专业课中面临的理论问题或现实问题联系起来,明确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目的,满足了研究生的实际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其次,该教学法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法的精准供给,满足学生个性化、专业化的需求。学生要想解决本专业领域中的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就需要课后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真体悟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法的真谛,这会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再次,该教学法要求研究生在课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法解决本专业领域中的理论问题或现实问题,并写读书笔记,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最后,该教学法不是要求任课教师以课堂教授为主要形式,而是要求不同学科门类或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读书笔记的内容展开课堂研讨,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取决于学生的讨论内容。总之,“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从学习的动机、目的、教学内容的供给和科研能力的提升等方面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习近平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体现了以硕士研究生为主体、以任课教师为主导的有机统一。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任课教师在组织、部署和控制教学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从专题划分到问题设置,再到课下读写都体现了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后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其次,任课教师在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任课教师要求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法与本专业领域的理论问题或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布置学生阅读哪些书籍,督促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和补充、完善学生课堂讨论的内容,都体现了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再次,任课教师在帮助研究生认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科学性、正确性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过程中,任课教师会适时要求学生在从事社会科学研究中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第七,“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体现了启发式的教学理念,贯彻了灌输性和启发性的统一原则。从广义上看,灌输就是任课教师通过各种方式、途径、渠道使硕士生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从狭义上讲,灌输就是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居高临下、“填鸭式”地向硕士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前一种“灌输”属于教育原则的范畴,让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占据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导地位,而后一种“灌输”属于教育方法的范畴,让硕士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教育原则的“灌输”意义重大,不可否定,而作为教育方法的“灌输”则需要改进,方能提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教学效果,这需要灌输与启发相结合。“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体现在灌输性引进‘种子’。启发性催生‘发芽’。灌输性和启发性之间的关系,是‘鱼’与‘渔’的逻辑关系。”[9]“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运用启发式教学,实现了灌输性和启发性的统一。
“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肯定作为教育原则的“灌输”,该教学法中“问题设置”“课下阅读”“撰写读书笔记”和“课堂研讨”等教学环节都体现了“灌输”的教育原则。落实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其次,“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运用灌输方法。例如,在第一次上课时,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讲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容、功能和原则,以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有一个总体上的了解。再次,“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运用启发式的方法,通过“问题设置”“课下读写”和“课堂研讨”等教学环节启发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解决本专业的学术问题,特别是在课堂研讨环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启发帮助作主题性汇报的学生完善研究内容。
第八,“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体现了协同式的教学理念,贯彻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原则。就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而言,显性教育就是政府、学校、教师通过有目的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有系统的、外显的、直接的教学活动使硕士研究生有意识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显性课程影响的有形教育,而隐性教育就是政府、学校、教师通过随机的、间接的、隐秘的教学活动使硕士研究生无意识地受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影响的无形教育,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人文社科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协同推进,体现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原则。
“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是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大纲的安排和校研究生院(处)的部署来组织教学的,任课教师通过专题划分、问题嵌入、课下阅读、撰写读书笔记和课堂研讨等教学环节来具体安排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教学过程,让硕士生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这体现了显性教育的原则。“专题研讨+专业轮转”教学法要求不同专业的硕士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研究本专业的学术问题,这不仅会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显性教育的发展,而且会促进硕士生所学专业方法论课程的隐性教育的发展。硕士生所学专业的方法论课程几乎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但不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所讲的系统、全面,但专业课中所涉及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更具体、详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