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文化街区的纽结点-二七塔

历史文化街区的纽结点-二七塔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战时期,郑州两度沦陷,文庙几乎被彻底破坏。2004年,郑州市名列中国八大古都,文庙恢复工程被列为“郑州商城遗址保护及环境整治工程”的重点项目,之后郑州市政府斥资3000万元修缮文庙。完工后,2007年1月1日零时,中断100多年的文庙撞钟仪式重新恢复,108响钟声揭开古城新年的帷幕。李诫于2000年被评为郑州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历史文化街区的纽结点-二七塔

二七塔作为城市环境中的景观元素,作为一个标志物,对邻近地区的环境元素具有整合、统领的作用。“不同元素组之间可能会互相强化,互相呼应,从而提高各自的影响力;也可能相互矛盾,甚至相互破坏。一个巨大的标志物会使它基底所在的地区相形见绌,失去尺度。如果标志物的位置恰当,它能确定并加强一个核心的地位……”“在城市肌理中,所有的元素都共同作用,研究各种成对出现的不同类元素的特征,比如标志物与区域,节点与道路等等,一定会十分有趣。”美国城市规划理论家凯文·林奇在他的名著《城市意象》中所作的这些分析,适用于二七塔及其环境。

二七塔侧立在东西大街的西端,解放路的东端。穿行于东西大街和解放路的繁华,顾盼之间,你会发现二七双塔这时候是单塔形状,独立,清癯,风姿绰约;漫步在南北向的德化商业步行街和二七路,你看到的二七塔则双塔连体,迎光挺立,稳健,厚重,更富端庄之美。伫立于二七塔顶层,凭栏眺望,东西大街、德化街、正兴街、解放路、二七路、人民路等尽收眼底,二七广场不大的一块公共空间,把这些街市纽结在一起,将郑州自商代到隋唐明清到中华民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整整一部城市发展史的篇章节段衔接连续起来,不缺页,不断行,不漏句,使郑州不多的历史文化物质遗产家底一览无遗。

东西大街,是郑州最古老的街道。东起城东路,西至二七广场,全长2300米,以紫荆山路为界,以东称东大街,以西称西大街。东大街自明清以来,曾叫敏德街,民国时期改为中山东街,解放后改名东大街,“文革”中改名解放东路,1978年恢复东大街原名;西大街曾名里仁街和解放中路。据史料记载,东西大街初建于唐代武德年间(公元621年),荣损兴衰,历经沧桑,距今已有整整1400年的历史,这里文物荟萃,形成了厚重的文化积淀。

郑州文庙位于东大街东段路北,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占地74亩,并排三院,中轴共有五进院,殿宇廊房二百余间,历代屡倾屡修,不知凡几。清光绪二十二年又遭火焚,灾情上报,“部议重修”。按地捐款,土木大兴,两年竣工。主体建筑大成殿,面阔24.5米,纵深11.5米,高25米,殿顶覆盖琉璃瓦,双层飞檐歇山,殿脊有人物画像、飞禽走兽,形象生动,色彩鲜艳。殿内雕梁画栋,12根朱漆明柱排列前后,整个殿宇巍峨雄伟。其附属建筑棂星门、戟门、明伦堂、敬一阁、尊经阁、东西两院以及对街照壁等各具特色。民国以后经常驻军,殿宇廊庑多被拆毁。抗战时期,郑州两度沦陷,文庙几乎被彻底破坏。1955年郑州市人民政府拨款修葺,郑州文庙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可惜十年动乱,再遭破坏,仅存大成殿一座,也是脊檐残缺,不避风雨,还被圈入一家工厂的院子,长期占用。2004年,郑州市名列中国八大古都,文庙恢复工程被列为“郑州商城遗址保护及环境整治工程”的重点项目,之后郑州市政府斥资3000万元修缮文庙。完工后,2007年1月1日零时,中断100多年的文庙撞钟仪式重新恢复,108响钟声揭开古城新年的帷幕。

