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意义上的读书会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瑞典。在瑞典,读书会已经成为一种民主参与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为小区区民构造了一个对话的场域,提升了民众的民主与参与能力,使成人很自然地聚集在一起的学习活动。[2]瑞典每年各小区有32万个学习圈在进行,290万位成人在参与,足见其读书会的影响之大。现如今,读书会在欧美已经十分普及,美国全国各地均有读书会组织,根据201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有23%的图书馆读者都参加了他们自己所属的读书会。[3]
在中国,新文化运动首次提出“读书会”一词,但实际上,我国古代就有文人雅士相聚而谈、把酒言欢的雅风,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读书会。新文化运动后,随着社会上读书风气的兴起,大批读书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创办起来。总体来说,那时候大多数的读书会是由各式各样青年团体组织成立的。例如:中国民族先锋队的各地方队部、各地的学联、各种职业青年组织等都进行了这样的活动。[4]在这期间,我国的读书会有了初步发展,其命名也是多种多样。以业余时间来命名的有:日余工友读书会、课余读书会、昼余读书会等。以特定时间命名的有:乙丑读书会、三三读书会、寒假读书会等。以年龄来命名的则有:成人读书会、少年读书会、小学生读书会等。另外,也有以职业命名的,有以书店或报刊而命名的,甚至有因女性而得名的读书会。[5](www.xing528.com)
读书会的发展也与当时的读书风气、政治气候息息相关。据苏有全先生的统计显示,新文化运动后读书会的发展比较缓慢,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突然有了很大的进步,发展达到高峰。但是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读书会又逐渐衰减。[6]随着社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读书会迅速发展改变,不断演绎着新的形式。例如:民间比较有名的读书会“海上慈怀”成立于2009年,是由一群有热情、有公益梦想的年轻人自发成立的民间慈善读书公益组织,在上海定期开展读书分享活动。该读书会从2013年9月开始运营微信公众号,读书会每一年、每一个月都有学习计划,目前该读书会已有超过100万的读者关注。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读书会活动也如火如荼地进行。据估计,台湾地区目前至少有1.5万个读书会,其中有女性读书会和亲子读书会等。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台北市图书馆的“力行亲子读书会”是一种新颖的社区互动式家庭亲子读书会,非常有利于家长与孩子们之间的沟通。[7]读书会的发展借助互联网以及各种现代信息设备正在呈现着多姿多彩的风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