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有言曰:“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贯通医疗原理都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在选择治疗方法上,应该知悉各种医疗方法的原理,才能够有的放矢,对症施方,适时用药。
在中国,较早记述阅读疗法医疗原理的如:西汉学者刘向(约前77—前6)在《说苑》一书中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句话点破了阅读疗法的性质,破天荒地将书和药这两种似乎不相干的东西直接联系起来。
在西方,较早记述阅读疗法医疗原理的如:1848年,J.M.高尔特(John Minson Galt)在美国精神病学年会上宣读了《论精神病患者的阅读、娱乐和消遣》一。该文论述了阅读治疗的功能,分析了患者的类型及相应的阅读处方,这篇文章是研究阅读疗法的首篇论文,标志着阅读疗法研究在西方的奠基。[72]
现代医学模式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一方面,以往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另一方面,“临床医学为主模式”逐渐向“预防保健为重模式”转变。这些变化蕴含着重要的医学意义和社会意义,在快节奏、高压力的信息社会里更为实用。医学界提出的一些医理对理解阅读疗法有着积极的认知意义。
(1)对抗疗愈说。在医学中,对抗疗法是指针对症状进行直接对抗治疗的方法。西医中将其医理称为“相反事物应当以相反方法治疗”(contraries should be cured by contraries),如手术切除肿瘤、抗生素抑制病菌、抗瘤化疗等。在中医中称为“以毒攻毒”,如常用蝎子、蜈蚣、蟾蜍等毒性中药治疗癌症。根据体液理论,人的机体的每个器官或每种疾病以及每一种治疗药物都具有热、冷、干、湿的特性,因此在疾病的治疗中可采用对抗治疗。在实施阅读疗法的过程中,人们应该通过阅读学会正确处理各种应急事件的方法,增强心理防御能力,解除自己心中的焦虑。《三国演义》中讲道:袁绍在与曹操对垒时,命令陈琳起草了《讨贼檄文》。檄文传至许都时,曹操正患头风卧病在床。左右将檄文传进,曹操读后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觉头风顿愈,从床上一跃而起。[73]
(2)顺势疗愈说。在医学中,顺势疗法认为“相同者能治愈”,也就是说,有一种东西能诱发出身体的症状,而这个症状和真正得这个病的症状一样,那么这个东西就能治愈这种疾病。例如,洋葱可以让人流泪,就可以治愈伤心;同理,“周末号哭”在日本已成为一种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的方式,许多书店推出“号哭指南”,不少年轻男女每到周末就买回催人泪下的书籍,阅读后大哭一场,就会睡得特别香。顺势疗法认为,“康复系统”是人体的一种功能性系统,康复系统遍及人体各个组织,并在那里发挥着极其惊人的自我修复功能。在这个系统里,自我康复与外因治疗之间存在着一个纽带,就是精神牵引,这种牵引起着顺势引导和顺势推动的作用。在实施阅读疗法的过程中,心理疾病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会调节情绪,自我控制,排除杂念,松弛心理;患者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应相信自己通过适当的治疗是完全可以康复的。[74]
(3)自然疗愈说。在医学中,自然疗法是指应用与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物质与方法(如食物、空气、水、阳光、运动、睡眠、休息等),以及有益于健康的精神因素(如书籍、语言、表演、理想、信仰等),来保持和恢复健康的方法。自然疗法以人体健康为核心,强调释放内在免疫力。在实施阅读疗法的过程中,患者应通过阅读认知并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应有任何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逐步增强心理和机体的自愈能力。散文家秦牧曾回忆道:自己小时候在所有的兄弟姊妹中最顽皮,经常爬到树上向路人撒沙子、画黑脸孔吓唬人的事。之所以后来没有沉沦下去,全靠书籍的挽救,书里、唱本里教会了他分正邪、辨忠奸、懂孝道、明事理,对他一生都影响深远。[75]
(4)修复联系说。匈牙利医生欧拉赫·安托尔(Oulahe Antuoer)在分析心理疾病患者的状况时认为:“患者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失去了同自然、自我、同伴、精神世界的真正联系。”[76]也就是说,如果患者通过阅读获取了相应的信息、知识、智慧,就修复了“失去”的“同自然、自我、同伴、精神世界的真正联系”,从而治愈心理疾病。失去了与自然的真正联系,就会产生对客观世界的误判,就不能客观认识外在环境;失去了与自我的真正联系,就会产生对自身真实状态的错觉,认识不到自己所处的地位和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失去了与同伴的真正联系,就难以处理好和周围人的关系;失去了同精神世界的真正联系,就会丧失人生目标、缺乏精神寄托,从而丧失前进的动力。人们经常获取一些新的、有价值的信息、知识、智慧,就可以减少心头雾霾,看清行进方向。