郑州文庙棂星门

东西大街从商城遗址中穿过,假如你清晨从这里走过,会看到大街南北两侧的商城土墙周围人影幢幢,练拳习剑的,吊嗓拉琴的,你会看到朝曦微明的背景下呈现出的城市新民俗景观。商城遗址具有3600多年历史,是一座以商代城墙为主体的古文化都城遗址,总面积25平方公里,城垣周长近7公里,呈纵长方形。城墙的夯体宽约20米,高度最高处达10米左右。城内已发现有巨大的宫殿建筑遗址;在城外发掘出多座铸铜、制陶、制骨等手工作坊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骨器、象牙器和刀刻字骨等。据专家考证,郑州商城是一座拥有宫城、内城、外城郭和护城壕的大型城址,具备明显的城市规划布局,拥有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郑州商城为商初亳都,都城首建内城外郭的体制,在我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地位;城市功能之完善,城市规模之宏大,城市营造技术之复杂,都达到了当时世界上的领先水平。根据历史学考古专家论证,世界上与郑州商都年代相同(距今3600—3300年)或略早的文明古国的都城,其规模、建制都远逊于郑州商都。如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城、阿苏尔城(亚述帝国宗教首都,面积0.6平方公里),印度的摩亨佐达罗城、河哈拉巴城(今属巴基斯坦,面积2.5平方公里),伊朗的苏拉城(面积2平方公里),都无法与郑州商城比肩。可以说,郑州商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会。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建筑规范《营造法式》制定者宋人李诫,其故居位置就在东西大街离二七塔不远的地方李诫铜像雕塑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

东西大街也曾名人辈出。唐大和年间,诗人李商隐辞官闲居于郑州西城门一带,在多次登临夕阳楼后有感而发,写下了感叹人生的诗作《夕阳楼》,诗中写道:“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楼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登楼后的人生感叹荡气回肠,为唐时郑州夕阳楼建筑留下佐证。这里还是中国北宋建筑宗师李诫的故里,他集古代建筑规范之大成,编写了《营造法式》,主持宋宫室修建,在中国建筑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李诫于2000年被评为郑州十大历史名人之一。宋朝名相吕夷简退休后就住在郑州这条街上。吕夷简在宋仁宗时代三度拜相,从政时间长达13年之久,是名副其实的权相。在废立皇后、迁移首都等问题上范仲淹与他意见相左,自此两人长期不睦,屡屡交锋,形同政敌。但他敬重范仲淹的品格和能力,关键时候总是暗中力挺范仲淹,范仲淹知道后很是感动,曾专程来郑州拜望,表达敬意和歉意,两人竟夕长谈,依依不舍,留下一段历史佳话。

东大街上还曾拥有过开元寺、子产祠(郑州人为纪念古郑国执政子产的功绩而建)、关岳庙,但因千余年间,遭遇天灾人祸,寺庙祠堂早已荡然无存。东西大街虽然是千年古街,但年久失修,多有坎坷,东端低洼处到了雨季,积水如湖,车马行人,望而却步。1901年11月,清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外逃西安后返回北京,从这条路上经过,当年郑州知州李元桢为迎接銮驾,突击修路,黄土铺街,路况略有改观。1932年,郑州商户士绅筹办“郑县药材骡马大会”,报请官府整修东西大街,地方官员令沿街住户各人自扫门前雪,填平沟沟坎坎,然后集中治理,抬高洼地标高,统一碾压路面,这以后,东西大街始为坦途。1954年,东西大街建成柏油马路;1990年代,东西大街拓宽改造,变作今天的模样。

如果说东西大街是一部郑州的“古代通史演义”的话,德化街则是一部郑州现代历史的“缩写本”。(www.xing528.com)

