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古代石刻分布概况及地区划分

陕西古代石刻分布概况及地区划分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代和其后的窟约占三分之二。从分布看,半数以上位于陕北,而又以安塞、志丹、甘泉等地最为密集。图3-1彬县大佛寺石窟根据洞窟形制和主要造像的差异,可将中国古代的石窟分为新疆地区、中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西藏地区四大地区。新疆地区石窟,主要分布在自喀什向东的塔里木盆地北沿路线上,集中的地点有三区:古龟兹区、古焉耆区和古高昌区。隋唐石窟集中分布在关中的彬县、麟游、宜君、铜川市耀州区和陕北的甘泉、安塞等地。

陕西古代石刻分布概况及地区划分

宋金元各代石窟主要分布在延安地区,尤其以安塞、甘泉、子长、富县、延安最为密集,不仅石窟数量多,而且雕刻技法纯熟,题材更趋世俗化。这一时期以子长县钟山石窟、富县阁子头石窟、黄陵的双龙石窟以及延安万佛洞石窟最具代表性。

宋金元各代石窟共发现90余处,主要分布在延安地区,不仅数量较多,且技法纯熟,题材更趋于写实和世俗化,达到了陕西石窟寺艺术的又一高峰。这一时期的石窟以佛坛窟为主,规模大者往往在佛坛上建有各式的屏壁或石柱,可能是早期中心塔窟的一种演变形式。子长钟山石窟建于北宋,主窟面宽16.7米、高5.5米,辟三个窟门。中央佛坛前后设8根方形石柱,坛上供三组16尊圆雕佛像,坛侧有菩萨罗汉力士等造像,窟四壁及石柱上密布浮雕的大小佛像万余尊,雕刻细腻,形象生动且富有个性(图4-1)。黄陵北宋双龙石窟的窟口开凿成仿木构的三开间廊檐,窟分为甬道、窟室两部分。窟室中央凹字形佛坛的三面均凿出接顶屏壁,坛上置三世佛等造像,窟壁及屏壁浮雕佛、菩萨、弟子、罗汉等,甬道两壁还雕有日光、月光菩萨及涅槃图,均形态多样、栩栩如生。陕西的佛道合流石窟至宋代以后广为流行,形成了境内石窟的一大特点,甘泉北宋石宫寺石窟即为突出的实例。该窟平面方形,八卦顶,方形佛坛上置三世佛,窟内左右壁各开三龛,分别雕菩萨、太上老君和释迦多宝;后壁开七龛,正中为道教像,其余为佛像。耀县药王山摩崖造像中的金代药王龛也为典型的佛道合流题材。陕南旬阳的元代千佛洞石窟平面狭长,面宽4米多,进深达12米,窟内后壁设上下两层一字形佛坛,两侧壁各分7层开龛置佛像,较为奇特。

(www.xing528.com)

图4-1 子长县钟山石窟

明代及少量清代的石窟共发现130余处,主要分布在陕北和陕南。石窟中释、道、儒合流的特点更加突出,罗汉、道教天尊、祖师、八仙等形象大量出现。陕北的窟一般规模较小,窟内佛坛或道坛呈后壁一字形、方形、凹字形或中央方形,壁画和泥塑增多。在陕南,相当一部分窟是利用天然洞穴修整而成,洞口以石墙封砌,窟内造像除石雕、泥塑外,还有不少木雕像。勉县的牛头寺石窟以条石砌成,平面圆形,后壁的三层条石上雕出大小佛像,两侧壁的 8层条石上雕刻小佛千余尊,较为罕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