(5)意念影响说。阅读影响人的意念,意念影响人的健康,其中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美国的医学专家大卫·霍金斯(David Hawkins)医治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病人,他在研究中发现:“人的意念振动频率如果在200以上就不生病。”他从医学的角度告诉人们,意念对人的健康有很大影响。凡是生病的人一般都常用负面的意念,他们喜欢抱怨、指责、仇恨别人,在不断指责别人的过程中就消减自己很大的能量,这些意念的振动频率低于200,这些人容易得很多不同的疾病,因为从他们身上找不到任何一个和“爱”相关的字,只有痛苦、怨恨、沮丧包附着他全身。200以上的意念通常表现是:喜欢关怀别人,慈悲心、爱心、行善、宽容、柔和等,这些都是高的振动频率,达到400~500。意念的振动频率的最高的振动指数是1000,最低的指数是1。目前,在这个世界上,所看到的振动频率最高的是700,其能量特别足,当这些人出现的时候,能够影响一个地方的磁场。当能量很高的人出现时,他的磁场会带动万事万物变得美好祥和,而当一个人有很多负面意念的时候,伤害的不仅是他自己,也让周围环境磁场变得不佳。因此,通过阅读焕发积极乐观的心态、正面的念头,是健康不可缺少的因素。[77]
(6)身心整合说。德国医学专家托瓦尔特·德特雷福仁(Thorwald Dethlefsen)和吕迪格·达尔可(Rudiger Dahlke)在《疾病的希望:身心整合的疗愈力量》(The Healing Power of Illness:the meaning of symptoms and how to interpret them)一书中,从对立的世界观谈到合一的宇宙意识,从人类不愿面对的自身阴影、善恶、好坏、对错观念的问题引申出为什么疾病是人的本质,进而探讨看待疾病的态度与方法。他们认为:疾病的症状是心理冲突在身体上的表现,透过症状的象征意义可以展现病人当前的人生问题。要把疾病当成最亲密、最诚实的朋友与它对话,因为身体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很多疾病的背后暗藏了连医学诊断也没有发现的东西。传统医学总是借助药物来压抑疾病的症状,要从症状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看清内心的冲突和隐藏的问题,找到自己或别人发病的真正原因。生病是人们“不愿正视内心的问题”。通过阅读,可以促进人们身心整合,进一步把握心理问题在生理层面的对应呈现,从而去探索心灵深处的问题,将人从疾病带向健康。[78]
(7)阅读理疗说。医学专家傅安球认为:“阅读疗法是通过阅读相关书刊以扩大兴趣范围、丰富生活内容,获取科学知识、消除错误观念,激发理性思考、抑制不良行为,产生感情共鸣、排除消极情绪,并以此保持心理平衡。”根据阅读疗法原理可分为四种情况:一是接受性阅读,即阅读与心理异常相关的读物,理解和汲取书刊中阐明的观点、道理,并通过对比性思考,消除固有的错误观念,把握心理异常性质,树立矫正心理异常的信心;二是移情性阅读,即通过阅读易打动人心、获得心理满足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体验作品中主人公的积极情绪,激起自己的情感共鸣,抑制情绪扰乱,消除心理矛盾,使精神得以解脱,重新鼓起生活的风帆;三是注意转移性阅读,即通过阅读感兴趣的读物来转移对自己心理异常的注意,以减轻和消除不必要的精神折磨,改善心理环境,提高自愈能力;四是大脑功能锻炼性阅读,即通过出声朗读来刺激大脑左半球的言语中枢,以恢复和提高文字识别能力和理解能力,矫正与大脑左半球功能相联系的心理异常。[79]
(8)扶正祛邪说。扶持正气、去除邪气是中医治病的重要医理,中医认为:人之所以会感染疾病就是因为体内的正气不足,邪气才会乘虚而入,或者体内邪气打败正气。所以,治疗疾病就是要扶正祛邪,帮助改变体内正邪的势力对比,帮助正气增加,祛除邪气使其减少或消失。扶正、祛邪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扶正是为了祛邪,即“正盛邪自祛”,通过增强正气的方法,驱邪外出,从而恢复健康;祛邪是为了扶正,即“邪去正自安”,消除致病因素的损害而达到保护正气、恢复健康的目的。在阅读疗法方面,扶正祛邪也是一个重要的认知角度:人们可以通过阅读,达到明晰事实、辨清真伪、认清道理的效果,从而增长正能量,消除负能量,调动患者自己治疗疾病的积极性,尽快使心理康复。[80]
