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鼓文是先秦流传下来的中国最早的刻石文字。它采用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籀文(即大篆)书写,刻在10个馒头形的石鼓上,因而得名“石鼓文”。图1-1车工石石鼓出土于石鼓山。石鼓山的名称,由来已久,最早见于《三秦记》。明正德《凤翔府志》卷三“宝鸡县山川”条载:石鼓山,县东南二十里。其形如鼓,周宣王之猎碣也,昌黎、东坡作石鼓歌。以上资料足证石鼓出土于宝鸡市郊东南十余里的石鼓山。
石鼓文是先秦流传下来的中国最早的刻石文字。它采用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籀文(即大篆)书写,刻在10个馒头形的石鼓上,因而得名“石鼓文”。又因其记载的是秦国国君的游猎生活事迹,故又称为“猎碣”。
石鼓由花岗石刻制而成,圆顶平底,高约90厘米,直径约60厘米,共计10只(图1-1)。每只石鼓各刻四言古诗一首,堪称国宝,闻名中外。石鼓文原文大概有700多字,字体风格古朴浑厚,遒劲典雅,体现了秦国的文化特点,在中国书法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图1-1 车工石(www.xing528.com)
石鼓出土于石鼓山。石鼓山的名称,由来已久,最早见于《三秦记》。刘昭《续汉书·郡国志》陈仓县下,注引《三秦记》曰:“秦武公都雍城陈仓城是也,有石鼓山,将有兵,此山则鸣。”据学者考证,辛氏《三秦记》乃汉代作品[1],故“石鼓山”之名的形成时间,最晚当在汉代,至于秦武公时是否已有该名,则不能确指。明正德《凤翔府志》卷三“宝鸡县山川”条载:
石鼓山,县东南二十里。其形如鼓,周宣王之猎碣也,昌黎、东坡作石鼓歌。石鼓有十,散在陈仓野中,郑余庆迁之凤翔孔子庙中,宋取至汴,今在北京国子监戟门下。
石鼓山位于宝鸡市郊东南十余里的渭河南岸,当陈仓山之北阪,隔渭河与秦汉时期的古陈仓城相对,它是我国春秋时代秦国国君猎祭活动最频繁的一个地点,是秦人争霸图强的精神支柱。秦文公获陈宝、宣公作密畤都在这里。山上有村名石鼓堡,山东南侧茵香河北岸有石鼓寺,当地尚流传着石鼓出土于此的传说。1965年夏收时,于寺址地下掘出清嘉庆十三年的《重修石鼓寺记》碑。以上资料足证石鼓出土于宝鸡市郊东南十余里的石鼓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