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疗法流程的四阶段说:认知、审查、自我比较、自我应用。我们基于这个原理去实施我们的阅读干预和指导。美国学者提出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阅读疗法流程:阅读前的准备阶段—阅读或倾听书的内容—复述中的主要内容—讨论书中角色的经历—后续治疗活动。这是我们实施阅读疗法中的最重要的步骤。
(一)阅读指导老师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整体状况、年级分布,以及对自我认识的情况,然后据此去选书。对图书的内容要进行仔细深入的阅读,能够在每个章节里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同时能够准备一些相关的图书书目,供有需要的同学辅助阅读。同时,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也会根据图书的内容准备一些团队游戏进行互动,以便配合辅助阅读。指导老师不仅需要对所导读的图书有充分的准备,而且同时本身也需要具备心理学的知识背景,需要有带领团队的能力。我馆的带领老师在工作之余,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不断地自我学习、成长和提高,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到学生。
(二)具体的阅读流程(www.xing528.com)
首先需要学生去阅读老师指定书籍里的规定章节,老师会在阅读讨论前提出几个思考题,让大家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接下来在读书会,大家一起根据所读的内容,以及思考的内容,去交流讨论。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老师的作用是,把握讨论的方向,引导当事人在阅读中正确理解文献中所要传达的内涵。同时,在讨论中观察当事人的各种表现,分析其主体的情绪、价值判断和人格倾向,有针对性地把阅读的内容和当事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引导,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认识,同时回顾自己的经历,进行自我比较和反思,最后把书中所讲的道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个过程是非常好的心灵成长的过程,需要参与者打开心扉,放下固有的思维定式,去认真地阅读文献,积极参与讨论。
(三)后续辅导活动
学生们在读书会阅读讨论一本书的过程非常重要,基本的阅读干预过程已经完成,但后续的辅导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读书会后老师会要求参与的学生写下每次讨论的心得体会和感悟,通过书写,学生能够加深对讨论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通过这次讨论收获了什么,困惑还有什么,便于在下次讨论的时候能够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也会运用相关的心理辅导技术,对学生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给予进一步的辅导。同时图书馆老师将学生写得比较深刻的感悟发到图书馆的各个宣传平台,如微信、图书馆主页、阅读园地等,并刊登在校报开辟的专栏上,让其他读者能够有所了解,引起好奇和共鸣,共同参与到读书的过程中来。据统计,读书会五年来共开展精读152场,活动记录152篇,学生撰写个人活动感悟1128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