(9)哲理养生说。中医保健养生已从古代的生理养生、近代的生理养生和心理养生,发展到现代的生理养生、心理养生和哲理养生。第一层的生理养生包括动养之道、静养之道、食养之道、居养之道。第二层心理养生包括调摄情志、修养德行。哲理养生包括运用哲学规律把握身心健康,例如对立统一规律、一分为二观等。王夫之的“六然”“四看”保健养生观就符合这些规律,“六然”是指自处超然(超凡脱俗、超然达观)、处人蔼然(与人为善、和蔼相亲)、无事澄然(澄然明志、宁静致远)、处事断然(当断则断、不优柔寡断)、得意淡然(不居功自傲、忘乎所以)、失意泰然(不灰心丧气、轻装奋进),“四看”是指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怀、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实际上,生理养生的方法、心理养生规律、哲理养生的精髓,均可通过阅读而实现。[81]
(10)辨证论治说。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症候的过程。“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中国台湾学者完成的《大学生情绪疗愈绘本解题书目》、大陆学者完成的《面向大学生的常见心理困扰对症书目》,其研制过程就是符合这个规律的。“讲故事法”是辨证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作为澄清问题的一种手段,治疗师可能讲一些包含冲突的责任和欲望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是十分有趣且容易记住的,可以使病人在没有感觉受到威胁和控制的情况下接受教育。故事可以来自儿童或成人的文学、哲学、宗教、传记、民间故事等。
(11)治病求本说。中医医理认为,在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治病时务必要探求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疾病根本原因来确定正确的治本方法。《黄帝内经》认为:“治病必求于本。”“标”与“本”,是中医治疗疾病时用以分析各种病症、分清主次,并解决主要矛盾的治疗理论。“标”即现象,“本”即本质,两者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标”与“本”的含义是多方面的:从正、邪两方面来说,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以疾病而说,病因为本,症状是标;从病位内外而分,内脏为本,体表为标;从发病先后来分,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总之,“本”含有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的意义,“标”含有次要方面和次要矛盾的意义。“标”与“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只有掌握标本转化的规律,始终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才能做到治病求本。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通过若干症状而表现出来的,但这些症状只是疾病的现象而不是本质。[82]在利用阅读疗法时,也需要通过综合分析,透过心理现象,找出病因本质,最后给出对症书方,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
(12)防微杜渐说。中医的“防微杜渐”医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原则,也就是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黄帝内经》认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具有极高价值,他科学地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他告诫人们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这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中医形成的“治未病”基本理论,包含“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等内容,也就是说,任何疾病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高明的医生应该趁疾病轻浅的时候治疗,若疾病到了深重时再治疗就会变得比较棘手。[83]阅读疗法研究中关于“发展阅读疗法”的理念,实际上是与“防微杜渐”“治未病”医理相契合的。
【注释】
[1]徐海军,郭洪霞.阅读疗法师如何读书和选书——以宫梅玲研制童年创伤引发的抑郁障碍配伍书方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8(11):130-133.
