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刻石:陕西雕刻时光,展现封建社会对关羽的赞誉和尊崇

明代刻石:陕西雕刻时光,展现封建社会对关羽的赞誉和尊崇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义勇武安王像明正德八年刻石。这幅画像记正说明了封建社会对关羽的评价和尊崇。黄河图说图4-13义勇武安王像图4-14黄河图说明嘉靖十四年刻石,湖北麻城主管治理黄河的官吏刘天和书并立。寇准像明正德十二年刻石。上刻赞诗,下刻刘玑题跋,据跋文知此像为明正德时依照宋刻而覆刻的。达摩东渡图和达摩面壁图图4-15寇准像明崇祯年间刻石。尤其是人物的眼睛点成怒目侧视,颇有恨梁武帝不悟禅机之意味,可算是明代石刻画的佳作。

明代刻石:陕西雕刻时光,展现封建社会对关羽的赞誉和尊崇

(1)义勇武安王像

明正德八年(1513)刻石。石为竖方形,高62厘米、宽34厘米。石分两截刻,上部刻像记,18行,行5~17字不等,书法楷体,间架工整。下部以减地线雕混合手法,刻出关羽身披锁子甲,外罩宽战袍,头戴软巾,隆准凤目,骑坐赤兔马上,手握青龙偃月刀,器宇轩昂,做出正行进中回顾的姿态。须髯、马鬣迎风飘动,表现出关羽威武的情态。线刻刀法劲健有力,属于一件较好的石刻作品(图4-13)。

关羽即义勇武安王,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东临沂西南)人,三国蜀汉名将,镇守荆州,为东吴所败,后不屈被杀。追赠大将军,葬玉泉山,士人感其德义,岁时奉祀。宋真宗赵恒赐庙额曰“义勇”,追封王号曰“武安王”。此后关羽的事迹不断被封建统治阶级渲染,并加以神化,尊为“天公”、“关帝”。这幅画像记正说明了封建社会对关羽的评价和尊崇。

(2)黄河图说

图4-13 义勇武安王像

图4-14 黄河图说

明嘉靖十四年(1535)刻石,湖北麻城主管治理黄河的官吏刘天和书并立。此碑绘制了自古以来黄河流经泛滥最严重的河南、山东一带的地形图。图左上角刻“国朝黄河凡五入运”,共15行,行32字;右上角刻“古今治河要略”,共41行,行51字;右下角刻“治河臆见”,共29行,行40字。碑文记载了黄河五次决口,几十万劳动人民治黄疏运与大自然斗争的壮举,为研究历代黄河走向、变迁及治理黄河的有效经验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图4-14)。

(3)寇准

明正德十二年(1571)刻石。石为竖方形,圆首方座,高156厘米、宽63厘米。两面刻。正面阴线刻寇准的半身像,朝服加身,双手执笏。雕刻线条刀笔流利,充分表现了一位心胸坦荡、宽怀大度、才智过人的丞相气质。上刻赞诗,下刻刘玑题跋,据跋文知此像为明正德时依照宋刻而覆刻的。背阴面刻“宁人负我毋我负人”、“宁我容人毋人容我”两行格言隶书大字。书法气度典雅,用笔俯仰有致,方圆并用,其横磔波挑,奥折多姿,体现了隶书笔法上的丰富性(图4-15)。(www.xing528.com)

(4)达摩东渡图和达摩面壁图

图4-15 寇准像

明崇祯年间(1628—1644)刻石。石为竖方形,圆首方座,高分别为180厘米、189厘米,宽各为60厘米、62厘米。和尚风颠题跋并绘。一幅画达摩荷杖,挑履踏苇渡江,另一幅画达摩面壁打坐蒲团(图4-16a、b)。

达摩或作大磨,全称为菩提达摩,南天竺香至国王第三子。本名菩提多罗,后遇摩诃迦吐第二十七代佛祖般若多罗,受其教而改名达摩。梁普通元年(520)渡海至广州,梁武帝萧衍迎至建业(今南京),因帝不悟达摩之哲理,遂渡江至北魏,止于登封少林寺,传授禅学,为禅宗之祖师,梁大通二年(528)圆寂。

此两幅画中人物刻画形象突出,两个达摩形象虽有动静、正侧的不同,但都刻画出了一个神采奕奕的印度人的形象。衣纹的疏阔、简练,发须的螺卷,都是相同的。衣纹的刻画特别成功,寥寥几笔,简练扼要,使全画显得大方、有力。如达摩面壁图,因达摩不为梁武帝识,虽北去止少林寺,终日面壁,号壁观婆罗门。图绘菩提达摩手托一钵,坐于棕垫上,须眉长发俱以细笔勾画,卷曲如虬髯,衣着写意,数笔而就,粗中有细,疏密得当。尤其是人物的眼睛点成怒目侧视,颇有恨梁武帝不悟禅机之意味,可算是明代石刻画的佳作。像石上角均有四句题偈,一石楷书,另一石为行草,上均书有“己巳仲冬”干支计时。题字秀劲清丽,不类工匠之作。

图4-16a 达摩东渡图

图4-16b 达摩面壁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