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像石在陕北盛行有其历史的、社会的诸多原因,与汉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息息相关。
(1)社会经济的发展
陕北榆林地区所在的上郡和西河郡,地处秦、汉帝国的北部边陲,素为汉与匈奴等民族杂居之地。秦汉时期不断在这里实施军屯、民屯,不仅充实了边防力量,而且使边郡的屯田不断扩大,为这一地区提供了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大大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此外,汉与匈奴的民族贸易往来也很频繁,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和繁荣。
(2)厚葬之风的盛行
从西汉中期至东汉末,社会上出现了“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后汉书·光武帝纪》)的现象。推行厚葬的风气越来越盛,尤其在封建统治阶级中,出现了“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的风气。不仅贵族豪门如此,及至中产之家,“边远下士,亦竞相仿效”(王符《潜夫论·务本篇》)。就在这种“崇饬丧纪”的厚葬风气之中,用画像石营造的墓室、祠堂等墓葬建筑物得以发展兴盛起来。(www.xing528.com)
商周以来立体造型和平面造型艺术的普遍发展,推动了雕塑绘画艺术的快速进步。秦汉时期的雕塑、绘画也以突飞猛进之势达到了其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随葬用的陶俑和动物造型的明器大量出现,陶塑、石雕、青铜铸件等雕塑品种类齐全,花样百出,壁画千变万化,生动逼真,都为画像石的制作奠定了非常雄厚的艺术基础。
(4)丰富的石材原料
陕北榆林地区,盛产页岩石料。至今当地群众修建住宅时,仍是将毛石料打制出面,来筑造坚固耐用、浑厚美观的石窑洞。室内的灶沿,灶台的帮、面,饭桌面,粮仓,躺柜等多以石板为料,磨制得平滑光亮,刻上花纹图案。也有雕刻精美的门饰,如狮子、大象、石鼓等。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为画像石的制作提供了原料资源和技术力量,也为民间艺术家创作才能的发挥开拓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