[2]徐海军,郭洪霞.阅读疗法师如何读书和选书——以宫梅玲研制童年创伤引发的抑郁障碍配伍书方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8(11):130-133.
[3]王波.阅读疗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15-16.
[4]白新欢.哲学的思想治疗功能与机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5-12+21.
[5]任丽红,李璐,雷秀雅.探索宗教疗法的积极作用:以自闭症救治为例[J].中国宗教,2014(11):62-63.
[6]刘胜江,张大均.阅读疗法:概念、机理及运用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医学与哲学,2005(3):63-64.
[7]李红艳.传播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45-46.
[8]周志建.故事的疗愈力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41.
[9]王一方.文学中的医学领悟[M]//王一方.医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53-186.
[10]陈永国.文学与身体:为什么写作?[N].人民政协报,2010-06-28.
[11]周钦珊.艺术疗法及其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青年研究,2018(2):115-119.
[12]谢四毛.深度思考是最好的养生方式[EB/OL].(2018-02-27).[2019-02-18].http://mt.sohu.com/20180227/n531692189.shtml.
[13]最新发现:意念对健康的影响远超你的想象[J].中国总会计师,2016(10):157.
[14]王克勤.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浅谈(十一):三才整体论(下)[J].家庭中医药,2010(8):58-60.
[15]杨桦,卢章平,李晓波,张壬.基于人体生理信号的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探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6):111-116.
[16]王一华.国内外阅读疗法研究进展[J].图书馆,2018(6):45-52.
[17]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5-16.
[18]史蒂文·罗杰·费希尔.阅读的历史[M].李瑞林,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2.
[19]斯坦尼斯拉斯·迪昂.脑的阅读:破解人类阅读之谜[M].周加仙,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132-133.
[20]聂震宁.阅读力[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20-21.
[21]弗朗西斯·培根.论读书[J].阅读(书香天地版),2016(7):1.
[22]赵立云,刘文键,张锐.世界名人与读书:上[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76-78.
[23]曾祥芹.阅读改变人生[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153-154.
[24]张怀涛.阅读的本质属性与主要特征[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3):26-29.
[25]陈善.扪虱新话[M].长沙:商务印书馆,1939:39.
[26]玛丽安娜·沃尔夫.普鲁斯特与乌贼:阅读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M].王惟芬,杨仕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7.
[27]沈固朝,万宇,巢乃鹏.阅读治疗在中国[J].中国图书评论,2005(1):12-15.
[28]李萍,周艳.Living Library为高校开展阅读疗法提供新契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5):89-92.
[29]张怀涛.“阅读”概念的词源含义、学术定义及其阐释[J].图书情报研究,2013(4):32-35
[30]李萍,周艳.Living Library为高校开展阅读疗法提供新契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5):89-92.
[31]宫梅玲.读祛心病[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8.
[32]王波.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新生教育书目[J].图书情报研究,2015(2):3-15.
[33]陈路遥.两岸阅读疗法新里程——《大学生情绪疗愈绘本解题书目》与《阅读疗法实证研究》评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5):87-89.
[34]金仁子,李真希.为爱朗读[M].薛舟,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40.(www.xing528.com)
[35]王景文.撑起大学生心灵的绿荫:华北理工大学阅读疗法基地建设的多维探索[J].图书馆,2016(5):102-108.
[36]郝敬习.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及其人性观[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3):59-62.
[37]戴秋红.合理情绪疗法及其案例分析[J].科技视界,2016(25):307-308.
[38]王力.阅读疗法的哲学和心理学分析[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9(2):128-130.
