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古代石刻形制及来源

陕西古代石刻形制及来源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坚固与持久,以后便用石块模拟它的形状建造。有些较大的经幢幢身分为若干段,称为若干级,各段之间用宝盖形石雕相隔,宝盖上刻出模仿丝织物的垂幔、飘带、花绳等。唐初期经幢的产生,并非偶然的独创,而是佛幢与塔及石柱等建筑形式的结合。至于它的来源,则和北凉石塔以及北朝迄唐期间建筑上流行的八角柱有关。

陕西古代石刻形制及来源

幢是梵文“驮缚若(Dhvaja)”的译名。原本是一种由丝帛制成的伞盖形状的装饰品,顶端装有如意宝珠,下边有长木杆,竖立在佛像前面。为了坚固与持久,以后便用石块模拟它的形状建造。陆和九《中国金石学》一书中曾列举了当时所见的历代经幢,认为最早的经幢是唐久视元年(700)十月王三娘造经幢。根据文物调查,现存较早的纪年经幢为陕西省富平县唐永昌元年(689)八月立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在此之前,可能还有一些早期的没有刻写纪年的石幢。因此,一般认为经幢是在初唐时开始创建的。

由下至上,经幢一般可以分为幢座、幢身、幢顶三个部分。各部分往往为单独的石构件,待雕刻好后合建成一体。主体为一根八面(或四面、六面)的石柱,所以陕西等地又俗称之为石柱或八棱碑。幢座大多为覆莲形,下有须弥座。幢顶一般雕成仿木结构建筑顶部的攒尖顶,顶端托宝珠。幢身上雕刻经文或佛像。有些较大的经幢幢身分为若干段,称为若干级,各段之间用宝盖形石雕相隔,宝盖上刻出模仿丝织物的垂幔、飘带、花绳等。

经幢上镌刻的文字主要是佛经,另外还有造幢记、造幢者的题名,少数的经幢也有额题造幢记——包括序、铭和赞,主要是叙述造幢缘起,其中多是赞叹《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威力神效,有的也兼述此经东来的传奇。造幢者题名通常刻于幢座[21]。唐初期经幢的产生,并非偶然的独创,而是佛幢与塔及石柱等建筑形式的结合。它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固有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过程。

现存的唐代石幢比较简单,一般只有一段幢身,晚期发展到两级以上,五代时出现了三段幢身的经幢,因此,宋代的石幢比较复杂,流行三段式经幢。(www.xing528.com)

【经幢本质是佛塔】

关于经幢的来源,除了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丝织的幡演变而来之外,还有由丝织的幢、北凉石塔、南北朝石柱等演变而来几种观点。

在对石刻经幢的外形、经幢上所刻的佛经与文字、经幢树立的地点、经幢的变体等进行研究之后,台湾学者刘淑芬提出,经幢的本质是塔——法身塔。根据佛经的内容所述,经幢是一种法舍利塔;佛塔是埋藏舍利的处所,而有些经幢内也埋有舍利,所以经幢是塔;从经幢上的铭记看,有的直称经幢为塔,有的以塔比赋经幢,可知造幢者认为经幢的属性是塔;经幢的结构也和塔相类;近代民间约定俗成的看法,常以经幢为塔。总之,经幢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塔,一种糅合刻经和塔的产物。至于它的来源,则和北凉石塔以及北朝迄唐期间建筑上流行的八角柱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