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墓志的价值和意义:雕刻时光陕西古代石刻揭示史料珍藏

墓志的价值和意义:雕刻时光陕西古代石刻揭示史料珍藏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碑石多歌功颂德之词,但客观来说,墓志所承载的原始史料价值,却不容忽视。同时,墓志对于研究我国文字的发展、书法的演变以及古代绘画、雕刻艺术等,也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墓志中男性都是忠孝节义的楷模,女性则为三从四德的典范。另外,还有墓主性别不同而志文涉嫌抄袭的例子。北魏神龟三年《元孟晖墓志》,其书法修劲挺拔,开隋代书法的先河。不过此类墓志的墓主身份,多为中、下层地主、官吏、市民。

墓志的价值和意义:雕刻时光陕西古代石刻揭示史料珍藏

虽然碑石多歌功颂德之词,但客观来说,墓志所承载的原始史料价值,却不容忽视。同时,墓志对于研究我国文字的发展、书法的演变以及古代绘画、雕刻艺术等,也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史学价值

因为历代史书,尤其是正史,多为后人所撰,时代悬隔,以今拟古,谬误在所难免。而墓志多是当时人所撰,族谱世系、郡县乡里、人名地望等,皆比较准确可信。此外,史书只记大人物大事件,而墓志不论大人物、小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一般历史事件,以至职官称谓、民情风俗等,都具载无遗。墓志记载了墓主人的姓氏、籍贯、世系、官职、事迹、妻室儿女以及三代、远亲。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墓主人的生平事迹,涉及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历史事件、民族政策、中外关系等方面,也涉及宗教、风俗、建筑、医术、音乐书画艺术等领域,内容极其丰富。所有这些都保存了翔实可信的第一手史料,不仅反映了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丰富了历史学的内容,而且对证史、补史、纠史,具有独特的、不可取代的价值。可以说一块墓志便是一篇传记,被视为“地下档案”。

墓志还为研究我国思想、伦理道德以及民俗、宗教等提供了宝贵资料。墓志中男性都是忠孝节义的楷模,女性则为三从四德的典范。为尊者和长者讳,重华夏而轻夷狄,相沿成习。李姓本出鲜卑拓跋部,为山阴贵族,但凡李姓皆称陇西成纪或狄道人。阿史那忠本北突厥人,墓志则追根溯源为“有夏之苗裔”。攀附望族成风,姓王的祖先必为太原王家,姓裴的则出自河东裴家,还有清河崔姓、昌黎韩姓、长安韦姓等等。不过从墓志记载的实际情况看,儒家思想在唐代似乎还不太深。出身少数民族而在朝廷做官者,比比皆是。至于汉族与少数民族通婚,长辈与晚辈同娶一女,公主一嫁再嫁,社会舆论也不以为然。然而越到后来,儒家思想影响似乎也越深。以墓志的书写格式为例,初唐时为表示对帝王和长者的尊敬,不过只空几字,而到中唐、晚唐,有的志文遇皇帝便要提行,到明清更发展到可怕的地步,只要写到皇帝,就要冒格。

(2)文学价值

墓志文的撰者,在唐以前只是个别墓志发现有署名者,唐初墓志文署名者也很少见。开元年间以后署名逐渐增多,至晚唐普遍署有撰文、书者、刻者、立者的姓名及官职。唐墓中的有些志文,出自白居易贺知章韩愈张说、李珏、韦述、吕向、刘宽夫、卢藏用、吴通玄、吴通微、魏则之、高琚、刘允章、史哲、王源中、萧遘、申屠泚等大手笔。

如倡导散文的韩愈撰的《苗蕃墓志》、《李虚中墓志》等,都是文情并茂的好文章。贺知章撰的《杨执一墓志》,文辞雅洁,近情入理。也有“奉敕撰”墓志的,如大诗人白居易为唐顺宗之子会王李纁撰的墓志。有的墓志出自那些不为人知的作者之手,普遍都文句工整,遣词优美,堪称精妙佳作,如《王感墓志》、《程修己墓志》等,全篇是散文,用词朴素自然,意境真实而旷达。这些志文,为灿烂的唐文增添了新的篇章,它既是《全唐文》的巨帙补篇,也是研究唐代文学特别是散文,以及声韵学、文字学的宝贵资料。

【墓志的抄袭】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阅读唐代墓志,经常会发现两块墓志的志铭基本相同,更有甚者,墓主的字与世系完全雷同。这种情况在唐代墓志中比较常见。如贞观十二年闰二月廿七日《大唐护军魏王府主簿唐逊故夫人柳(婆归)氏墓志铭》与贞观十四年正月十七日《故张君夫人秦(详儿)氏之铭》,两志不同之处仅在于祖、父之名氏、职官各异,以及柳婆归墓志多一些夸饰词句而已。又如显庆二年十二月十九日《唐故支(怀,字信)君墓志铭》与显庆四年七月九日《大唐故支(怀,字通)君墓志铭》也是基本一致。再如总章二年三月十九日《唐故李夫人墓志铭》、总章二年五月十四日《唐故赵夫人墓志铭》与总章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大唐故王夫人墓志铭》三件墓志,志文均十分相似,唯氏望、亲属名字不同而已。另外,还有墓主性别不同而志文涉嫌抄袭的例子。如大中六年十一月十日《孟秀荣墓志》与大中七年正月十八日《王怡政夫人刘氏墓志》,前者为男性,后者为女性,志主性别不同,葬期相距三个月又八天,葬地相近,均有对夫人及子女的描述。比较两方墓志,序文部分对女性描述文句多有雷同,铭文部分几乎全同。