[39]王慧慧.勒温场论视角下的成人学习[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1):43-48.
[40]张帅祯.浅析认知不协调理论的发展及应用[J].新闻传播,2014(2):55.
[41]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14.
[42]顾海利.西方自我同一性理论发展简述[J].学理论,2015(3):49-51.
[43]Alan Henry.走出舒适区[J].八小时以外,2014(11):29.
[44]彭文涛.阅读疗法对提高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4(16):159-160.
[45]王克勤.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浅谈(三):心神感知论[J].家庭中医药,2009(12):58-59.
[46]王波,傅新.阅读疗法原理[J].图书馆,2003(3):1-12.
[47]王亚林,刘伟杰,严惠芳.中医阴阳平衡观与心理调适[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1):199-200.
[48]张其成.通则不痛 痛则不通[N].光明日报,2017-01-23(02).
[49]徐国良.略论《内经》中和养生学说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5(2):11-12+51.
[50]袁有赋,宫昕璐.论欲望、欲望节制与和谐社会[J].时代经贸(下周刊),2007(2):12-15.
[51]施毅.中医体质——人格辨证探新[J].中医药学报,1983(6):11-15.
[52]姚洁.论“内省”“慎独”与教师角色实现[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3):71-72.
[53]姜青松,王庆其.从天地人“三才”角度看中医学精气神学说[J].中医杂志,2017(8):635-639.
[54]M.S.尼斯塔尔.心理咨询入门:艺术与科学的视角[M].张敏,王锦霞,武敏,米卫文,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30-231.
[55]朱美华,张丽园.阅读疗法研究述评[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1):28-31.
[56]王万清.读书治疗[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31-32.
[57]王波.阅读疗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22-32.
[58]宫梅玲.读祛心病[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8:11-12.
[59]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王垒,王甦,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464.
[60]岳晓东.洞察力就是“开心眼”[M].师资建设(理论与政策版),2011(5):49.
[61]M.S.尼斯塔尔.心理咨询入门:艺术与科学的视角[M].张敏,王锦霞,武敏,米卫文,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30-231.
[62]贺淑曼.自我心象:成功第一要素[J].现代特殊教育,1997(3):38-40+29
[63]王波.阅读疗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116
[64]王波.阅读疗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4.
[65]王万清.读书治疗[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3-4.
[66]王一华.国内外阅读疗法研究进展[J].图书馆,2018(6):41-48.
[67]王波.阅读疗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191-194.
[68]王景文,马晓,张梅,等.阅读疗法实施的基本流程及其解读[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73-77.
[69]王波.阅读疗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217-218.
[70]宁维卫.大学生发展与健康心理学[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39-240.
[71]王波.让阅读疗法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下):宫梅玲老师《读祛心病》读后[N].图书馆报,2018-07-20(10).
[72]王波.阅读疗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111-116.
[73]张金哲.小议顺势与对抗疗法[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8(9):648.
[74]陈树桢.顺势疗法:人类征服疾病新武器[J].养生大世界,2004(1):50-51.
[75]张荣叟健.自然疗法:健康自救的秘诀[J].健康人生,2014(10):14-16.
[76]快乐叟.时尚的养生疗法[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1(3):48-49.
[77]最新发现:意念对健康的影响远超你的想象[J].中国总会计师,2016(10):157.
[78]托瓦尔特·德特雷福仁,吕迪格·达尔可.疾病的希望:身心整合的疗愈力量[M].易之新,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1-231.
[79]傅安球.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修订版)(精)[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389-390.
[80]陈海生.论扶正祛邪大法的原则与内涵:读《伤寒论》有感[J].光明中医,2014(11):2376-2377.
[81]韦公远.中医“三理”养生效应说[J].东方食疗与保健,2005(6):49.
[82]申秀云.《内经》治病求本治则的研究[J].光明中医,2009(10):1854-1857.
[83]张学文,卢秉久.中医经典中的治未病与未病先防[J].中医药学刊,2006(5):9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