清光绪年间,清王朝开始修筑卢(卢沟桥)汉(汉口铁路,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3月,郑州车站建成,1905年河南巡抚陈龙奏请清廷批准,将郑州辟为商埠,并在郑州车站周围规划街道,如今的德化街打那时候开始,出现在郑州市市政道路的路网之中。德化街南起大同路,北至长春桥——今二七广场,长405米,初名天中里,北段惠仁街,因“惠”与“毁”谐音被谑称“毁人街”,遭商人忌讳。传说1916年,清末举人刘邦骥和众商家合议以“德化育人”之意,重新为街道命名。

陇海铁路通车,与卢汉铁路相交于郑州老城以西,郑州开始形成铁路枢纽。因与火车站邻近,德化街(惠仁街)逐渐成为商旅中心和物流中心,旅栈、货栈相继出现。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德化街商誉日隆,省内外一些有名气的绸缎、医药、百货、餐饮行业纷纷迁入,出现了商贾云集、繁华兴旺的景象。

1948年10月郑州解放后,德化街继续保持了商业街形象,并且愈加繁华。据资料记载,德化街的商户和经营品种在解放后发展迅速,经营品种由过去的800多种发展到4000多种。这里不仅有大江南北的丝绸、呢料、服装、百货,全国各地的皮毛、花布、水果、干货等,还有全省的优质土特产品,当时德化街有时货店23家、钟表店20家、医药店14家、布店23家、鞋店6家,加上图书、理发、照相、浴池等,林林总总,百业兴旺,不愧为郑州名符其实的商业中心。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德化街更被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视为郑州市的打卡地。只是因为过度改造,德化街缺少老街旧巷的气息,这不能不说是个硬伤。

在二七广场交会的二七路、解放路、人民路也无一不是郑州重大历史事件的现场,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集体记忆。二七路(当时的长春路)南端中华圣公会礼堂是一座青砖洋楼,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9月22日,中国第一战区在此举行受降仪式,侵华日军第十二军司令长官鹰森孝中将代表驻扎于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的日寇向中方投降。在经历两度沦陷生灵涂炭之后终于迎来胜利庆典,郑州市民拥上街头,欢呼雀跃,锣鼓声和鞭炮声此起彼伏。夜幕降临,郑州热闹的街区龙灯旱船一起出动,东风夜放花千树,鱼龙腾跃长春路。大家欢呼歌唱,在这里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解放路(当年的慕霖路和迎河街、顺河街)是1948年10月刘邓大军消灭残敌解放郑州时的入城之路,也是郑州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宋致和骑马赴任的所经之途。郑州由此进入新的历史纪元。解放路北侧区域旧称“老坟岗”,这里的“巴巴墓”,是明朝阿拉伯国家来华传教的穆斯林真人默穆都哈的瘗葬之地,也是郑州市回族聚居历史和郑州民族团结融合历史的见证。老坟岗在旧郑州有着和老北京“天桥”相类似的地位,曾经是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会集之地,是郑州商业和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示区。

人民路由市中心通往新建的“行政区”,施工过程中称为“省府大街”——河南省会1954年10月由汴迁郑,之前1952年10月中央政府正式批复河南省关于省会迁移的报告,而人民路则于1951年开工,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安排和服务靶向角度看,是人民路的建设启动了省会迁郑的工程实施,拉开了郑州变身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序幕。

二七广场是放射性道路的汇集之地,更是郑州历史的纲领所在。如果有作家或学者有意撰写《郑州传》的话,那他最基础的工作就应该是先写一本《街巷志》,通过理清郑州城市街闾的关系,构建郑州历史故事的时空逻辑。那样的话,二七广场这个地方,一定是这个《街巷志》的主要章节,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枢纽之地。

二七塔连接着东西大街、德化街、二七路、解放路、人民路这些记录郑州历史的观光线路,对这条线路进行历史遗产的保护、损毁建筑的重建、文化设施的完善、街景市容的重构、观光产品的整合,有利于郑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包装促销,有利于形成郑州城区的文化肌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