(3)书法价值(www.xing528.com)

墓志文的书体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各体,大部分出自当时名书法家之手,而且刻完即加盖入墓,很少受损伤,所以出土时多半石面光洁,笔画清晰,书迹完整,是非常重要的书法作品。历代墓志在一定程度上荟萃了各体书法艺术的精品,体现了各个历史时期书苑风采。

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大部分墓志的书体是楷隶相杂,反映了书法由隶书向楷书的逐步过渡。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元桢墓志》、北魏二十三年(499)《元简墓志》、北魏景明三年(502)《穆亮墓志》等,其书法浑厚凝重,遒劲刚健,世称“魏碑”书法的代表作。北魏神龟三年(520)《元孟晖墓志》,其书法修劲挺拔,开隋代书法的先河。

隋代书法是楷书定型的关键时期。隋《李和墓志》,楷书结体,瘦劲俊秀,但仍可从笔法中体悟出遗有隶书笔意。唐代书法艺术发展到了一个非常完美的阶段。楷书占据了唐代书法的统治地位。出土的大量唐代墓志,生动具体地展示出唐代书法艺术的绚丽多姿,不仅楷书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隶、行、篆等多种书体也得到了发展和创新。其书体或追摩欧阳询,或效法虞世南,或学褚遂良,或楷模柳公权,而师宗欧阳询、颜真卿者尤多,异彩纷呈,各有风范,构成了一个辉煌璀璨的书法艺术世界。所以唐代墓志作为唐代书法艺术的巨篇,足以反映唐代书法艺术的风貌,也能够说明唐代是中国书法艺术演变史上的重要时期。

这些雷同的志文均应出自同一作者之手,系买卖志文者转抄前文,粗制滥造而致。在唐代,志文已成为一种商品,丧家以金购文,文人以文易金。购买者必求之光耀溢美,制造者求之于省工得利,沿袭转抄自然成为最常用的手段。不过此类墓志的墓主身份,多为中、下层地主、官吏、市民。秩位较高,家产较大或文名稍重者则无此类现象。这也可以证明它们是出于凶肆的低廉产品。这类墓志在史料价值上多无可取之处,然也可以通过它们看到唐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宋、元、明、清时期的墓志,其字迹多师宗前人笔法。宋《游师雄墓志》虽未题书者姓名,但其楷书遒劲挺拔,为存世佳作。清《刘玺墓志》,由富明阿书写,书法工正秀劲,富有“馆阁体”风韵。清《顾夔墓志》,书者何绍基,是当时著名书法家民国时期墓志较少,《薛秉辰墓志》撰并书者李岳瑞为民国初期的要员。《朱子桥墓志》是民国初期的著名书画家叶恭绰书写志文,志盖为大书法家于右任篆书。

(4)艺术价值

有些墓志的主人,出身高贵,因此他们的志石也形制特殊,刻饰精美。唐中宗韦后之弟韦泂墓志,由边长92厘米的正方形青石制成,志盖周边及四侧精雕细刻了三层蔓草纹,中层花纹间又雕以飞禽[18]。唐高祖李渊从弟李寿墓志,刻为龟形,龟背为盖,龟身为志,四足趴伏于长方形底座上,周边饰以龟甲、联珠、蔓草花纹[19]

墓志大多数刻有装饰图案,图案多装饰在志石四侧及志盖边侧上。早期的墓志极少有装饰图案,到了唐代,大部分墓志刻有精美富丽的纹饰。装饰图案的内容有蔓草、牡丹莲花忍冬宝相花石榴;四神、瑞兽、十二生肖,以及云纹、几何纹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雕刻技法有线刻、浮雕、阴刻、阳刻,也有浮雕和线刻并用的,线条生动流畅。宋、元墓志四侧和盖刹少见雕饰花纹图案。明、清墓志的志侧和盖边多雕饰龙纹衬以云纹图案。

南北朝时期开始,墓志的雕刻,多先书丹,即先将志文写在纸上,然后双钩上石,或用朱色直接写在石面上,再进行雕刻,刻工精细。也有一些墓志,不用书写,便直接用刀在砖、石面上刻字。隋唐时期的墓志,刻工更为精细,由于志文的书写者不同,便留下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镌刻者的名字,唐以前很少刻在墓志上,到唐代中期以后,及宋、元、明、清各代墓志,才常常见到志文后有镌刻者的姓名及职官。也有少数刻者的名字,和撰、书者并列在志文前边。这些镌刻者把他们的精神、智慧和技巧都聚集在刀锋上,靠着手中的刀,用凝重精确的刀法,尽力保存了原作的形象和神韵。他们有的是镌刻艺术世家,如唐代陇西的强琼、强琮,发展到明代的强晟,不仅是镌刻艺术名人,而且是书画艺术家。唐代邵宗志、邵建、邵契等都成为艺术世家。明代长安的卜桢、卜栋等卜氏家族,发展到清代的卜兴、卜升、卜世、卜年等成为镌刻艺术世家。如果没有镌刻艺术家精到纯熟的刀刻技法,再好的书法、装饰艺术作品也不会完美的上石。镌刻碑志,其历史源远流长,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无疑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创造能力的艺术结晶[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